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撕机带你看国宝--陶鹰鼎-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的只靠萌?


本期的主角不是青铜器,而是陶器。


首批64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之一,国宝中的国宝,仰韶文化陶鹰鼎,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今天陶鹰鼎陈列在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远古时期展厅一进门的左手边,有一个独立展柜,你一进去就会看到,位置显眼,地位尊贵。

老撕机带你看国宝--陶鹰鼎-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的只靠萌?

陶鹰鼎的陈列位置


国博的一级文物接近6000件。什么概念?简单说大概就是你看到的全是国宝。重要的如利簋,妇好鸮尊,杜岭方鼎等,虽然有独立展柜,但是全部挨着角落靠墙站,灯光昏暗。


能和陶鹰鼎的陈列位置相提并论的,只有后母戊鼎,子龙鼎,大盂鼎等知名已久的国之重器。能在强手如云的古代中国展厅里抢到如此重要的位置,足以说明它的重要。


很多人觉得陶鹰鼎很可爱,这可能是因为照片角度的问题,当你有机会站在它面前时,你会被它的体量和厚重感所震撼。


老撕机带你看国宝--陶鹰鼎-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的只靠萌?

陶鹰鼎双目圆整,一身腱子肉,粗壮的大腿肌肉力量感十足,双翼向后贴着身子,托起了背后的的鼎身,尾巴作为鼎足起到支撑的作用。


老撕机带你看国宝--陶鹰鼎-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的只靠萌?

相声里经常有如下描述:“刀砍斧剁一般齐,腮帮子努着,太阳穴鼓着,胳膊四棱起筋线。”这不正是陶鹰鼎吗?再套用周星驰《破坏之王》里达叔的外号“魔鬼筋肉人”,这难道不贴切?


老撕机带你看国宝--陶鹰鼎-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的只靠萌?

5,6千年前我们没有笔,没有纸,没有办法先画一个草图然后照着图做,这对工匠的观察力,想象力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老撕机带你看国宝--陶鹰鼎-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的只靠萌?

陶鹰鼎的命名经历了很多阶段。最早的命名也许是罐,也许是盆,后来逐渐升级成尊,最后被定名为鼎。一次次改名的背后,代表着60多年来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使得我们对这件文物的认知和重视的一次次加深。


发现


1957年,华县太平庄的农民殷思义在平整土地的时候,挖出来一个物件,正是陶鹰鼎。五十年代的农民没啥审美,只知道这玩意挺大能装东西。于是拿回家装鸡饲料。


这里我要杠一下,很多资料都说这东西是鸡食盆,陶鹰鼎高35公分,比人脑袋还大两圈,鸡怎么够得着?我相信它只能拿来起到今天米桶的作用,不可能直接拿来喂鸡。


老撕机带你看国宝--陶鹰鼎-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的只靠萌?

1958年,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陕西分队华县队在华县发现了泉护村遗址,泉护村和太平庄相邻,殷思义听到了考古队的宣传,遂把陶鹰鼎捐给考古队。


1959年,陶鹰鼎应征入藏刚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博前身),成为今天国家博物馆最资深的藏品之一。


老撕机带你看国宝--陶鹰鼎-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的只靠萌?

当时根据殷思义提供的线索,考古队在陶鹰鼎的出土地发掘出了一座距今5300年左右的仰韶时期墓葬,编号为M701,墓主人为一名30-40岁的成年女性。推测陶鹰鼎的出土位置在墓主人脚部的区域,正对着自己曾经的主人。


太平庄仅发现这一座墓葬。在当时对比资料缺乏的情况下,陶鹰鼎也没有第二件类似的物品可供比较。对陶鹰鼎的研究一度陷入沉寂。



太平庄M701


这里我们要补充一下背景知识。


山东的大汶口-龙山文化文化和中原的仰韶文化本是并驾齐驱的两个不同的文化,后来仰韶文化消亡了,龙山文化统治了黄河中下游,是我们今天中华文明最直接的祖先。


但是仰韶文化的消亡并非一夜之间,而是和大汶口-龙山文化不断融合后最终被兼并,简单来说,就是仰韶被龙山吃掉了。这个过程长达1000多年(6000-4800年前),这一千多年的融合时期,恰恰是仰韶文化从兴盛到消亡,龙山文化逐渐出现的过程,被称为庙底沟类型(文化)。


老撕机带你看国宝--陶鹰鼎-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的只靠萌?

太平庄M701墓陪葬品


陶鹰鼎所在的M701属于泉护村一期三段(5300年前),虽然受到了庙底沟类型的影响,比如对鸟的崇拜,但仍然属于平行关系。过了500年,泉护村二期(4900年-4400年前)部分被半坡四期和庙底沟类型同化,再过500年(4000年前),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兼并,泉护村三期文化最终成为龙山文化的一部分。


近几十年来,陕西,河南,山西等省大量和M701同时期的遗迹被发现,通过对比,这些地方不约而同的出现了鸟元素,灶君,陶祖,斧钺等高等级文物,还有高级的房屋和墓葬:


女性灶君掌管一切饮食炊具,代表着吃饱和生育,而陶祖即是男根,象征着力量与多子多孙。斧钺象征着权利,鸟元素代表着图腾崇拜。更大的房屋和墓葬代表了阶级和权利。


老撕机带你看国宝--陶鹰鼎-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的只靠萌?

