2020屆高考模擬試卷(疫情專題)語文試題

2020屆高考模擬試卷(疫情專題)

語文試題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不久前,已在多國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被貼上了一個恐怖標籤——"類SARS"病毒。儘管它與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屬同一家族,但世衛組織發言人明確表示:"新型冠狀病毒不是SARS,它們之間有明顯的區別。"

世衛組織在聲明中稱,自從2012年發現這種新病毒後,很多感染者都表現出了嚴重的肺炎症狀,在臨床上大都呈現急性嚴重呼吸道疾病症狀,如發熱、咳嗽、呼吸短促和呼吸困難,部分病例出現腎功能迅速衰竭和死亡。未知的是這種新型病毒是怎麼出現,未來會不會變化,它的傳播半徑已經有多大等問題。

瑞士科學家的報告指出:"日前,在多國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更易於侵入人體,其複製能力高於曾造成極大恐慌的SARS病毒。"新型冠狀病毒能夠輕易穿過肺部通道並侵入免疫系統,其複製能力兩天內就可達到頂峰,而SARS病毒需要4天。但是複製速度並不能說明其實際傳播感染能力。

"目前多個證據表明,新型冠狀病毒是由動物傳染給人類的。"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病毒病應急技術中心主任譚文傑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只是近年來由動物傳染給人類的諸多病毒中的一個,"迄今為止,全球超過半數的新發和突發傳染病,均為動物源性的病毒性傳染病,而且,這一比例有越來越大的趨勢。"這些動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穩定存在於其宿主細胞內,且不引起宿主出現臨床症狀,而一旦突破物種屏障傳染給人類,由於人類對其缺乏免疫力,往往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2003年肆虐全球的SARS病毒,2009年引起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甲型H1N1病毒,以及這次高致死率的新型冠狀病毒,無一例外都是動物宿主體內的病毒突破物種屏障感染給人類,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冠狀病毒雖然與2003年報告發現的SARS冠狀病毒同屬一個病毒家族,都能夠引起嚴重疾病,且呈現出高病死率,但SARS冠狀病毒更容易發生人際間傳播,新型冠狀病毒似乎不太容易發生人際間傳播。

…… ……

(摘編自李穎《"類SARS"病毒到底有多厲害》)

1.下列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型冠狀病毒又叫"類SARS"病毒,與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屬同一家族,但二者有明顯區別。

B.新型冠狀病毒複製能力高於SARS病毒,其複製能力兩天內就可達到頂峰,而SARS病毒需要4天。

C.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病毒、甲型H1N1病毒一樣,都是近年由動物傳染給人類的諸多病毒之一。

D.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冠狀病毒相比,前者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後者更容易發生人際間傳播。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很多病毒感染者都表現出嚴重的肺炎症狀,在臨床上大都呈現急性嚴重呼吸道疾病症狀,如發熱、咳嗽、呼吸短促、腎功能衰竭和死亡。

B.新型冠狀病毒能夠輕易穿過肺部通道並侵入免疫系統,其複製能力兩天內就可達到頂峰,但是複製速度並不能說明其實際傳播感染能力。

C.譚文傑指出:迄今為止,全球超過半數的新發和突發傳染病,均為動物源性的病毒性傳染病,而且,這一比例呈現出越來越大的趨勢。

D.動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穩定存於其宿主細胞內,不引起宿主出現臨床症狀,一旦傳染給人類,往往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世衛組織在聲明中表示,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是怎麼出現的、未來會不會變化、它的傳播半徑已經有多大等問題還是未知。

B.動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不會使宿主患病,但當其突破物種屏障傳染給人類時,人類由於對其缺少免疫力,便會因此而患病。

C.新型冠狀病毒存在人人傳播的可能,各地均有病毒輸入後引起本地傳播的風險,但近期不會在人類中引發大規模感染流行。

D.目前尚未證實新型冠狀病毒具備持續穩定的人際傳播能力,且病源明確,能診斷能防控,病例接觸者及普通公眾感染的風險較低。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材料一:

……已經給我們提示了發展中醫藥事業的總思路: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造",是在原有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礎上主觀能動地轉化成為前所未有的、客觀能夠認可的概念或事物;"創新",是在原有思維模式或行為範式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地發展成為超出原有思維模式或行為範式的新思維、新理論、新模式、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因此,中醫藥創新應堅持以下原則:

一是"固本"原則。創新以傳承為本,"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中醫藥學的創新不是毀古棄舊、標新立異,更不是空穴來風、無中生有,而是厚積薄發的必然產物。

