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日常生活也有治癒的力量


讀好書 | 劉墉:日常生活也有治癒的力量

“你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總往高處爬,它使你總有個奮鬥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頭,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劉墉


說起劉墉這個名字,不知道首先浮現在你腦海中的是哪一個人。或許會是清代乾隆時期的一位著名官員,他曾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著有《石庵詩集》等著作。而大眾對他的熟絡或許來自於《宰相劉羅鍋》這樣一部電視劇。這部電視劇由李保田、張國立、王剛等主演,嬉笑怒罵,一顰一笑,堪稱經典。


讀好書 | 劉墉:日常生活也有治癒的力量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劉墉,不是來自古代的朝臣,而是生活在當下的一位作家,除此之外,他還擁有多種身份。他還是一位國際知名畫家、作家、教育家、演講家,擔任過美術館駐館藝術家、大學客座教授。他出生臺北,而著作卻被譯為了英、韓、越、泰等多國文字,走向了全世界。


或許你要問,他寫下了什麼著名作品呢?他或許沒有那麼多大部頭,和我喜愛的另一位臺灣作家三毛一樣,都擅長散文的書寫風格。


有評論如是說:“他的處世散文和溫馨勵志散文書籍經常成為華人世界的暢銷書,被稱為‘溝通青少年心靈的專業作家’。”他的作品名稱不知你是否熟悉,《螢窗小語》《超越自己》《我不是叫你詐》,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


或許你要問,他的作品為何如此暢銷?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答案,可我願意將我閱讀的體會與感受分享與你,有機會我們可以一起品讀討論。



我在閱讀到他的文字時,也是一位少年。彼時,我對“心靈雞湯”一類的文字,有著一種莫名的排斥,那些文字就如“誓師大會”,顯得目的性較強,讓人不似在跋涉中獲得人生感悟,而是將那人生道理濃縮了化為藥丸,強行服下以強身健體。


而聽上去似乎與此矛盾的另一個行為則是,我在感到疲憊或迷茫時,也會選擇閱讀“心靈雞湯”一類的文字,給自己的內心補充力量,使之能夠在文字的徜徉中獲得前行的力量。劉墉的文字,就在我翻遍書架找尋的過程中與他相遇了。我的初衷不過是尋找一些讀起來輕鬆一些,不那麼吃力,而又能夠讓人放鬆或者獲得動力的文字。


顯然,他做到了,並一發不可收。


我閱讀的他的第一本作品是在親戚家中暑假裡的一本泛黃的舊書,書名叫做《靠自己去成功》。封面是他與女兒的合影,翻開扉頁,會有他的簡介與繪畫作品,而後便是一張張臉上充斥著笑容的全家福。


說來奇怪,它給人一種“家庭成長教育必備書籍”的印象,而讀起來卻一點沒有距離感和生澀感,沒有“心靈雞湯”似的濃膩,也沒有“喊口號”似的灌輸感,有的只是一份親切與平和,一份來自生活而又迴歸生活的淡然超脫,雖然知道他在“講道理”,可仍然樂於接受,甚至感悟頗多,百讀不倦。也算是應了大家對他的“溝通青少年心靈的專業作家”這一稱謂。


此後,他成為了我的“必購作家”之一,只要是他的書,我不看書名便會購買回家。《螢窗小語》《超越自己》《啊啊》……他彷彿成為我生活中一位熟悉的長輩,陪伴著我的成長與變化。時不時詼諧幽默的與你開個玩笑,偶爾又語重心長的和你談談道理。


他的書中內容都在描述一些什麼呢?大多數是他的生活經驗分享或者是兒子女兒的成長日常。一樁樁一件件,就好像發生在你的身邊,而就算一件簡單的小事,他也能總結出許多人生道理。


這一度影響著我的世界觀,當生活中發生了一些事情或變化,當我經歷了成功或挫折,我都會不由自主的對事件進行總結,期待下一次能夠做的更好。


影響,便是這麼潛移默化的發生了;教育,也是在這樣悄無聲息間達成了。



閱讀了他的文字或者聽過我的描述,你會說;“不過是描寫日常生活罷了,有什麼難。又能有多大體會呢?”而正如那句,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常常才是我們力量來源的根源所在。


如同劉墉的書籍,雖然是描寫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而往往這些小事卻值得我們反覆品讀與體味。小事中的大道理,就如一個個寓言故事,雖不一定讓你頓悟,但很可能將你治癒。


我們總是讓一些重要的東西在眼前匆匆略過,忽略了生活中美的瞬間,而去追逐一些虛無縹緲,觸不可及的遙遠。


我們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正是生活給予的土壤,才會讓我們在吸取力量後,更加枝繁葉茂。


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你會發現,許多美好與治癒的力量,就蘊藏在看似最為普通的,日常生活裡。



當下正值新冠肺炎期間,我又捧起這本《靠自己去成功》來重溫。裡面有一則故事吸引了我的注意。它的題目是《中國人,不傳病毒!》。故事記錄了作者和家人在經歷SARS期間的一些日常生活的行為舉動,如兒子決定不回國原因是擔心傳染他人等,以及以此總結出的教育孩子的關於“自尊”的人生經驗。


時隔多年,書中的道理與經驗當然仍然適用,且在新冠發生的當下,有一種恍若隔世的熟悉感。


書中有一段話這樣說道:只有當我們自己先有公德之後,才能要求別人有公德;只有當我們先自重後,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也只有在每個人都能自律,由自己做起,保證自己絕不成為傳染病源的情況下,SARS才不會擴散。”


多麼簡單易懂的,寫給孩童聽的道理,而在當下仍然有著教育意義。


人生百態,遇到的事千千萬萬,而三觀一旦建立了,許多行為準則就不會改變了,可見接受的教育對人的一生起到的影響是重大的。而書籍對人的影響也是重要的。


願你在書中獲取你想要的成長與力量,在劉墉所呈現的日常生活裡得到治癒,並更堅定的向前走去。


#實習僧助力職業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