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的大葫芦到底该不该砸掉?读《庄子-逍遥游》有新观点


惠子的大葫芦到底该不该砸掉?读《庄子-逍遥游》有新观点

昨晚闲来无事,又翻出《庄子》来看,在《逍遥游》里,有惠子和庄子的一段对话,品读出一些新的想法,今日整理了一下,拿出来和各位讨教。


惠子

惠子是谁啊?听他的名字就可以知道,一定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了。确实,惠子叫惠施,是战国中期的一个活跃人物。

惠施是个学问很渊博的人,他自己是战国时"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个"名家学派"我估计很多人都觉得很陌生,"名家学派"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研究哲学的学派,惠施研究的哲学说简单也简单,就三个字"合同异",但其实往往越简单的事物实际上却是越复杂。

無月我在哲学面前一直是个门外汉,所以惠施他可以研究这个,说明他是个学问很渊博的人。

但是研究哲学只是惠施的业余爱好,惠施是有主业的,他的主业是玩政治,对,他是个政治家。

在政治上,惠施给自己找了个对手,结果惠施败了。因为他的对手太强了,这个人就是张仪,战国第一"舌战士"。

张仪的三寸不烂之舌是战国最强的,其实要对付张仪只要动拳头就行了,但是惠施也是个搞学问的,不会拳头,只会动舌头,所以惠施在张仪的巧舌如簧下落荒而逃,被张仪赶出了魏国,跑到宋国避风头去了。

惠施有个好朋友,也很有名,那就是庄子。惠施喜欢找庄子聊天,结果惠施又犯了同样的错误,败在了舌头上,庄子的口才也比惠施好多了。

因为口才的关系,在《逍遥游》里,惠施的两次对话都被塑造成了"傻呆呆"的形象。

但其实不是这样,实际上是庄子没有理解惠子。

惠子的大葫芦到底该不该砸掉?读《庄子-逍遥游》有新观点


我们这里讨论一下惠子和庄子的第一段对话

对话

惠子跟庄子说了一件事。

魏惠王赏了一颗葫芦种子给惠子,这是一种大葫芦,于是惠子回到家就很认真的去种这个葫芦。魏惠王果然没有骗惠子,葫芦长大后,居然大到可以装下五石粮食。

但是惠子经过认真观察,发现这个葫芦如果用来装水,装满水后葫芦无法承受水的重量;如果把葫芦对半切开做水瓢,却因为葫芦瓢太大,无处可容。

惠子觉得这个葫芦就是个废物,把它给敲破了。

庄子听完就开始教育惠子了,说惠子你这人太笨了,东西大了你就不会用啦。来来来,我也给你说个事,你听听。

宋国有个人,他擅长制造一种可以让手上的皮肤不开裂的药,于是,他的家族就利用这个秘方,世世代代从事漂洗的行业。后来有个客商听说了这件事,愿意出百金来买下这个秘方。这个宋国人就把家里人都叫一块商量,大家一合计,觉得漂洗行业一年只能赚到很少的钱,百金是一笔不菲的财富了,于是集体投票通过,把秘方卖给了那个客商。

得到了秘方的客商,转身就去找了吴王,告诉吴王自己有这么一种奇特的药。刚好吴国的死对头越国来闹事,吴王就给了客商一些士兵,让他去打仗。客商率领着士兵,和越国人在水里激战,因为吴国士兵腿上都涂了药,所以不怕冻裂,于是打败了越国人。吴王因此厚赏了这个客商。

庄子最后总结说,你看,同样是一个防裂药,有人拿去开漂洗店,有人拿去带兵打仗,得到的回报不同,就是因为使用的方法不同。你说你有一个可以装五石粮食的葫芦,你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腰上,然后浮游着过江(浮游于江湖之上)呢。惠子你这个人真是不开窍啊!

对话到此就结束了,《庄子》记载这段对话的意义就是告诉世人:做事要讲究方法,因材施教。

惠子的大葫芦到底该不该砸掉?读《庄子-逍遥游》有新观点


分析

庄子有错吗?没错!庄子说的很对,做事就应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才能找到关键点,将事情做到最好。

那么惠子错了?都说惠子错了,但是我觉得惠子没错。

其实庄子只顾自在那叨叨,却忽略了一点。

那就是每个人思考问题的时候,都会受到自身生活和工作经历的影响。

这里,惠子就是从自身的思考角度来看待,但庄子却没有意识到。

惠子是个政治家,政治家非常现实,政治家只需要实用的,可以达到目的的工具,不需要别的。

就像惠子所说,这个葫芦既不能装水,也不能做水瓢,这两项就是葫芦的主要用途,但是这个大葫芦啥用场也派不上,所以惠子下了个判定,这个葫芦不实用。对于政治家惠子来书,不实用的就毁掉,所以他把葫芦砸了。

这其实是惠子在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那就是实用主义。

再来看看,庄子说的那个故事。

先是那个漂洗从业者,他错了吗?没错啊,为什么错呢!

那个时代,不像今天有网络,到处都是可获取的信息。在那个年代,识字的人都很少,我估计这个漂洗从业者就是个目不识丁的勤劳人。那个时代很多人连自己国家的国君是谁都不知道,一辈子就在自己的小村庄里从生到死,没有走出去过一步。让这样的人去想到找吴王推销产品,是不切实际的。相反,他能将这个秘方用在从事漂洗工作,说明他是动了脑筋的。

这个秘方帮他克服了漂洗行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那就是手太容易开裂了,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他解决了漂洗这个行业的痛点,他做的很好,为他鼓掌吧!

那个花百金购秘方的客商,并不是因为他就比漂洗从业者聪明,主要在于他见过世面。那时候的商人都是行商,就是将货物从一地运到另一地去贩卖,所以这个客商到过很多地方,见过不少世面。

客商对比漂洗从业者,优势在于视野不同,而不是智力上的优势。

惠子的大葫芦到底该不该砸掉?读《庄子-逍遥游》有新观点


结语

说了这么多,我的观点就是,其实我们换位思考来看,大家都没有错。

惠子是通过一个政治家的眼光,陈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漂洗从业者已经将这件事做到了他能力范围内的最优。

客商,实现了防裂秘方的价值最大化。

庄子,是一个脑洞大开的创意家,居然想到把葫芦系在腰上去游泳,真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人。同时他也一定会是一个很好的导师,因为他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或者员工,他会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很多时候,换个角度,世界就大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