二是"強基"原則。創新以需求為基,"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創新要做真正有益於學科發展、人民需求的創造與發明,脫離了實際需求的創新就是毫無應用價值的"屠龍術"。

三是"守恆"原則。創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戰。"思貴專一,不容淺嘗者問津;學貴沉潛,不容浮躁者涉獵。"科學研究、繼承創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創新就必須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經得住挫折。創新最需要的是"恆心",要像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那樣抓住研習中醫藥典籍獲得的靈感,堅持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地研究工作,有著百折不撓、深掘精研、不斷創造、創新、提升的意志與精神。

四是"出新"原則。創新以創舉為功,"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要特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高標準、嚴要求、細落實,才能真正實現創新。雖然創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個致力創新的中醫人都應明志篤行,以創新高度為追求,開拓進取,填補空白, 實現有品質、有價值、有成就的成功創新。

(摘編自孫光榮《創新:知行合一持久戰》)

材料二:

中醫診斷學基礎表格

(摘編自《中醫診斷學基礎表格總結》)

材料三:

中醫藥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是我國最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國家影響力的學科門類,它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過不朽的貢獻,在現代醫學較為發達的今天,仍然在為維護人類健康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幾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熱"催生下,中醫藥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看,世代相傳的中醫藥,作為社會實踐的知識、技能,是我國文化獨特的表現形式之一,無疑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於2006年成立了中醫藥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專家組和辦公室,組織開展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和申報工作。我國在2008年10月報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中,"中醫"是我國上報35個項目中的首選項,而且這是決策層認定的"最重要、無需討論與評審"的"名列榜首"的選項。可見,從國家層面上對中醫藥"申遺"是非常重視的。

(摘編自張宗明《中醫藥文化遺產的保護、繼承與發展》)

4.下列內容不符合中醫藥創新所堅持的原則的一項是(3分)

A."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B."上善若水,處下不爭;大道至簡,淳樸自然。"

C."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D."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為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提示的總思路是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其中中醫藥創新應堅持四大原則。

B.中醫診斷學以四診、八綱、辨證和診斷為基礎,講究在"望聞問切"的基礎上結合"八綱"對病人進行分析"辨證",從而做出診斷。

C.中醫藥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於2006年成立的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負責組織開展。

D.國家對中醫藥"申遺"是非常重視的,"中醫"是我國在2008年10月報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35個"非遺代表作"項目的首選項。

6.請結合材料,分析中醫藥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由。(6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星光

吳韻汐

朱家村是一個只有一百來戶的小村子,村民有一大部分是安土重遷的老年人,年輕人大多去了城裡。

將近年關的時候,村主任朱武恆那粗獷的聲音忽然通過大喇叭飄進家家戶戶:"現在咱就封村封路嘞!誰家娃子要回來,就別讓回來了!啊,那些個已經回來的,就在家待著,不行出門……"

這時候太陽剛要落山,落光了葉子的白楊上偶爾有喜鵲撲稜稜地飛過。大地一片純白,厚厚的雪覆蓋在田壟上。朱老太太聽到廣播時正把幾隻大白鵝趕回家——這幾個扁毛畜生一個不留神就跑出去,真是操碎了心,就盼著兒子一家回來,好把它們宰掉,燉一隻,剩下的都給兒子兒媳帶回城裡去吃。朱老太太一邊咒罵著大鵝,一邊進了院子,雪地上留下了一片凌亂的腳印,夕陽的餘暉將白雪映襯成一片金紅。

關上大門的時候,朱老太太忽然反應過來:"剛才大侄子說啥?要封村?還封路?"論輩分,朱武恆是她侄子,她知道這小子打小兒就主意正,認準了什麼事兒,十頭牛也拉不回來。好端端的封村幹啥?這要是連路都封了,兒子一家還咋回來?

想到這,朱老太太顧不得餵鵝,趕緊加快腳步往村口去。剛出大門沒幾步,便遠遠地看見老伴兒李老四正慢悠悠往家來。老頭子溝壑縱橫的臉紅撲撲的,渾身散發著一股酒氣。

"喝喝喝,一天到晚就知道喝!都要封村了你曉得不?"老太太正有火沒地方撒,一把無名火都撒到老頭身上了。

"有話好好說唄,生啥氣嘛?人家封村也是為咱們好,你這是上哪去?"老頭一張嘴露出一嘴大黃牙,酒味兒更濃了。

"俺得去攔著呀,兒子兒媳婦明兒個就要回來了,這路封了他們咋進村兒啊!這眼瞅著過年了,朱武恆瘋了?封村幹啥呀?"

