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失敗後,牛金星和宋獻策去哪裡了?

看遍山川


歷史上每個王朝覆滅時,都會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明末時期也不例外,元末農民起義的領導人,就是李自成,按照史書上所記載,李自成剛開始只是明朝的一個驛卒,因為被下崗,加上社會上出現大動盪,李自成索性追隨起義的高迎祥,成為反明的主力軍,之後高迎祥被俘虜,李自成便繼承了他的軍隊,自封為闖王,成為明末農民起義的領袖人物,當然了僅靠李自成一人,也不大可能會拉起整支部隊,身邊也有能人輔佐。

要說李自成身邊最重要的人,那麼牛金星與宋獻策,絕對是榜上有名,那麼李自成死亡後,這兩個人都是什麼下場呢?自打起義後,經過好幾年的奮戰,李自成最終攻入了北京,大明崇禎皇帝上吊而亡,李自成在北京當了一小段時間的皇帝,卻不料這時滿族人入關,李自成所領導的只是一群烏合之眾,以至於沒有打過清兵,被人趕出了北京城。也是從這時候開始,李自成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在逃亡的過程中,經常遭受清兵的圍剿,他先是從北京撤退,又跑去了西安等地,之後輾轉於湖北一帶,當時被委任為大學士的牛金星,見李自成大勢已去,認為跟著他沒什麼前途,於是帶著兒子悄悄離開了李自成。其實牛金星在順軍中,也算是一位厲害人物,他前半生較為坎坷,在投靠李自成之前,他被人誣陷,結果被除去了舉人的身份,還被髮配充軍。

原本牛金星人生就此了結,後面因為李巖的引薦,故而成為李自成帳下一位謀士,若是牛金星沒有遇見李巖的話,那麼他的人生估計會更加悲慘。不過牛金星卻是恩將仇報,唆使李自成殺死李巖,所以李自成失勢以後,牛金星帶兒子離開,似乎也不是件讓人意外的事情。牛金星脫離後,自然是去投靠了清軍,朝廷為了收買人心,把牛金星的兒子封為黃州知府。

因為牛金星之前的官職過高,清朝廷不方便安排其官職,所以他一直住在兒子的府中,最終老死。不過另一位宋獻策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是李自成身邊的軍事,順軍在長江邊被清兵偷襲,李自成在戰敗的情況下,一直倉皇逃跑,雖然李自成撿回一條命,但是手下的劉宗敏和宋獻策就慘了,戰敗雙雙被俘虜。這兩個人被俘虜的下場也不同,劉宗敏是李自成身邊最為器重的大將,故而被俘虜後,清兵第一時間用弓弦勒死了他。

宋獻策只是一位軍師,屬於半路來投,所以對李自成也談不上什麼忠誠,只是亂世混口飯吃而已,而且宋獻策這個人能說會道,所以被俘虜以後,滿人免去了他的死刑,而是留在府中,讓他幹回自己謀士的老本行。李自成作為推翻明朝的直接人,牛金星與宋獻策,更是他的左膀右臂,為其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只是讓人沒想到的是,李自成贏的快,輸的也非常快,在殘明與清兵的兩邊圍剿之下,李自成的部隊很快就一蹶不振,所以逃到湖北的時候,李自成手下其實已經沒有多少兵馬,而且跟隨他的部分人,內心已經起了叛變的心,牛金星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現代有許多人說古人愚忠,其實並不是的,從牛金星這牆頭草的行為來看,古人十分的聰明,知道趨利避害審時度勢,雖然牛金星這個行為不可取,但也證明了他不是個認死理的人,相反有獨特的眼光,看出了李自成肯定會敗退,所以牛金星最終在滿族人的統治下安享晚年,另一個宋獻策也不差,雖然被清軍給俘虜了,好在沒有威脅到性命,至於李自成就慘了,他從北京逃出來以後,其實也就幾個月的時間,就因病離開了人世。後面的事情相信大家也清楚,滿人正式接手了中原王朝。


