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不专于仕途,穷其一生想爬上龙床,因身体一瑕疵被武则天嫌弃

导言

提到唐代文人,最先想到的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脑海中浮现出李白的放荡不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何等的酣畅淋漓

。诗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又是何等的忧国忧民。今天要讲的这个文人不走寻常路,不专注于仕途,而是一门心思的去讨好武则天,攀上皇帝这根高枝, 但因他自身的一点小小的缺陷,被武则天拒之门外。他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宋之问 。

文人不专于仕途,穷其一生想爬上龙床,因身体一瑕疵被武则天嫌弃

宋之问何许人也

这位宋之问说起来那名头也相当大了,这宋先生和李白并称“仙宗十友”,但为何没有映入公众的眼帘呢?大概是由于他人品不太行,价值观不正,不带有正面导向作用,故不被世人所推崇。据记载这宋先生却也如此:

“伟仪貌,无品”—《新唐书》

简单几个字就把宋之问详细的概括出来,那么为何说他无人品呢?那这事又与宋之问的外甥刘希夷有关系了。

不知道您是否听说过一句诗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翁》,没错就是这首诗。据说这首诗据说本来是刘希夷作的,恰巧宋之问去他家,你说舅舅来了,外甥正好在作诗,不让他品读指点一下也说不过去不是?宋之问品读之后感觉意境那相当之美,于是厚着脸皮给外甥商量,能不能把这首诗的授权给他来发表,他最近忙好久没写诗了,这在行业里面没有作品是在也说不过去。

这首诗写的真不错,借来用用,反正你刘希夷水平高,可以再写嘛。

文人不专于仕途,穷其一生想爬上龙床,因身体一瑕疵被武则天嫌弃

这么一说好像也有道理,于是刘希夷也就碍于长辈的面子同意了。宋之问走后刘希夷越想越觉得憋屈,于是就朝他舅舅家而去,想要回这首诗。宋之问不给,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咋能出尔反尔。这话一听,感觉也没毛病,但是刘希夷听不进去啊,俩人就吵吵进而发展到扭打起来。随后宋之问联合仆人将刘希夷打了一顿,但又怕他出去瞎说败坏名声,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自己的外甥,抛尸荒野。这是正常人能干的出来的事吗?

望穿秋水登龙床

人都杀了,其他的还有什么不敢干的呢?凭借自己相貌英俊,貌比潘安,又颇有几分文气,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攀上武则天这个高枝,成为一名面首。但是女皇武则天为何没有收留此人呢?是因为宋之问身体有个小毛病,导致自己穷其一生也没有完成这个心愿。待我与你细细道来。

这玩意就和搞对象似的,你想追人家你得首先得让人家认识你啊,那怎么才能认识高高在上的武则天呢?唯一的途径就是参加科举,

公元675年,年仅二十岁的他参见科举,并且高中进士,迈出了梦想的第一步。

文人不专于仕途,穷其一生想爬上龙床,因身体一瑕疵被武则天嫌弃

这哥们又年轻又帅还颇具几分文气,很快就进了武则天的法眼,仕途也是一帆风顺。武则天在李治去世之后,权利是越做越大,内心却越来越空虚。宋之问见时机成熟,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自荐了一番:

“八月凉风天气晶,万里无云河汉明。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这句话啥意思呢?就是我贼有才华,但是没放在合适的地方,如果地方对了,那我肯定相当厉害了。

武则天看完诗词之后对身边的小太监说:“这小宋是不错,为人也机灵,有一点不好,他有口臭。这有点让我闹心”。

自此之后宋之问就踏上了漫漫求医路,想把自己的口臭治好,毕竟也不是啥大病。可偏偏就没能治好。于是他就开始改变路线,巴结起张氏兄弟,无所不用,丢尽了文人的脸面,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耍了。

文人不专于仕途,穷其一生想爬上龙床,因身体一瑕疵被武则天嫌弃

编者语

人有时候有想法是对的,但是一定要走正道,不要老是琢磨写歪门邪道。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为社会贡献力量才是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情,莫求虚名,多做实事,不枉人间此行。劝各自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