"讓你學上網你不學,天天啥也不知道,出了天大的事兒也倆眼一抹黑,走吧走吧回家,俺慢慢跟你說。"老頭一邊說一邊扯著老太太往回走,老太太雖然不情願,但也跟著回去了。

原來都是疫情鬧的。這場疫情先從武漢爆發,之後迅速擴散到了全國各省,村主任朱武恆非常重視這事兒,老頭剛剛和幾個老友喝了點小酒,朱武恆也不知道在哪得著的消息,一個電話打過去,要求他們馬上各回各家,不許聚集,李老四這才回來。

"這豬八戒忒不是東西了,連他大姑父面子都不給!"朱老太太一聽這火又上來了,直接叫起了朱武恆的外號。早先時也不知道誰先帶的頭,覺得"朱武恆"聽起來像"豬悟能",乾脆就給村主任起了個外號,叫他"豬八戒"。

"這有啥的,人家也都是為咱們著想。要俺說啊,趕緊給兒子打個電話,別讓他們回來了。"老頭一邊說,一邊舒舒服服地盤腿坐到熱炕頭上。

"進屋就上炕,你乾點活兒行不行?去把大鵝餵了!俺出個門!"老太太一邊說一邊虎虎生風地出去了,身後只聽見老頭問"你還幹啥",那個"去"字被她關門的"咣噹"聲完全掩蓋掉了。

村口的路果然被封了,兩棵粗壯的樹幹把覆滿雪的路攔腰截斷了。紅日西沉,像醉漢的臉。

剛剛指揮人封好路的朱武恆手裡還提著喇叭,正和那幾個幹完活兒的小夥子往回走,似乎留在村裡種地的幾個年輕人都被他喊來了。朱武恆四十來歲,大方臉,薄嘴唇兒,濃眉下一雙小眼睛精光四射,一看到朱老太往這邊走,似乎已經猜到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眼珠一轉,趕緊滿臉堆笑地迎上去:"這不大姑嗎?大姑看著越來越年輕了呢,這是往哪去啊?"

"你這封村封路的也不提前吱一聲,偷偷摸摸地就給堵上了,有個要買俺家大鵝的,人家都在半道了,這眼瞅著應該就要到了,你們先把這玩意抬走唄,等俺賣完大鵝你們再封成不?"

朱老太太來的路上已經想好了完美的計劃——她準備先禮後兵,他們要是不答應,她就撒潑打鬧,大不了豁出老臉倚老賣老,不怕他們不同意。所以雖然這個理由漏洞百出,她還是挺著胸脯說了出來。

"大姑啊,我知道您的意思。您聽我說,我這是為咱們全村的人考慮啊,萬一有一個帶病毒的進來,咱們村就完啦!您看您和大姑父,都這個年紀了,老年人身體免疫力低,最容易感染,咱們村又這麼多老年人,這要是感染個病毒,哭都找不著調兒!真出事兒就說啥都晚了!"

旁邊一個年輕人也過來說道:"是啊大娘,咱們村不少要回來的也都不回來了,以後見面機會有的是,這時候安全最重要啊!"另外幾個年輕人也過來勸慰,老太太"哎喲"一聲一屁股坐在雪地上,正要開始撒潑,但滿肚子臺詞兒還沒來得及說,手機忽然響了——是兒子打來的。

聽兒子說不回家過年時,朱老太太心中一瞬間有些空落落的,但隨即又有些釋然。此時剛給兒子打完電話的李老四正坐在熱炕頭上滿臉凝重地刷著微博,夕陽已經完全隱沒了,蔚藍的天穹上,一顆顆亮晶晶的星星閃耀而出,雖然夜幕降臨,那些晶瑩的光點卻越來越多、越來越亮,每一顆都在竭盡全力驅散黑暗,像無邊的冀望,朗照著煙火人間。

7.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小說中李老四給朱老太講解封村的原因時,說"要俺說啊,趕緊給兒子打個電話,別讓他們回來了"為後文給兒子打電話做了鋪墊。

B.朱老太太看到朱武恆時,朱武恆"手裡還提著喇叭"與前文朱武恆用喇叭向全村廣播相呼應。

C.小說描寫了朱家村抗擊疫情的活動,以小見大,這也正是全國人民共同抗擊疫情的縮影。

D.小說描寫了朱老太太從阻撓封路到同意封路的過程,塑造了一個疼愛兒子又深明大義的母親形象。

8.本文在塑造村主任朱武恆時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結合文章分析。(6分)

