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主升举:胃下垂的根源在这里

心啊,肝儿啊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这个特别好理解,那为什么脾这么个不起眼的脏,在中医里却有那么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后天之本”呢?


在生活中,我们见到一个人消瘦,会认为“这个人脾胃不好”, “脾胃”是一对CP,脾属阴,是脏;胃属阳,是腑。脾胃互为表里,就像一对夫妻,默契配合,为人体的饮食问题忙碌。脾胃的分工是比较明确的。胃是“丈夫”,主外,它负责“迎来送往”,即把食物从外面"迎”进来,并且打磨碎,分出精微和糟粕,然后把精微物质送交给脾,糟粕下降到小肠。 脾是"妻子”,主内,它负责家里的“精细活”,即将胃“上交”的精微物质做成适合身体消化吸收的"美食”,然后分给各个"家庭成员”。


都说“家和万事兴”,夫妻吵架伤和气,夫妻不和更是让家庭幸福指数直线下降。对于我们的身体而言,脾胃这对"夫妻”如果不和, 波及的不仅仅是消化系统。比如,脾胃闹不和,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无法化生充足的气血津液,而五脏六腑得不到补给,人就会出现乏力气短、头晕、嗜睡等症状。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脾主运化”的功能。


这节课我们来了解脾的另一个功能——“脾主升举”’。


脾主升举主要体现在气机升降方面。脾主生清,“升”有下者上行、升浮向上之义。五脏都有自己的升降特性,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脾胃居中,在中者能升能降。五脏气机升降相互作用,形成了机体升降出入气化活动的整体性,维持着气机升降出入的动态动衡。清代名医黄元御先生的气机升降图是对于学中医的人来说,必须深刻记忆在脑子里的。


脾性主升,是指脾的气机运动形式以升为要。脾升则脾气健旺,生理功能正常。中医认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相互配合,运转中焦气机斡旋之枢机。脾主升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升输清气,二是升举脏器。



脾主升举:胃下垂的根源在这里


生输清气


脾主升清,主要讲的是脾气向上升举清阳的作用。“清”,即“清阳”,“清阳’主要包括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卫气、精阳之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升清”,是在脾运化水谷的基础上,将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从中焦向上输送至心肺、头目,营养机体上部组织器官,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若人之脾阳健运,脾气升举有力,脾主升清之功能正常,则气血化生有源,生命活力旺盛。若劳倦过度、饮食不节,导致脾气虚馁,脾气升清之力减弱,则头目清窍失养,可见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四肢懈怠,正如《内经》所言“气脱者,目不明”。脾气不能升清,还会影响中焦气机斡旋,清阳不升则浊阴不降,导致中焦气滞,而出现腹胀、纳呆等症状。脾气不能升清,严重者还会出现“清气下陷”,可见便意频频、久泻久痢等病症。


很多人反映一天都昏昏沉沉的,记忆力也不行,思维也不行,整天不知道在干啥。主要是脾脏的问题,脾不升清,气血不能很好上养头部,西医讲血液供养不好,导致头昏昏沉沉的。


怎么办呢?锻炼身体,动静结合,劳逸结合,少思虑,节房事,使一切有损于气血建设的都掰掉。好事者少事,好生气者少生气,好算计者少算计,把这些慢慢减少下来,气血慢慢就起来了。讲究饮食调养,适当的时候吃点药,例如健脾丸,脾一健旺,能升清降浊,气血带到头上濡养头部,这个人就很精强,反应也快,记忆力也好,头脑也清醒,不然整天头脑昏昏沉沉。

这些都是脾的升清作用不能发挥所致,这也是为什么逍遥丸通过疏肝健脾,就能够调节情志的原因,清阳升发了,头部阳气足了,人自然就有精神,也就逍遥自在了。


所以,我们运用健脾的方法不但可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也可治疗精神神经系统及眼、耳等五官科疾病


升举脏器


与脾气“升清”相应的是脾气“升举”之功能。脾气向上升举清阳的同时,还有一个巨大的作用,升托内脏,维系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防止内脏下垂的作用。若脾气亏虚,升举乏力,临床可表现为脱肛、胃下垂、肝下垂、肾下垂、妇女子宫脱垂等内脏下垂病证。内脏下垂与清气下陷,中医统称为“中气下陷”。在临床上,治疗中气下陷证常采用补益脾气、升清托举的治疗方法,代表方剂如“补中益气汤”。


临床运用



脾能升举,则水谷精微才能正常吸收和输布,气血生化有源,人体结构正常,功能稳定,人体始终有生生之机。若脾气虚不能升清,则气血生化乏源,头面诸窍失养,可见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耳鸣等。水谷精微不能上输而与糟粕浊物混杂而下,又可致泄泻。脾气亏虚,升举乏力的时候又会出现胃下垂、妇女子宫脱垂等内脏下垂病证。


这些问题都要从治脾入手,恢复脾的生举功能。一个代表性的方剂就是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丸这个方子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李东垣写了一本著作,叫做《脾胃论》,可以说他是脾胃派的鼻祖,特别擅长治疗脾胃问题,也特别善于从脾胃入手来治疗其他问题,补中益气丸这个方子可以说是凝聚了李东垣毕生所学。


先来看一下补中益气丸的药物组成:


配方: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炒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其中黄芪、党参是补气的要药,炙甘草也是补益脾胃的、炒白朮有燥湿、健脾的作用;当归补血活血,同时有润燥的作用,陈皮理气,燥湿、健脾;升麻、柴胡的药性都是往上走的,可以把气往上提,这个方子最大的妙处就是升麻、柴胡的使用,帮助气机往上走!所以整个方子的作用就是:补气、提气。


提醒:补中益气丸是中成药,可以直接去药店购买,很方便!


脾主升举:胃下垂的根源在这里


人的脾胃是负责“升清降浊”的,胃负责将浊物,也就是食物的残渣向下排出体外,脾负责将食物的精华吸收转化为人体需要的养分,胃和脾就像一个跷跷板,脾气左升,胃气右降;如果脾气升不上来,那么胃气也就降不下去,人体的整个循环的就停止了;所以气虚下陷的根源在脾胃,治疗当然也要从脾胃入手,但是已经出现气虚下陷的情况,就不能单纯补气,还得同时提气,这就是补中益气丸的治病思路,一边补气,一边提气!


脾主升举:胃下垂的根源在这里


那么这个补中益气丸主要可以治疗哪些问题呢?


当脾胃过于虚弱,或者这个人耗气比较严重,比如:话务员、老师、客服等等,讲话特别多的人就容易耗气,如果平时不注意保养,就会很容易气虚,如果气虚严重,就会出现气虚下陷的情况,当气虚下陷的时候,人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


1、胃下垂


2、肛门下坠


3、女性会出现乳房下垂


4、身上的肉都会感觉有一种下垂感,人的整个形体是一种下垂形


5、腹胀,特别是饭后、下午或者晚上腹胀会特别严重


6、容易出现腹泻或者便秘


总之,整个人都是一种下垂感,因为气虚下陷,无力托举整个内脏和身体,所以整个人会特别无力、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会特别的无精打采。


当你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那就说明你的气虚已经非常严重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用补中益气丸了,参苓白术散虽然也能补气,但是提气的力量不够。补中益气丸提气的力量就比较大,气虚下陷的时候就需要用到它!

有问题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

记得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