木劍溫不勝


牛金星和宋獻策,是李自成的大順軍中為數不多的兩個讀書人。

雖然都是讀書人,但這兩個人,人品卻相差很大。

牛金星曾中舉人,說明此人還是有些文化的。他在崇禎十三年才由李巖舉薦,投到李自成賬下。

入行時間雖短,牛金星卻在李自成手下混得不錯,由於農民軍中讀書人很少,牛金星這樣正經中過科舉的更少,加上他頗會察言觀色,也有一些見解,因此頗受重視。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後,牛金星被封為天祐殿大學士。李自成進入北京後,熱衷功名的牛金星一再勸進,勸說李自成登基稱帝,終於,在4月29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即位稱帝,不過僅僅一天後,就逃離北京,這是因為在之前的山海關戰役中,李自成親率的大軍已被吳三桂和清軍擊潰。

牛金星此人,氣量狹小,在領導面前搖頭擺尾,對其他人卻架子十足,有私怨的必定要打擊報復,典型的職場上的小人嘴臉。

他所做的最被人詬病的事,就是進讒言害死他的舉薦人李巖。

李巖是富家子弟,公子出身,卻在李自成最落魄的時候義無反顧的追隨他,成為大順軍最得力的將領之一。李巖為人正直,在李自成進入北京後,看不慣大順軍的腐化,屢次向李自成進言,並且他認為牛金星作為丞相,沒有做好輔佐工作,由此逐漸成為牛金星的眼中釘。

在李自成撤到山西后,李巖提出由自己率領一支兵馬進入河南,穩定當地的局勢,為反攻做打算。牛金星趁機進言,說李巖懷有異心,想趁機離開李自成,自立門戶。李自成大怒,下令牛金星殺死李巖,牛金星設下圈套,在宴席上安排了伏兵,殺死了前來赴宴議事的李巖、李牟兩兄弟。

李巖死訊傳出,權將軍劉宗敏,軍師宋獻策等文武官員都大為震怒,暴脾氣的劉宗敏甚至按劍發誓,必殺牛金星。

牛金星知道自己犯了眾怒,從此遠遠躲開劉宗敏,又見大順政權大事難為,從此開始盤算如何脫身保命。

在清軍阿濟格、多鐸兩路大軍進攻陝西后,李自成再次戰敗,被迫放棄大本營西安,分道南下。牛金星見李自成已經窮途末路,竟然帶著兒子牛佺投降了清軍。清廷倒並沒有殺掉牛金星父子,他兒子牛佺還被多爾袞任命為黃州知府,不久升任湖廣糧儲道,牛金星雖然性命無憂,卻再也不敢出門見人,從此一直躲在兒子牛佺的府邸中,享受著老太爺的清福,竟然得以善終。


同牛金星相比,宋獻策顯得有骨氣許多。

宋獻策本是個“術士”,以替人算命為生,走南闖北,見識淵博。他在崇禎十四年,由牛金星舉薦投到李自成賬下,成為軍師,在李自成進入北京的過程中出力甚多,深受器重,被封為開國大軍師。

宋獻策是大順軍中為數不多能保持清醒頭腦的人,在李自成進入北京後,他同李巖一樣,對大順的腐化非常擔心,屢屢進言,卻得不到李自成回應。

宋獻策非常聰明,他利用自己擅長的奇門左道說來打動李自成,借天象示警上疏李自成說:“天象慘烈,日色無光,亟應停刑。”終於被李自成採納,許多人因此得救。

李巖被殺後,宋獻策對李自成心灰意冷,認為他不是自己該輔佐的明主,與牛金星、李自成等日漸疏遠。

最終,宋獻策在隨大順軍撤退途中,在九江被清軍俘虜。清軍主帥阿濟格看他一瘸一拐,手無縛雞之力,又聽說他精通奇門異術,倒也不想殺他,於是問:“你想死想活?”宋獻策回答地很硬氣:“被你抓住之前,我當然想活,現在既已被抓,生死都在你手,何必多問!”