9.作品結尾"蔚藍的天穹上,一顆顆亮晶晶的星星閃耀而出,雖然夜幕降臨,那些晶瑩的光點卻越來越多、越來越亮,每一顆都在竭盡全力驅散黑暗,像無邊的冀望,朗照著煙火人間"有何作用?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甫冠,名聞四方。歐陽修見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進士第。出通判越州,歲飢度常平[注]不足贍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諭告屬縣諷富人自實粟總十五萬石視常平價稍增以予民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裡而食有餘。又貸之種糧,使隨秋賦以償,農事不乏。知齊州,其治以疾奸急盜為本。曲堤周氏子高橫縱,賊良民,力能動權豪,州縣吏莫敢詰,鞏取置於法。章丘民聚黨村落間,號"霸王社",椎剽奪囚,無不如志。鞏配三十一人,又屬民為保伍,使幾察其出入,有盜則鳴鼓相援,每發輒得盜。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誇徇四境。盜聞,多出自首。鞏外視章顯,實欲攜貳其徒,使之不能複合也。自是外戶不閉。

徙洪州,會江西歲大疫,鞏命縣鎮亭傳,悉儲藥待求,軍民不能自養者,來食息官舍,資其食飲衣衾之具,分醫視診。師徵安南,所過州為萬人備。他吏暴誅亟斂,民不堪。鞏先期區處猝集,師去,市裡不知。徙明、亳、滄三州。鞏負才名,久外徙,世頗謂偃蹇不偶。一時後生輩鋒出,鞏視之泊如也。過闕,神宗召見,勞問甚寵,拜中書舍人。鞏性孝友,父亡,奉繼母益至,撫四弟、九妹於委廢單弱之中,宦學昏嫁,一出其力。鞏為文章,上下馳騁,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少與王安石遊,安石聲譽未振,鞏導之於歐陽修,及安石得志,遂與之異。 神宗嘗問:"安石何如人?"對曰:"安石文學行義,不減揚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輕富貴,何吝也?"曰:"臣所謂吝者,謂其勇於有為,吝於改過耳。"帝然之。

(選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刪改)

[注]常平:官倉名。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A.歲飢/度常平不足贍/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諭告屬縣/諷富人自實粟/總十五萬石/視常平價稍增以予民/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裡/而食有餘。

B.歲飢/度常平不足贍/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諭告屬縣/諷富人自實粟/總十五萬石/視常平價稍增以予民/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裡/而食有餘。

C.歲飢/度常平不足贍/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諭告屬縣/諷富人自實粟/總十五萬石/視常平價稍增以予民/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裡/而食有餘。

D.歲飢/度常平不足贍/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諭告屬縣/諷富人自實粟/總十五萬石/視常平價稍增以予民/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裡/而食有餘。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冠",指剛成年,也指二十歲。古人二十歲行加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B."進士第"是古代科舉時代考選進士,錄取時按成績排列的等第。"進士"是通過朝廷最後一級考試者,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

C."通判"是官名,在知府下掌管糧運、家田、統兵作戰等事項,對州府的長官有監察的責任。

D."闕"是古建築中一種特殊的類型,是最早的地面建築之一,為帝王宮廷大門外對稱的高臺,這裡借指宮廷。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曾鞏聰明有才華,初次任政就有政績。十二歲時寫成《六論》,文辭很有氣魄。出任越州通判時,他調動民間力量解決饑荒糧食問題,還讓官府貸給農民種子,讓農民隨秋天的賦稅一起償還,沒有耽誤農事。

B.曾鞏治理有方,擒獲盜賊有膽有謀。做齊州知州時,組織百姓偵查鄉里盜賊的行蹤,相互援助擒獲盜賊。他優待自首的盜賊葛友,給他好吃好喝收買他,想讓他帶領他的兩隊手下再也不與那些盜賊複合。

C.曾鞏關心民間疾苦,對名利看得很淡。在洪州任上,供應衣食住宿給那些因瘟疫而生活困難不能自養的士兵和百姓,並給他們治病。他雖負有才名,卻長期在各地任地方官,別人認為他命運不濟,但他並不在意。

D.曾鞏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敢於說真話。父親去世後,他侍奉繼母更加無微不至,弟弟妹妹們的讀書、出仕和婚嫁都由他操辦。儘管王安石得志,曾鞏還是對他做出了客觀的評價。

