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庄子:何为逍遥?一种无欲无心的境界

品读庄子:何为逍遥?一种无欲无心的境界

中国春秋战国是一个百家齐放百鸟争鸣的黄金时期,各方学派的思想和文化交相辉映、群星璀璨,既相互对立又能从彼此之间有所汲取和吸收,也是我国古代哲学开始与发展的高潮。这种思想的解放和别样的独立文化也让当时的社会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风采,对当时的文化进步起到了特别的作用。

品读庄子:何为逍遥?一种无欲无心的境界其中不能不提的就是当时首屈一指的派之一儒家学派,儒家学派以孔子为师,主张“仁政”、“德治”,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对于君主治国安定起到了非常重大的指导作用。而与之对立的则是道家的庄周思想,庄周作为道家思想一个分支,既是道家思想的主要呈现者,同时又展现了特别的个性。

儒家重视“以德服人、有教无类”,而庄子则认为“君王无为则民自化”,也就是说过度的束缚和压抑会让百姓喘不过气来,君王需要做好本职工作,把其他的交给百姓就可以了,他们有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足以应付当下的生活。

品读庄子:何为逍遥?一种无欲无心的境界从治国安邦这一点可以看出庄子主张的是绝对的自由,在他的思想中,人生莫过于“逍遥”二字,他在国君的多次邀请之下,只愿做人世间一个穷困潦倒的老翁,也不愿意在高堂之上享受荣华富贵。那么庄子真正实现了人生的逍遥境界吗?

其实庄子确实活得比大多数人逍遥,他反对儒家思想主张的那些所谓的人生追求,比如说荣华富贵安居乐业、位居高阁等等,在他看来人生的穷困与富贵都是一瞬间的事情,没有什么是永恒的,这些身外之物都不重要,只有精神是值得人所追求的。

品读庄子:何为逍遥?一种无欲无心的境界庄周的逍遥并不抽象,在现代看来也非常前卫,他说“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顺命,哀乐不能入也”。就是说人应该顺应天命,顺应自然,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强人所难,一切保持乐观的心态,随遇而安即可,不过度追求,自然不会有太多的烦恼。

可以说庄子是活的快乐的,他对自己没有要求,对他人也没有太高的期待,不会因为身份或富贵与否去结交朋友,更不会屈从于他人的权势之下,但是你以为庄子只是沉迷于自己所创造出的逍遥境界之中吗?答案是否定的。

庄子思想之所以流传千年是因为它自有其先进之处,他不仅提出了“无为之治”,更提出了“物有物,人无己”的思想主张。

这种思想在《逍遥游》中表现得非常具体,他说大鹏没有风就无法飞起来船如果没有水流也无法正常前行,所以人还是需要物质傍身的,我们要吃要穿,要给生命能量,要存活于世,都需要借助外物。

品读庄子:何为逍遥?一种无欲无心的境界也就是说人无论如何也超脱不了事物的限制,而这种“物有物,人有待”的困境是没有人能够挣脱的。无为的逍遥其实就是精神世界的逍遥,这思想一旦自由,那么再多的外物也无法束缚自我。

那么如何现精神的自由呢?从庄子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提炼出这几个字:“无欲无心”。无欲能够使我们可以超脱事物的限制,不被物质所困,驾驭金钱,而不是金钱控制自己。

无心则使我们能够更加平和地面对众生,不会因为自己的私欲陷入精神困局当中,同样不会因为善恶尊卑或是贫贱富贵就给人分三六九等,这种精神境界能让人更加平和,也更加豁达。

很多人评价庄子的思想玄之又玄、过于超脱,其实他表现了人的自我矛盾,万事只要不入心,便能够百毒不侵。无为思想超脱现实又个性前卫,逍遥之境也是很多人内心中的世外桃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