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頭船發源地樟林郷媽祖宮各有特色!

紅頭船發源地樟林郷媽祖宮各有特色!

媽祖信俗又稱娘媽信俗、娘娘信俗、天妃信俗、天后信俗、天上聖母信俗、湄洲媽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頌揚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核心,以媽祖宮廟為主要活動場所,以廟會、習俗和傳說等為表現形式的中國傳統民俗文化。媽祖信俗由祭祀儀式、民間習俗和故事傳說三大系列組成。湄洲是媽祖祖廟所在地。

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決定將”媽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也是莆田市第一次世界級遺產,使湄洲獲得了一張世界名片。

公元2018年5月8日戊戌年農曆三月廿三日是媽祖誕辰1058週年紀念日。潮汕各地紛紛舉行紀念活動,澄海樟林郷各媽祖廟也紛紛舉行祭祀慶典活動……

紅頭船發源地樟林郷媽祖宮各有特色!

紅頭船發源地樟林郷媽祖宮各有特色!

最為隆重的當屬樟林古港新圍天后宮的紀念活動,除了本鄉村民前往祭拜外也吸引著許許多多的外地香客,並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現場文化氣氛濃厚,大批善男信女前來祭拜,祈求國泰民安、家庭幸福、財丁興旺、出入平安、萬事如意!

粵東最大的天后宮——樟林新圍天后宮

乾隆年間樟林以福建泉州的天后宮為藍本興建了一座新天后宮(樟林人稱媽祖新宮)佔地近十畝,歷時六年,宏規鉅製、堂皇壯麗為粵東之冠,足見當年樟林港的無限繁榮,這也能突出當時樟林在粵東中經濟地位之高……樟林鄉的新圍天后宮,是潮汕地區規模最大的一座天后廟宇。廟宇落成,碑石林立。這時的天后宮變得十分宏麗,名冠潮汕。廟宇為皇宮式建築,紅牆朱瓦,金碧輝煌。門前是廣場,場前是照壁,繪紅日澄波,瑞彩炫目,有二尊高大的灰獅,雄踞場中,兩傍旗杆沖天而起。入門前有兩面大石鼓,雙有兩隻石獅把守,闢五封門(左右門為日月洞天),五進不見天。有大拜亭三座,正廳雙築石亭一座,兩側尚有小亭,後廳均有宮發侍立。

紅頭船發源地樟林郷媽祖宮各有特色!

正廳之前,高掛巨匾,一書“天后聖母宮”一書“天恩公”。廳上有宏偉的大殿,殿上的天后聖母,鈽金身,鳳冠霞帔,乘青鸞輿,宮女奉盤及寶印,壁上懸著上方寶劍,繪紅日鯨波和龍鳳紋雲,光彩耀目。殿前還有精美的雕塑。殿外圍著欄杆,再前是石亭,亭柱與楹棟間,有木雕鰲魚四條,以示水殿之狀。正廳左右有廂房,以搪瓷片松成龍鳳窗,極為精巧美煥,引人注目。頂脊塑彩色飛龍二條,昂首相向,中為紅日一輪。廳之後壁又以民彩繪麒麟。後廳與樓座的後壁,也描龍畫鳳。

紅頭船發源地樟林郷媽祖宮各有特色!

後廳上的樓閣即梳妝樓,兩旁由下到上,各有石階十八級,名為三層樓,其實相當四層之高。下面以二層四方形的巨石奠基,由下及上,高豎石樣以作支撐骨幹。樓前走廊,也以石柱橫架承託。樓上有雙重楹,樓面鋪磚,樓下面又加扶一層杉楹以負載,十分堅固。樓閣正廳,除供天后對母外,右廂的房子設寶榻,佈置了雲帷蕙帳、繡被錦褥、枕頭、衣廚、交椅、臉盤等物,儼然是天后起居的閨閫。樓前掛著‘海國安瀾的匾額,兩邊的對聯寫道:“五更先挹曙,六月已知秋。”意在顯示名樓的嵯峨,而以直通前門。兩廊有房十八間,代供奉順風公、注生娘等神像十八位。全廟共有房三十餘間。

入門兩側,設茶亭二間,於大院中置龍缸盛井仔泉水,專門煮茶供洋船上岸的人飲用。廟中設廟祝一人。在古代,一個南方的濱海鄉村,有這麼一座宏偉的天后調,可以說是少見。神力肯定是不可信的。但規模宏大的天后廟,建於清初樟林全盛時期,雙位處千舟雲集的南社港溝,卻反映了當時樟林人對戰勝風浪,發展海運,寄託著強烈的願望。不能不說是海運人的一大精神支柱!同時也是樟-運昌盛的見證物。目前,樟林天后廟是潮、澄、饒三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前來天后聖母廟朝拜的歸僑和遊客也越來越多。

紅頭船發源地樟林郷媽祖宮各有特色!

為了褒獎潮人對外拓展,對內繁榮經濟的功績,當朝宰相劉墉(劉羅鍋)特破格為這座海隅神廟題賜“海國安瀾”四字巨匾,使樟林港埠、新圍天后宮更為香名遠揚。

(新圍天后宮內景)

紅頭船發源地樟林郷媽祖宮各有特色!

紅頭船發源地樟林郷媽祖宮各有特色!