13.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曲堤周氏子高橫縱,賊良民,力能動權豪,州縣吏莫敢詰,鞏取置於法。

(2)少與王安石遊,安石聲譽未振,鞏導之於歐陽修,及安石得志,遂與之異。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譴瘧鬼

韓愈

屑屑水帝魂,謝謝無餘輝。

如何不肖子,尚奮瘧鬼威。

乘秋作寒熱,翁嫗所罵譏。

求食歐洩間,不知臭穢非。

豈不忝厥祖,靦然不知歸。

湛湛江水清,歸居安汝妃。

降集隨九歌,飲芳而食菲。

贈汝以好辭,咄汝去莫違。

【注】屑屑:不安;謝謝:辭別;靦(min):面紅

14.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全詩氣盛言宜,把瘧疾比作瘧鬼,斥其辱沒家門,表達誓要斬草除根的決心。

B. 瘧鬼是水帝不肖之子,喜歡耀武揚威,趁秋季到來,為害人間,被百姓咒罵。

C. 寫瘧鬼恬不知恥,在病人嘔吐物中求食,不避汙穢,側面描寫瘧疾病症之重。

D. 詩人勸瘧鬼回家陪伴家人,在想象神明之境的時候借鑑了楚辭中的豐富意象。

15. 請從手法的角度簡要賞析本詩的標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疫情爆發後,很多人談"鄂"色變,幾乎忘了湖北之美,西起重慶奉節、東至湖北宜昌的長江三峽便是盛景之一。《三峽》中從色彩上對三峽景物進行了精妙的描寫: , 。黃州文赤壁更是因蘇東坡的《赤壁賦》而名揚天下,其中," , "寫出了江水無邊無際和遠方天際相接的壯闊景觀。除了自然景觀,湖北還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屈原更是生長於此。如果屈原目睹疫情之下百姓的生活,必然會傷心感嘆 " , "(《離騷》)。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人類已經和瘧疾進行了數百年的鬥爭。19紀,法國化學家從金雞納樹中分離出抗瘧成分奎寧。此後,奎寧的替代物氯喹一度成為抗擊瘧疾的特效藥。後來氯喹失靈,問題就出在________上。人類想置病毒於死地,病毒也在不斷尋找生存方法。(____________)人類就可能在疾病面前________,面臨無藥可用的尷尬。

從40多年前屠呦呦課題組在190次失敗後成功________青蒿素,到研製出殺蟲較徹底的、作用時間長的複方蒿甲醚,以屠呦呦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以潛心科研、勇攀高峰的精神_______了一個又一個難關。他們深知,躺在功勞簿上止步不前,意味著科學技術的停滯;只有不斷擴大未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已知世界帶來的給人類生存的危險係數。

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處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抗藥性 舉無遺策 汲取 攻克

B.抵抗力 舉無遺策 提取 攻佔

C.抗藥性 束手無策 提取 攻克

D.抵抗力 束手無策 汲取 攻佔

18.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句是

A.如果病毒的變異速度,跟不上抗病毒藥物的研發速度

B.如果抗病毒藥物的研發速度,能跟上病毒的變異速度

C.如果病毒的變異速度,能跟上抗病毒藥物的研發速度

D.如果抗病毒藥物的研發速度,跟不上病毒的變異速度

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只有不斷擴大未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已知世界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危險係數。

B.只有不斷擴大已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未知世界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危險係數。

C.只有不斷擴大已知世界的疆場,才能降低未知世界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危險係數。

D.只有不斷擴大未知世界的疆場,才能降低已知世界帶給人類的生存危險係數。

20.【2020河南高三月考】被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改變的"成語",顯得特別有新意,還能給人以觸動,合情合理。請仿照示例,寫兩個創新的"成語",並做解釋。要求:所寫創新"成語"與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相關,解釋合理,有正面意義,句式不要求相同,字數不限。(6分)

2020屆高考模擬試卷(疫情專題)語文試題

21.疫情爆發後,全國多地醫護人員馳援武漢,被贊為"最美逆行者",許多文學愛好者也寫了大量文章、詩歌、對聯等予以稱頌,請根據所給上聯,對出下聯。(5分)

上聯:白衣天使,妙手仁心赴荊楚;

下聯: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材料一:疫情期間,一段"湖北天門將外省捐贈的蘿蔔倒入垃圾站"的視頻在網絡上熱傳,有人稱這是外省捐贈天門市的蔬萊。而真相是,該視頻發佈人曾某為天門華西農商城蔬菜經營戶,因行情不佳導致很多蘿蔔爛掉無法售出,所以傾倒進垃圾站,並非網傳"捐贈蔬菜被浪費"。