陶祖 新石器时代 高陵杨官寨遗址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老撕机带你看国宝--陶鹰鼎-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的只靠萌?

新石器时代 人面形桶状陶器 山西吉县沟堡遗址出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个数字:5300,4700


5300年前,是中华文明的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前没有发现象征权力或特殊身份的物品。除了太平庄M701象征着权利分化的陶鹰鼎,中国最早的城市湖南城头山进入了鼎盛期——屈家岭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已经萌芽,他们的文化上限同样都是5300年前。


老撕机带你看国宝--陶鹰鼎-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的只靠萌?

中国最早的城市——湖南城头山遗址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4700年前又来到一个节点:山东的龙山文化,制作了今天都无法复制的精美蛋壳陶。良渚已经进化成为国家,反山墓地著名的玉琮王上细密的神人兽面纹匪夷所思,中原呢?黄帝的传说到处都是。


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社会组织开始复杂和多元化,私有制的产生和贫富差距,权利的集中和礼器的出现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影响中华文明后世五千年的诸多要素,从太平庄M701开始出现。


老撕机带你看国宝--陶鹰鼎-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的只靠萌?


为什么偏偏是M701呢?因为在其他地区的墓葬没有发现比陶鹰鼎更有代表性的文物,更因为泉护村遗址非常连贯,我们可以在这个遗址清楚的看见一个地区2000年来到底是在哪一个节点从无到有的,而其他地区都没有这个条件。


至于为什么太平庄只有M701一个墓葬,中国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副主任、研究馆员戴向明认为此处原先应该是一片墓葬群,但是由于人类活动,埋得浅的低等级墓葬可能都在岁月中被破坏殆尽,M701能保留下来完全是因为等级高,埋得深,尽管如此,陶鹰鼎还不是被挖出来了,整个墓室也只留下最底下的部分,上半部分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为什么是鹰的形象?


古今中外对鹰的崇拜持续了几千年,内蒙古博物院镇馆之宝——鹰形金冠饰,辽金时期游牧民族的海东青,样板戏林海雪原里的座山雕,象征美国精神的白头鹰,中东土豪现在还流行养鹰,都代表着人类对力量的崇拜和敬畏。


老撕机带你看国宝--陶鹰鼎-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的只靠萌?

鹰顶金冠饰 内蒙古博物院 图片来自官网


我们提过,农耕文化的产生导致了生产方式的转变,有了余粮的地主自然而然产生了私有制,私有制催生了阶级和信仰,阶级催生了艺术,艺术又辅助了信仰。


早期的图腾崇拜崇拜的大多是些人力所不能及的动物,比如力量如熊虎,多子如青蛙和鱼,振翅高飞,搏击长空如鹰鸮等。


除了生育,就是力量。这是人类繁衍的基本保障。


从新石器时期到青铜时代,天上的鹰,地上的虎一直都是权利阶级钟爱的题材。陶鹰鼎,很可能就是这种崇拜体现在实物上最早的实证之一。今天我们通过对比,能够证明庙底沟类型的鸟纹饰的变化过程是从写实到抽象,再到写意。这是一个符合逻辑的进化过程。


老撕机带你看国宝--陶鹰鼎-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的只靠萌?

泉护村一至三期出土彩陶上鸟纹的变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陶鹰鼎是孤例,但在泉护村同时期墓葬中,鹰作为器物上的元素并不罕见。陶鹰鼎并不写实,它也许正是先民的艺术创作从写实到抽象的转变过程。到了青铜时代后,青铜器从器型到纹饰再度完成了从抽象到写意的转变。大量的纹饰充满了想象力,往往一个纹饰糅合了几种不同的动物。陶鹰鼎,正是这一系列改编的最早实证。


老撕机带你看国宝--陶鹰鼎-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的只靠萌?

冬簋 西周 扶风县博物馆


可以想象,陶鹰鼎在墓主人生前的时候可能陈列于自己家最重要的位置,在她死后,也放在她墓葬陪葬品最中间的位置在地底沉睡了5300年。周边其他的墓葬早就不复存在,它幸运等来了殷思义和黄河考古队。


助力奥运


1993年6月23日,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开馆。时任奥委会主席,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萨马兰奇先生亲自挑选了七件文物送往瑞士展览,辅助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很多资料都会告诉你这一点,但是这七件文物到底是什么呢?


老撕机带你看国宝--陶鹰鼎-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的只靠萌?

萨马兰奇宣布2000年奥运会申办结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别是:1.古蜀国三星堆青铜大面具,2.战国古中山国四龙四风铜方案座,3.秦兵马俑,4.中山靖王刘胜金缕玉衣(狮子山汉墓94年才发掘),5.何家村窖藏唐代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6明定陵凤冠龙袍,以及本文主角——7.仰韶文化晚期陶鹰鼎。很可惜当年北京最终2票之差惜败给悉尼。加上年代久远,此展览自然资料难觅。


老撕机带你看国宝--陶鹰鼎-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的只靠萌?

结果宣布时的中国代表团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93年早已过去,我们的国力和我们对陶鹰鼎的了解早已今非昔比。


陶鹰鼎以最矫健的姿态背负着一个国家的期待,从中华文明曙光初现开始穿过5300年时光一路走来。直到今天,仍然在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博物馆中占据着最显眼的位置,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下期我们专门说说鼎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