阿濟格也聽說宋獻策並沒有幹過什麼壞事,只是各為其主而已,李自成大勢已去,殺不殺宋獻策沒有什麼區別,於是警告他不許再造反,隨後擺擺手,就這樣將他釋放。

宋獻策最後的下落,有說被清軍帶到京城,替達官貴人算卦,有說從此流落民間,重操老本行,不管哪種說法,宋獻策沒有向滿清卑躬屈膝,竟也得以活命。


小院之觀


李自成在清將多鐸,阿濟格的窮追猛打下放棄西安,南下湖廣,在南昌趕走了左良玉,稍作修整就被阿濟格攆上,又沿江逃往九江,清軍在富池口和九江附近幾次追上李自成部,大順軍敗得一塌糊塗。



富池口一戰,牛金星的兒子牛佺被俘後投降清朝,隨後被阿濟格任命為清朝黃州第一任知府。此時的牛金星已經感到心灰意冷,這個精於算計的大明天啟7年舉人,崇禎13年入夥,從頭到尾為李自成出了不少主意,在義軍中弄權,進京後也迅速腐化,不思進取如何坐穩政權,一門心思蠱惑李自成登基。

牛金星偷偷地溜回了老家河南寶豐,他名氣太大,在老家別人都認識他,清軍也在不斷清鄉運動,剿滅流寇,牛金星便投奔黃州的兒子。他大概死於順治6年(一說是9年),終年約58歲,臨死前老江湖看穿世態炎涼,關照兒子閉門教子不要再外出做官折騰了。他兒子倒也聽話,從此閉門不出,死於康熙9年,終年55歲。



富池遭遇戰後,李自成輾轉進入通山縣九宮山,又被清軍追上,一路幾番戰鬥,部隊被打散,大將劉宗敏,軍師宋獻策,李自成的兩個叔叔及家眷都先後被俘。清將阿濟格在向多爾袞的戰報裡提及俘獲俘上述人等,並把劉宗敏,李自成的叔叔都處斬了,就是沒有交待把“偽軍師宋矮子”也就是宋獻策最後怎麼處理的。

關於宋獻策的下落,沒有正式文史資料記載,有人說他死了,有人說他被俘後投了滿清。宋獻策江湖術士出身,會算命占卦,有人說滿大人看中他的相術,沒有殺他,而且後來日子過得還挺滋潤。



身逢亂世,這兩位窮酸文人做夢也沒想到過自己加入義軍,能攻克北京,還能坐在金鑾殿御座上過把癮,也沒想到這麼快就黃粱一夢,樹倒猢猻散。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李自成死後,牛金星降清而老死、宋獻策有被殺、降清、歸隱江湖三說

牛金星履歷:

1、1627年中舉人;

2、1640年投靠李自成,勸李自成“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

3、1644年1月成為李自成大順政權的天佑殿大學士;4月29日,在牛金星策劃下,李自成在武英殿即皇帝位,4月30日李自成撤離北京回陝西;

4、1645年夏,牛金星和兒子牛佺投降清朝。

降清後,由於牛金星的名聲在當時官紳中太臭,清朝不好安排牛金星職務,只讓牛佺擔任黃州知府,而牛金星和兒子牛佺在一起生活。

5、1652年,牛金星老死在兒子牛佺的官署,臨死前的遺囑是:

“彌縫之巧,得不膏荊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陽,閉門教子勿再出”

宋獻策履歷:

1、宋獻策是算命占卜為生,但排斥佛教,也排斥道教,認為念經、懺悔、祈福等都是沒有用的;

2、1641年4月,在牛金星的推薦下加入李自成軍,為李自成編造“十八子主神器”預言;11月,在李自成攻下南陽後,宋獻策提出迂迴戰術,讓明軍將領楊文嶽疲於奔命;

3、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宋獻策被封為開國大軍師;

4、1645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被襲擊而死,宋獻策下落不明,說法有三:和劉宗敏一起被阿濟格所殺;投降清朝;歸隱江湖。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李自成是推翻明朝的男人,牛金星和宋獻策就是背後輔佐他的男人,可謂勞苦功高。