材料二:疫情期間,關於"XX藥品可預防新冠病毒""喝酒抽菸可預防新冠病毒""香菸中的尼古丁能殺死新冠病毒"等說法在網絡上盛傳,最後被一一證實,皆是謠言。

材料三:近日,一則"蒙古國捐贈給中國抗擊疫情的三萬只羊,正浩浩蕩蕩在內蒙古二連浩特口岸入境"的視頻在網上流傳。經核實,就如何將蒙古國贈送的三萬只羊運抵中方等具體問題,中蒙兩國雙方相關部門還在商洽階段,因此,網上流傳的視頻是假的。

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1.D "前者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太絕對,原文說的是"新型冠狀病毒似乎不太容易發生人際間傳播"。

2.A"在臨床上大都呈現急性嚴重呼吸道疾病症狀,如發熱、咳嗽、呼吸短促、腎功能衰竭和死亡"不準確,原文是說"部分病例出現腎功能迅速衰竭和死亡"。

3.B 這些動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穩定存在於其宿主細胞內,且不引起宿主出現臨床症狀,而一旦突破物種屏障傳染給人類,由於人類對其缺乏免疫力,往往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

4.B(A.符合"固本"原則;B.於文無據;C."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表達的"惟精惟一"與文中的"思貴專一,不容淺嘗者問津;學貴沉潛,不躁者涉獵"內涵一致,符合中醫藥創新的"守恆"原則;D.符合"出新"原則。)

5.C(原文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於2006年成立了中醫藥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專家組辦公室,組織開展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和申報工作。)

6.①具有代表性:中醫藥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是我國最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國家影響力的學科門類。②具有實際貢獻: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貢獻,現在仍然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③是我國文化獨特的表現形式之一: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看,世代相傳的中醫藥,作為社會實踐的知識、技能是我國文化獨特的表現形式之一。(每條2分)

7.D "深明大義"於文無據,老太太不再阻撓封路,是因為兒子不回來了。

8.①語言描寫。從開頭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喇叭廣播,到後文對朱老太太的勸慰,體現了朱武恆作為基層幹部的責任心。②肖像描寫。"大方臉,薄嘴唇兒,濃眉下一雙小眼睛精光四射"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了朱武恆的形象,給人以精明強幹之感。③細節描寫。"薄嘴唇兒""眼珠一轉"等細節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細膩。④側面描寫。朱老太太認為他"打小兒就主意正,認準了什麼事兒,十頭牛也拉不回來"從側面說明朱武恆是個執著果敢的人。【解析】每點2分,答出3點得滿分。如答"以老太太的愚昧反襯朱武恆的理智"或"欲揚先抑"可酌情給分。

9.①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星光象徵著每一個為疫情奮鬥的人,"每一顆都在竭盡全力驅散黑暗",既是對朱武恆的讚美,也是對千千萬萬為疫情奉獻力量的人的讚美。

②結構上,照應題目,與前文太陽落山相呼應,體現時間的推移,也使行文更加嚴謹。

③主題上,"星光"的描寫一語雙關,不僅是對朱家村自然環境的描寫,也暗示著人們抗疫必勝的決心,"像無邊的冀望,朗照著煙火人間"寄託了作者的美好願望。【解析】每點2分,答出3點得滿分。

10.A"歲飢"意思是這一年收成不好,"常平"是地名,"田野之民"指鄉間百姓,在句中應做主語,故"城邑"做"至"的賓語,"不能皆至城邑"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C兩項。再比較AD兩項,"從便"的結果是"受粟",故"民得從便受粟"中間不能斷開,據此可排除D項。

11.C "在知府下掌管糧運、家田、統兵作戰等事項"不正確,通判不負責統兵作戰。"通判"是官名,在州府的長官下掌管糧運、家田、水利和訴訟等事項,對州府的長官有監察的責任。

12.B "他優待自首的盜賊葛友,給他好吃好喝收買他,想讓他帶領他的兩隊手下再也不與那些盜賊複合"不正確。由原文"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誇徇四境。盜聞,多出自首。鞏外視章顯,實欲攜貳其徒,使之不能複合也"可知,曾鞏優待葛友是為了離間盜賊,讓那些盜賊不再聚眾結黨。