紅頭船發源地樟林郷媽祖宮各有特色!

建造最早——靈感宮

“靈感宮”現在被當地人依諧音轉稱為“娘感宮”,是一座極不起眼的蕞爾小廟:靈感宮在石壁頭山腳下,寬廣數尺,正中有浮雕石壁,天后肅穆居中而坐,二使女侍於兩側,宮門橫額鐫“靈感宮”三字。

上世紀 50年代初, 靈感宮被毀, 只剩下掩沒於草叢之中的刻有天后和兩位侍女像的一幅不大的浮雕。 但這個廟宇曾經存在的事實,仍然被當地人不斷地強調,因為它已經被視為村落的歷史淵源主要標誌。原樟林中學校長李紹雄先生(歷任第二、 三、四屆澄海政協委員,文史資料委員會委員,政協澄海詩社副社長,澄海文博研究會副會長,嶺南詩社、嶺海詩社社員,蘇北中學退管會主任,樟林中學校董會副主席。),於 1990年出版很有影響的《樟林滄桑錄》一書,該書一再提到 “ 靈感宮 ” 的存在,強調:從宮的命名和建築形式看來,靈感宮建於元初。作為樟林先氏的“ 元初煙址”的標誌,應是可信的。

找無蹤跡——暗巷宮

樟東路天后宮,原名暗芒宮,年久後人誤為暗巷宮。(已毀)暗芒宮媽祖流傳著一個和海盜有關的故事。

昔日乃祀於紅肉埔村內。當日王化未敷,沿海皆盜。紅肉埔亦是盜窟。獨一婦性甚貞潔,雖居盜窟而不為盜,率子業漁。該村屢犯劫案,官府派員偵緝,有偽飾補者,見該村出補竹器,多遺芝麻器中,察其居民,原非業農,何多有此物。而近一船被劫,恰多載芝麻,則該村所劫無疑。官府遂 (派 ) 大軍,乘賤人除夕必盡回家度年,一網打盡之。

因此婦本屬善良,王兵來剿,玉石豈有辨乎 ? 可是心地光明,吉祥自為之呵護,古人之言果非妄語。此婦先於前日白晝遇一老姥,謂之曰:“ 婦,汝不日若見龜爬出門限,大禍即至。宜即刻逃出裡外以避之,且必負我同走。切記” 。言訖,轉眼不見。知為神明下示,遂牢記心中。至除夕祭祠祖先,桌上有此殼龜不覺傾落地上,拾之,更有跳出門外者。一時觸動上日神明囑語,必是宮中聖母。

時已入夜,遂率其子收拾細軟物件,同入宮中,背了聖母神像,逃出里門。官已來圍捕矣。母乃匿暗芒中,因得免禍。

益感天后神恩,後遂建廟於此,故名暗芒宮。

這個傳說的藍本是樟林郷有名的 “ 劫皇姑船案 ” 故事,父老相傳,發生於明代中葉,正是樟林開村前後的事情。

“亥爺得份媽祖宮,媽祖得份亥爺福”——城內天后宮

(城內天后宮內景)

紅頭船發源地樟林郷媽祖宮各有特色!

城內天后宮建在城寨中央兩條主要街巷的交匯處神臺的擺設與潮州地區一般天后宮並無二致,中間是天后,兩側為花公花媽和福德老爺,神臺前面的供桌上站著千里眼和順風耳。廟宇內部佈局最不平常之處,就是在天后像右前方的廟門一側,有一頭面對天后、虎視耽耽的大豬塑像,當地人稱之為“亥爺”。在當地流傳的一個眾所周知的關於“亥爺”的傳說——“亥爺得份媽祖宮,媽祖得份亥爺福”。

(亥爺)

紅頭船發源地樟林郷媽祖宮各有特色!

亥爺傳說的一種版本:據說, 林船主的母親年輕守寡, 一度準備再醮。 出門相親時有一頭大豬攔路, 左躲右閃, 終無法成行。 第二次再出門時,這頭豬再次出現,且渾身稀泥,林母躲閃之間,把全身新衣搞得一場糊塗,只好回家。 由此遭遇,想到是天意要她守節,遂立志不嫁,撫養兒子。兒子長大成人,到南洋 “ 過番 ” 發財當了船主。 回家探母時聽母親講了這一經歷,對那頭大豬至為感激,就在城寨內建起了這座天后宮,並塑 “ 亥爺 ” 泥像 供人祭拜。

紅頭船發源地樟林郷媽祖宮各有特色!

沒有文字記載的樟林新隴天后宮

紅頭船發源地樟林郷媽祖宮各有特色!

新隴天后宮位於仙壟古廟旁,可能是因為在新隴古廟旁邊,所以也被蒙上了一層“外鄉人不可靠近”的緣故吧。

(新隴媽祖宮媽祖)

紅頭船發源地樟林郷媽祖宮各有特色!

天氣預報本來是說連下三天暴雨的,確實,農曆三月廿二下了一天雨,晚上更是暴雨,洗禮了潮汕大地。昨日晴空,迎來媽祖1058週年的聖誕。世人無不稱讚其神奇,親歷過前天的大雨和迎接昨日朝霞的人們,感受尤甚!媽祖靈驗,保佑大家平安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