然而,李自成勝得快,敗起來更快,在清朝和明朝殘餘勢力的打擊下,很快一蹶不振,在這一過程中,牛金星和宋獻策的歸處,悅史君給大家解讀一番。

牛金星原本是明朝舉人,過得還不錯,與反明是搭不上邊的。

但他因與人發生怨氣,被誣告充軍,失去了一切,就加入了李自成的麾下。

牛金星是李自成隊伍裡少有的讀書人,非常受器重,他也積極給李自成建言獻策,並且還推薦了精通算命的宋獻策。

宋獻策不僅開腦洞算出明朝滅亡,還說“十八子主天下”,李自成也很信任他。

李自成打下西安建立大順後,封牛金星為大學士,宋獻策為軍師。

緊接著,李自成又打進了京師,滅亡明朝,牛金星開始忙著擺宰相的架子,鼓動李自成登基祭天,還鬧起內訌,宋獻策很不滿意。

吳三桂與清兵攻入京師後,李自成節節敗退,宋獻策認為“十八子”另有其人,就是李自成的手下李巖,開始跟李巖走,牛金星對李巖很不滿,藉機勸李自成殺了李巖。

李巖死後,宋獻策出走,此後他的記載很零散,但有一點可以明確,就是他被清兵逮過去了,而且好吃好喝供著,悅史君覺得,應該是找到其他“十八子”了吧。

牛金星則在李自成敗亡前夕,跟著兒子一起投靠了清軍,但一生再沒有什麼作為,在家裡養老去世而已。

應該說,這兩個人都不是真正輔佐開國皇帝的人,李自成沒有真正招到賢臣猛將,悅史君認為,這才是他迅速敗亡的最重要原因。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9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明史中關於李自成的記載並不算多,並且其中有太多相互衝突和自相矛盾的說法。對李自成手下的謀士李巖、牛金星和宋獻策的記錄就更少, 很難以全面瞭解這三個人,因此這幾個人就顯得更神秘。

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當李自成在商洛大山躲藏一年多後,就聯合張獻忠再次造反。李自成的軍隊殺入河南,兵力迅速增長到幾十萬之多。這時李自成認為自己以前總是失敗,就是因為身邊沒有謀士。劉備半生漂泊,因為有了諸葛亮而三分天下;朱元璋有了劉伯溫,才滅亡元朝建立大明。


於是李自成就在河南尋找飽識之士,來幫助自己成就一番大業。首先找到的就是李巖,李巖又找來了牛金星,牛金星又推薦了宋獻策,這大概就是這三個人先後出場的順序,也基本上確定了三個人在起義軍中的地位。



李巖和牛金星都是舉人出身,尤其是李巖是當地的富戶出身,牛金星家境略差,但都是通過科舉考試有功名的人,與官員同等地位。宋獻策則相對而言,沒有什麼文化。但他的優勢就在於長於卜吉兇禍福、造神,以此來鼓勵起義軍將士的士氣,相當於現在公司中的企業文化專家。

李巖是三個人中最出色的一個,擅長做戰略規劃,他對當時天下的形勢分析的最為準確。李巖曾建議李自成攻下一個地方後,要倚靠當地紳士建立當地的政權,加強地方治理,建立穩固的根據地。他告訴李自成,劉邦之所以能據有天下,就在於有關中這樣的穩固大後方。每次劉邦打敗了,關中都能源源不斷的供應糧草和兵源,讓他再度崛起。然而這條建議被喜歡流動作戰的李自成否決了,也最終導致起義軍失敗。

牛金星則對於一些禮儀活動比較擅長。因此他在李自成軍中,從事比較多的工作就是規劃一下政府的官制和服裝,最經典的就是策劃一下李自成當皇帝的典禮。在1644年,李自成山海關戰敗後,在北京舉行了稱帝儀式後,還專門交待了牛金星代替他去祭拜天壇地壇。

宋獻策最大的作用,就在於神化李自成,利用當時廣大人民群眾比較迷信的特點,讓老百姓相信明朝就要滅亡了。只有李自成才是真命天子,只有李自成才能救天下。跟著李自成就能升官發財,就能豐衣足食。