13.(1)曲堤周氏的兒子周高橫行驕縱,殘害良民,他家族的能耐很大,可以影響當地的權貴和豪紳,州縣的官吏都不敢責問他,曾鞏逮捕了他,並依法進行了處置。

(2)曾鞏年輕時和王安石交往,王安石當時聲譽不大,曾鞏將他引薦給歐陽修,等到王安石得志後,曾鞏就和他逐漸疏遠了。

曾鞏,字子固,建昌郡南豐縣人。他從小就機智敏銳,十二歲時,嘗試寫《六論》,提筆立成,文辭很有氣魄。到了二十歲,名聲已傳播到四方。歐陽修看到他的文章,認為很是奇異。嘉祐二年考中進士。出京擔任越州通判,這一年收成不好,曾鞏估計常平倉的糧食不夠來救濟百姓,而鄉間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邑來購糧。於是他張貼告示告訴下屬各縣,勸說富人自行按實情報告糧食數目,共有十五萬石,讓他們按著比常平倉稍高一些的糧價賣給貧民。百姓得以方便地買到糧食,又不出家鄉,而且糧食有餘。曾鞏又讓官府借給農民種子,讓他們隨秋季的賦稅一起償還,使得農事沒有耽誤。任齊州知州,他把迅速、嚴厲地打擊奸邪和盜賊作為治理齊州政務的根本。曲堤周氏的兒子周高橫行驕縱,殘害良民,他家族的能耐很大,可以影響當地的權貴和豪紳,州縣的官吏都不敢責問他,曾鞏逮捕了他,並依法進行了處置。章邱有百姓在鄉村裡聚眾結夥,號稱"霸王社",殺人劫財,劫奪囚徒,沒有一件不能如願的。曾鞏調配了31個人,讓百姓組成保伍,讓他們多次查看、偵察盜賊的行蹤,有盜賊就擊鼓傳遞消息,相互援助,每次出動都能將盜賊擒獲。有一個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鞏就招待他吃喝,送給他衣帽,借給他車馬和隨從,讓他四處誇耀。盜賊聽說了這件事,大多出來自首。曾鞏表面上對他們很客氣,實際上是想離間分化那些盜賊,讓他們不能再聚眾結黨。從此,齊州的人們連院門都不用關閉就可以安睡了。

調到洪州,適逢江西當年瘟疫大流行,曾鞏命令各縣鎮、驛站,都儲存藥物以備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難不能養活自己的,就招來住在官舍,供應給他們飲食衣被等用品,分派醫生給他們治病。朝廷的軍隊征討安南,所經過的州要準備上萬人所需的物資。其他地方的官吏藉此機會橫徵暴斂,百姓難以忍受。曾鞏則事先(提前)分別處理(籌劃安排)部隊突然聚集時的吃住問題,因此軍隊離開後,街市裡巷的百姓都不知道。調任明州、亳州、滄州知州。曾鞏負有才名,長期在各地任地方官,社會上不少人認為他命運不濟,時運不佳。這一時期,朝廷中的一批晚生後輩晚生出人頭地,曾鞏對此看得很淡泊。在路過京城的時候,神宗召見了他,慰勞問候很是尊寵,任命他為中書舍人。曾鞏天性孝順友愛,父親去世後,他侍奉繼母更加無微不至,在家境衰敗、無所依靠的情況下,他獨自撫育四個弟弟、九個妹妹,弟弟妹妹們的讀書、求功名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辦,曾鞏寫文章,涉獵廣泛,當時擅長寫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過他的。曾鞏年輕時和王安石交往,王安石當時聲譽不大,曾鞏將他引薦給歐陽修,等到王安石得志後,曾鞏就和他逐漸疏遠了。神宗曾經問曾鞏:"王安石是怎樣的人?"曾鞏回答說:"王安石的文章、學問、德行、道義,不在揚雄之下,但因為吝所以比不上揚雄。"皇上說:王安石對富貴看得很輕,怎麼說他吝呢?"曾鞏說:"我所說的吝,是他勇於作為,但吝於改正自己的過錯啊。"神宗贊同他的這個看法。

14. A "表達誓要斬草除根的決心"錯,韓愈並沒有表達將瘧鬼消滅殆盡的意圖,只是將其遣送歸家,讓其過上正常的神的生活,不要來禍害人間,表達了人神和諧共處的意願。

15. ①直接點名詩歌內容,開門見山,概括性強;②直抒胸臆,表達對病疾的強烈情感;③"譴"字一語雙關,既包含對瘧鬼的嚴厲譴責,又有要將其遣送回家的意思,含蓄蘊藉。

