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短缺!德國正面臨自1990年兩德統一以來最長的經濟衰退


集裝箱短缺!德國正面臨自1990年兩德統一以來最長的經濟衰退

德國商業協會BDI週四表示,德國正面臨自1990年兩德統一以來最長的經濟衰退,因為這種冠狀病毒暴露出其易受全球貿易中斷的影響。

受全球貿易衝突和英國退歐不確定性的影響,在今年年初冠狀病毒爆發之前,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工業已經連續收縮了6個季度。

冠狀病毒增加了另一個問題——由於1月底和2月初離開中國的集裝箱數量銳減,企業出口貨物的集裝箱數量不足,而現在通常情況下,這些集裝箱會抵達德國。

BDI工業集團在一份季度報告中寫道:“今年,工業部門可能仍將處於衰退狀態,這將是自兩德統一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年。”

BDI補充稱:“隨著中國產量下降和個別國家採取的檢疫措施,出口導向型、有國際組織的德國經濟的脆弱性正變得越來越明顯。”

ClipperData首席執行官Abudi Zein在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上表示,1月底和2月初病毒在中國蔓延時,前往中國港口的集裝箱船數量大幅下降。

這導致可用容器的減少。

Zein說:“中國對全球貨物運輸的中心地位解釋了這一點——如果中國港口不裝卸集裝箱,那麼就沒有理由在貨物起運的港口停留。”

一位發言人說,在德國,直到第一季度末,漢堡港才會有關於冠狀病毒對貿易和集裝箱供應的影響的數據。

不過,他補充稱:“我們可以想象,在一些地區存在暫時的瓶頸。”

容器緊縮

德國汽車供應商大陸集團(Continental)首席財務官沃爾夫岡•謝弗(Wolfgang Schaefer)表示,該公司約有100名員工緻力於維護供應鏈,但如果一家中國供應商停止生產,他們可能會面臨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大陸航空將有4-6周的緩衝時間,因為運送部件的船隻已經在途中了。

“但當最後一個集裝箱到達時,問題就開始了,”Schaefer說,並補充說大陸航空將嘗試從其他地區採購零部件,然後通過空運或陸路進口。

從中國運往歐洲和美國的一些大陸部件已經通過其他路線運輸,包括空運——一個成本高得多的選擇。

大陸航空首席執行官德根哈特(Elmar Degenhart)在討論全年收益的電話會議上表示,"通常通過海運運輸的東西需要空運幾周。"

德國風機和電機制造商ebm-papst的發言人豪克漢尼格(Hauke Hannig)表示,由於船運出現瓶頸,這家從中國採購零部件的家族企業正在拓寬其供應鏈路線。

“集裝箱已經變得稀缺,”漢尼格表示。他補充稱:“無論是海運、鐵路還是空運,運輸成本都已大幅上漲。”

漢尼格說,該公司在中國有三家工廠,約有2,000名員工,迄今為止一直維持著其供應鏈,並發現中國市場對醫院和醫療應用用通風機的需求強勁。

供應鏈諮詢公司Kloepfel Group在2月19日至3月3日對257家與中國有業務往來的德國企業進行的調查發現,能夠通過替代供應商彌補供應缺口的經理數量從2月初的28%增至35%。

“許多公司已經適應了新形勢,”Kloepfel集團首席執行官馬克·克羅普費爾說。

“由於沒人能估計出未來幾周冠狀病毒的影響,各公司目前都在囤積庫存,並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替代供應商。”

VDMA工程協會(VDMA engineering association)首席經濟學家拉爾夫•維切斯(Ralph Wiechers)表示:“我們不得不預計,從中國到德國的供應鏈將出現中斷。”

資料來源:路透社(Tom Kaeckenhoff, Rene Wagner, Edward Taylor, Stephanie Ulmer-Nebehay和Jan Schwartz補充報道;(編輯:Michelle Martin, Jan Harvey和Philippa Fletch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