當李自成被八旗軍和明朝的官兵打得失去信心的時候,李巖決定回河南招募兵源,建立後方根據地,策應李自成。這時小心眼的牛金星就鼓動李自成殺了李巖,說這個人和其它逃跑的人一樣有二心,要造反。

李巖死後,李自成身邊再沒有頭腦很清晰的人了,文化程度最高的就只有牛金星了。然而這樣的日子並沒有堅持多久,牛金星和宋獻策兩個人在退卻時逃跑,都被清兵給活捉了。

牛金星是一個文化人,只要投降清政府都會重用的。因此他毫不猶豫就投降了,因為明朝投降的那些大官們看不起他,清政府就只提拔了他的兒子牛佺擔任了黃州知府,而沒有給他官職。投降派是不得人心的,牛金星往日的老朋友都罵他是漢奸,連同族的人也不願意見他,並把他開除族籍。


萬念俱灰的牛金星就只能呆在兒子的官府中等死了,不知道他有沒有後悔投降一事。在他臨死時交待兒子:不要再當官了,回到老家關起門來,好好教育後輩讀書就可以了。時年58歲。

宋獻策遊走江湖幾十年,沒有了李自成做靠山,自然還要靠老本行為生。他告訴清兵,他就是一個算命的。在最開始的幾年裡,宋獻策就靠給清兵的官員算命為生。後來就不知所蹤,或死於戰亂,或隱居深山。


新知傳習閣


這又是一個極富爭議的問題。對於牛金星的歸宿,曾有過一場異常激烈的討論,即歸隱說和投降說。一般依據《清史稿·季開生傳》中常若柱奏稱牛金星“力盡始降”,即認為他投降了清朝,並擔任不小的官職。

隱居說:王興亞對此提出質疑,他列舉了若干條原因對降清提出質疑,並依據耿興宗的《遵妝山房文稿》卷七《牛金星事略》一文認為牛金星並未降清,而是老死在其子牛佺的官署。其後,欒星又在《牛金星事蹟考辯(上、下)》在王興亞考證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清史稿》中常若柱的奏疏在《清實錄》、《東華錄》等史料中也有記載,而《清史稿》中則是“力盡始逃”而非“力盡始降”,相比《清史稿》,《清實錄》和《東華錄》的史料價值更高,也更可信。

降清說:依據《清史稿》的記載,牛金星最後投降了清朝。而針對王興業和欒星的質疑,劉德鴻進行了數次反駁,針對王興亞的質疑,主要史料是依據《明清史料》丙編第七本618頁載吏科給事中杭齊蘇於順治四年八月十九日的題奏。

牛金星確實遁亡未知,不過依據三位先生的考證,更贊成欒星老師的觀點,尤其《清史稿》和《清實錄》對“歷盡始降”和“歷盡始逃”的記載。


參考文獻

王新亞:《牛金星降清說質疑》,《文史哲》1980年第2期。

劉德鴻:《牛金星降清有據——與王興亞同志商榷》,《文史哲》1980年第5期。

欒星:《牛金星事蹟考辯(上)》,《文獻》1982年第4期;《牛金星事蹟考辯(下)》,《文獻》1983年第1期。

劉德鴻:《關於牛金星降清問題的討論 牛金星降清考——與欒星同志商榷》,《文獻》1985年第2期。

欒星:《為牛金星是否降清答劉德鴻同志》,《文獻》1985年第2期。


楚邾


大順政權的文官集團比較簡單,就倆人。一個是丞相牛金星,一個是開國大軍師宋獻策。而只有牛金星是經歷過科考的舉人出身。宋獻策只是個周遊四方的算卦先生。

牛金星是否被殺,沒有“正面報道”。但牛金星的兒子牛佺,是清朝初年的黃州知府。牛金星被證實,晚年養老在黃州的知府官署中。應該是沒有被殺。

反清武裝為什麼沒有對其清算呢?一個秀才,不值得。

清朝統治者為什麼沒有對其鎮壓呢?作為榜樣,留下來。

總之,殺掉牛金星沒有什麼利益也沒有什麼損失。並不像傳說中那樣,牛金星是個多麼會出謀劃策、神機妙算。

牛金星本來是個舉人。家裡有祖產田地。自己開著私塾,教學為生。因為得罪了人,在四十二歲時被革去功名,充軍到邊遠山區服役。恰巧李自成大軍到此,如果他不投軍,也就是一輩子沒有出頭之日。所以,這也是走投無路的選擇。