(每點2分,答滿三點即得滿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酌情給分。)

16.(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17.C 抗藥性:生物對於藥物的抵抗性;抵抗力:人體的這種防禦能力。由語境可知,前文講的是氯喹失靈,屬於藥物的抵抗力,因此,第一個空應該選擇抗藥性。

舉無遺策:提出的計謀沒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謀;束手無策:一點辦法也沒有,由語境可知是無藥可用,因該是束手無策。

汲取:吸取、吸收的意思;提取:通過其他化學或機械工藝過程從物質中製取有用成分(如組成成分或汁液),由語境青蒿素可知,應該是提取。

攻克:戰勝,佔領、勝利。完成一個項目,完成一個難題都可稱之為攻克;攻佔:攻擊並佔領,由語境一個又一個難關可知,應該選擇攻克。

18.D 由選項可知是"病毒的變異速度"和"抗病毒藥物的研發速度"兩者的較量,我們結合上文語境"人類想置病毒於死地,病毒也在不斷尋找生存方法",和下文語境"人類就可能在疾病面前束手無策,面臨無藥可用的尷尬"可知,人類只有在抗病毒藥物的研發速度,跟不上病毒的變異速度的情況下才能束手無策。

19.B 首先根據語義來看應該是降低未知世界給人類帶來的危險係數,排除A、D,疆域指領土的範圍或面積;疆場指戰場的意思,根據語境此處應選擇疆域,排除C。

20.(1)疫往直前:明知病毒危險,但仍然選擇奔赴抗疫第一線。

(2)萬無疫失:全面部署,全面排查,全民動員,全體監督,才能確保疫情防控取得勝利。

21.碧血丹心,杏林良醫暖中華

22.【參考例文】

身入混沌,我自澄明

吳韻汐/文

人世間有繁華三千,可入眼者能有幾何?我們用雙眼看這大千世界,自詡"我以我眼見真知",可無論你站在哪個角度,都無法完完整整地遍覽這娑婆世界。因此,若我們身陷混沌,要保持內心的澄明,恰如荀子云:"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

疫情期間,各種謠言猶如漫天塵埃撲面而來。翻開朋友圈或微博,便見"湖北天門將外省捐贈的蘿蔔倒入垃圾站" "XX藥品可預防新冠病毒""蒙古國捐贈給中國抗擊疫情的三萬只羊已經浩浩蕩蕩入境"等等消息滿天飛,當謠言從網絡闖入人們的現實生活,又演變成了各種大搶購的鬧劇。

弘一法師臨終偈語有言:"執象而求,咫尺千里。"此言得之,看人也好,看事也罷,有多少人在"執象而求"?網民們一看到某些不同尋常的消息立即熱血上湧,不加辨別就直接轉發,縱然是出於好心,也改變不了成為造謠者幫兇的事實。面對鋪天蓋地的訊息,我們要做一個內心澄明的智者,而不是頭腦簡單的憤青。

對網絡訊息加以甄別,是出於對自己言行的責任。

魯迅先生曾說:"謠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謠言殺人,也以謠言被殺的。"謠言總會被真相擊碎,造謠的人也終究會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價,而信謠、傳謠的人也會受其殃及。古有"三人成虎""曾子殺人"的典故,皆說明了謠言之可怕,可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眾志可成城,亦可毀城,我們要為自己說過的每一句話負起責任,切莫為虎作倀。

對網絡訊息加以甄別,是出於對他人的尊重與對世界的敬畏。

這世上最悲哀的事情,莫過於"假作真時真亦假"。民國時期著名女星阮玲玉因不堪謠言的攻擊而自殺,鮮活的生命隕落後,那些攻擊她的人一鬨而散,曾經大肆刊登中傷她的"新聞"的報刊也都三緘其口。誠然,阮玲玉之死與其個人情感糾紛有一定關係,但若沒有社會媒體的推波助瀾,何至於悲劇的發生?身在紅塵阡陌,我們當心有敬畏,拒絕謠言,也是對他人乃至世界的尊重。

保持內心的澄明,才能撥開重重迷障,還原事物的本真。蘇東坡於《范增論》中有言:"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縱然滿城風雨,心中有光的人自能巋然。若每個人都能心內澄明,那些子虛烏有的網絡謠言便將不攻自破。

身入混沌,我自澄明。拒絕謠言,拒絕捕風捉影的猜疑,當我們在心中修籬種菊,自會得華枝春滿、天心月圓,恰如許巍歌中所唱:"一念淨心,花開遍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