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這位老孃娘是如何來到直沽的?

運河故事 | 媽祖,這位老孃娘是如何來到直沽的?

天津一直是座港口城市,媽祖,也就是天津人再熟悉不過的老孃娘。千迴百轉的過往,讓天津有了“先有娘娘宮,後有天津衛”的民諺。(編輯 | 黃佳)

中國從南到北的港口都建有媽祖廟,世界上,華人足跡所到的港口,也都建有媽祖廟。據說全世界現有大小媽祖廟八千座,且香火不絕。

天津詩人崔旭在《津門百詠》裡有一首《詠天后宮》:“飛翻海上著朱衣,天后加封古所稀。六百年來垂廟饗,海津元代祀天妃。”“海津”就是元代在直沽設立的海津鎮,可見早期天津城市的出現,與老孃孃的到來密不可分。

這位老孃娘是如何來到直沽的呢?


運河故事 | 媽祖,這位老孃娘是如何來到直沽的?

▲舊時天后宮

1153年金王朝在今天的北京設中都,1214年天津有了“直沽”之名。由於北京周圍從不是中國的基本經濟區域,從金元開始,只能“歲取東南之粟,以實京師”。雖然“天下至計莫重於食”,但當時航海技術並不發達,“天下至險莫過於海”,為安撫舟師、水手、船工的心靈,元朝皇帝只好托出宋代“護海運有奇應”的南海女神靈惠夫人,“加封天妃,在直沽等處修建靈慈宮”。直沽靈慈宮朝向船來船往的沽河,也就是今天的海河,從此這裡的景象大不一般——每值連檣萬艘的漕船安抵,使臣、漕臣齋戒卜吉於內,舟師、水手羅拜於外,香菸繚繞,鐘鼓齊鳴。漕運的發展,還促使直沽勃然而興,“一日糧船到直沽,吳罌越佈滿街衢”;到了明朝永樂初年,已成為“海運商舶往來之衝”,永樂皇帝這才下令在直沽築城設衛,賜名天津。

明清時期漕運改走運河,朝廷允許漕船免稅攜帶一定數量南北土特產品,沿運河買賣交易。從此,三岔河口的天后宮,以最煙火的方式,帶動了宮南、宮北商業街即今古文化街的繁榮昌盛,歷經千迴百轉的過往,至今仍是天津市區唯一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運河故事 | 媽祖,這位老孃娘是如何來到直沽的?

▲天后宮

媽祖文化還緊密聯繫著天津的城市文化與社會生活,表現最集中的莫過於中國北方媽祖誕辰的特有祭典形式——一年一度、氣勢宏大的“皇會”,內容包括送駕、接駕、出巡、行香、祝壽等多項成套的儀禮,一連數天,驚天動地,萬人空巷。由於幾百年來的活態傳承,2008年天津媽祖祭典“皇會”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媽祖文化,特別是媽祖飽滿豐盈的人格魅力,對天津影響也是巨大的。承載著媽祖青少年時代的故事流傳久遠,媽祖璀璨斑斕的生命旅途令人感懷;媽祖一生經歷了磨難,成就了尊嚴,熔鑄為自成一體的媽祖精神如“友善助人”等,早已成為天津人的美德。天后宮裡人頭攢動,在一定意義上正是人們與媽祖精神溫情互動的體現。

只要堅持把足具人際傳播效應的媽祖文化及相關節慶活動作為珍惜歷史文脈、重現城市個性、弘揚中國風格的舉措,視為繼續前行的風向標,我們的城市就會脈動出特有的發展活力。來源:津味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