舉人牛金星,在大順兵敗之後,逃離北京之前,努力要做的只是攛掇李自成稱帝。而自己也過了一把當丞相的癮。

像這麼貪圖名位的人,也是貪生怕死沒原則的投機分子。所以,被俘之後,肯定投降了。

曾經有清朝的大臣上書,要誅殺牛金星。但清朝在開國之初還是比較開放的。並沒有殺他。但因為在官場上的名聲太差,也沒有重用他。甚至是把牛金星閒置起來。只要不鬧事,就保他不死。牛金星也確實乖,晚年一直在黃州府官署中養老。在死前曾有遺願,要葬於陽山之陽。這在乾隆年間,其曾孫牛次張在為牛金星立碑的碑文中也有過證明。可見牛金星是安享晚年了。

宋獻策儘管被人稱作精通占卜,但也無非是高明些的江湖騙子,屬於邪門歪道。難以承擔開國功臣的名分。

宋獻策除了貢獻給李自成兩個順口溜——讖語,就沒什麼突出表現。

一個是“孩兒軍師孩兒兵,孩兒攻城管教贏。只消出了孩兒陣,孩兒奪取北京城。”什麼意思呢?要李自成選拔五千個童子,攻打北京城,爬雲梯。

另一個是“十八子主神器”預示李自成能成事。這算是拆字了。也沒離開宋獻策的老本行。

宋獻策隨劉宗敏一起,在武昌被俘。劉宗敏被殺,宋獻策卻不知所終。

難道真的是有什麼仙術妙法,在大軍中逃脫了不成?實際上,宋獻策也同牛金星一路貨色,最終降清。

據說,滿洲人也迷信,感覺宋獻策有用——會算卦,於是被分進了八旗。不過,之後就被保護起來了。


參習處


明朝末年陝北連年大旱,統治者不作為,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於是各地都在發生著農民暴動。李自成最初只是起義軍的一個小角色,後來由於他自身有勇有謀,是塊打戰的材料,後來成為闖王的名下大將。由於自身隊伍龐大,他已經足夠建立新的政權。在1643年,建立大順政權,沒過多久明王朝就被其覆滅,就連皇帝明思宗都被逼得自縊而亡。看上去李自成的稱帝之路還挺順暢的,沒有什麼大的攔腳石。皇帝寶座哪裡那麼容易就能夠坐上?


吳三桂造反後,他幫著清軍對付李自成,李自成很快就失敗了。在前期他能夠如此順利的幹掉明王朝,當然也離不開他周圍的那些追隨者,這些追隨者中就有牛金星和宋獻策。世界上總是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很多人是非常願意跟你一起享樂的,但能夠跟你一起吃苦的人卻不多。於是很多人就想知道李自成失敗後,牛金星和宋獻策去哪兒呢?大家都知道清軍入關後,李自成的好日子就到頭了。他手下的那些兵都是大字不識幾個的農民,他們的作戰能力根本就不強。

李自成先是帶著自家的部隊從北京退出後,又跑到了西安,後來又跑去湖北那一帶。他之所以到處跑,還不是因為清軍容不下他。他手下的那些將士,看著自家君主猶如喪家之犬般的到處逃走,他們心裡多多少少會有些動搖。當初跟著他幹,本就是為了博一個前程。再說了“良禽擇木而棲”,就連畜生休息都知道要找一塊好的木頭,更何況人呢?於是牛金星就悄悄地離開了李自成。


牛金星何許人也?此人才高八斗,所以後來中了舉人。原本他是有大好前途的,可後來因為被人誣陷,由此他不僅丟了舉人的身份,還被髮放到偏遠地區做苦力。這人可以說是倒黴透頂了。所幸後來他得了李巖的賞識,才有了接近李自成的機會。李巖何許人也?在當時他可是李自成極為器重的人。毫無疑問牛金星是一位合格的謀士,他在為李自成奪取大明江山的過程中,是出了不少力的。在李自成失敗後,他帶著自家的親人去投奔實力強勁的清軍。

宋獻策後來淪為俘虜了。作為俘虜,他自然過不上好的生活。他為了活命,最終也是投靠了清王朝的。關於宋獻策和牛金星二人的背叛,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當時李自成大勢已去,跟著他幹已經沒有什麼希望。 只是可憐了李自成,他算計了一生,也不過是個短命的皇帝。關於李自成的遭遇,我也只得感嘆一句“人走茶涼,世態炎涼!”


尚武菌


李自成是明朝末期的風雲巨星之一,他的出身非常平凡,只是明朝某驛站的一個小驛卒。但他在關鍵的時刻做出了睿智的選擇,加入了高迎祥的起義軍隊伍。高迎祥和張獻忠等起義軍隊伍跟明朝軍隊多次較量,有勝有敗,還險些全軍覆沒。


高迎祥在同明軍的戰鬥中被俘,李自成隨後挑起了起義軍的大旗,自封"闖王"。但好景不長,李自成大軍攻進北京後沒過多久,就迅速戰敗。李自成在敗退途中,它的得力干將也同他分道揚鑣。它手下最著名的幫手就是牛金星和宋獻策,它們的人生結局卻跟李自成有所不同。

牛金星和宋獻策跟李自成最大的區別就是文化程度。牛金星是明朝的舉人,舉人雖然不如狀元耀眼,但也是讀書人裡成績比較好的。即使沒有馬上做官,也處於候補官的狀態。牛金星最初的想法就是在明朝的行政體系裡發展。但明末的官場風氣已經非常糟糕,嫉賢妒能,互相陷害的事情不勝枚舉。牛金星因為同別人發生了矛盾,結果被陷害,罰去邊境充軍。


牛金星是個普通的書生,士兵這份工作根本不適合他。他的文弱體質去軍營裡,早晚有一天要死在戰場上。牛金星的處境可以說是"逼上梁山"了,無奈之下他投奔了闖王李自成的隊伍。李自成身邊的人大部分是莽漢,即使有識字的,文化水平也很低。牛金星來到李自成這裡,幾乎成了"首席文人",因此很快得到重用。

牛金星受到重用後,緊接著向李自成推薦了宋獻策。宋獻策也是有文化的人,但不是舉人,平常以占卜為生。宋獻策提出了一個"十八子主天下"的說法,暗示李自成就是"十八子",是命中註定的天子。牛金星推薦他,到底是出於友情,還是出於諂媚李自成的目的,很難講。但牛金星和宋獻策在李自成這裡都受到了重用。


李自成重用文人的目的是治天下。如果大順政權統一了天下,李自成身邊這些戰將普遍是不識字的人,文治就更談不上了。李自成攻進北京後,牛金星和宋獻策並沒有幫助闖王穩定新形勢,反而放手享樂。牛金星一天到晚琢磨的“大事”就是勸李自成登基,然後自己好做宰相,實現文人的終極理想。在這時候,宋獻策反倒顯得比較理智,或許是看到了李自成集團內部的腐化危機。

結果李自成在北京只待了不到一百天,就被吳三桂和清軍主力趕出了北京。一路上連吃敗仗,一直敗退到了湖北。宋獻策這時候也改主意了,說"十八子"不是李自成,而是李自成的手下李巖。牛金星就勸說李自成殺掉李巖。勝利的時候尚且無法團結一心,現在到了窮途末路,矛盾都激發了出來。最終牛金星被清軍抓獲,清朝封牛金星的兒子做了官,牛金星就在家養老,不問世事。宋獻策憑藉他的算命技能,獲得了清朝的禮遇,清朝也想利用他來影響人心。總之,牛金星和宋獻策的結局都還算是安度晚年,而李自成最終身亡。曾經的風雲際會也成了落葉飄零,李自成和他的隊伍成了一段傳奇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