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觸即發!數字貨幣“國家隊”已呼之欲出

在上一篇,我對數字貨幣幾種存在形式做了介紹和分析,認為臉書的數字貨幣Libra項目已經刺激到各國監管機構的神經,目前不少國家紛紛制定發行數字貨幣的計劃,未來貨幣主權的爭奪將日趨白熱化。


而我國作為全球央行數字貨幣的引領者之一,或成為主要經濟體中最先推出數字貨幣的國家,這將給我國相關產業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金融IT將隨之迎來新的建設週期,是堪稱“新版四萬億”的新投資選項!


疫情激發之下,數字貨幣將加速落地


近日,有這樣一條新聞登上熱搜。


上海一中年女士買菜回家後擔心紙幣上沾染病毒,遂將51張紙幣放入微波爐里加熱“消毒”,結果紙幣被燒焦,差點引起火災...


一觸即發!數字貨幣“國家隊”已呼之欲出


所幸家人及時切斷了電源,沒有引起更嚴重的後果,而銀行也盡最大可能為這位女士挽回了絕大部分損失。


針對此事件,印鈔造幣總公司作出回應,稱:


當前各家銀行正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也就是說,大家存款和取款的錢,不會循環,不會交叉;


銀行回收的錢也要隔離在倉庫關禁閉,享受層層消殺的禮遇。


但對於買菜後的錢是否有可能沾染病毒,印鈔造幣總公司並未正面回應。


銀行方面也只是提醒廣大客戶要科學防疫,不要盲目嘗試“危險偏方”,積極保護並安全使用人民幣。


不可否認,當前人們對於新冠肺炎病理、致病性等尚未完全搞清楚。


為防止自身被傳染,上海這位女士擔心人民幣沾染病毒,並非不可理解。


事實上,據我所知,深處本次疫情重災區的武漢市民,在買菜等日用品時,參與小區物資供應的商家已完全拒絕接收紙幣,只能通過微信或者支付寶付款。


相信,經歷本次疫情後,未來我國會加快向無現金社會邁進。


那麼,隨著現金使用人數及頻次的降低,鈔票是否還有印製的必要?如果不印製,社會財富又以什麼形式來記錄呢?


答案是法定數字貨幣。由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DC/EP,來代替市面流通的現金。


那麼,發行數字貨幣DC/EP的好處體現在哪裡?


首先,數字貨幣DC/EP是以加密數字串形式存在的貨幣,其定位是對現有紙鈔的替代。


這意味著未來社會財富可以用數字貨幣來記錄,而無須再像之前一樣浪費大量人力、物力等去印製現金。


據統計,截至2019年12月,我國全社會流通的現金總數高達7.72萬億。


如此龐大的金額在印製、發行、流通、貯藏等環節都有高昂的成本。


相比較而言,以數字貨幣來替代現金能節省不少成本。


其次,央行數字貨幣能在保持現鈔屬性和價值特徵的同時,滿足交易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的的要求。


這有助於完善支付體系,提升支付清算的效率。


再次,通過賬戶松耦合的設計,央行數字貨幣既可以像現金一樣易於流通,又可以實現可控匿名。


這保證在實現雙方匿名交易和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之間找到平衡點。


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能夠保護我國的貨幣主權和法幣地位,同時,有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


去年6月,臉書宣佈啟動宏偉的數字貨幣計劃Libra項目。


Libra這類私人數字貨幣的出現,未來可能變成一個信用貨幣,並發展成一個脫離各國央行監管的世界級超主權貨幣,進而對一國的貨幣政策和主權產生巨大影響。


也正是在臉書發佈數字貨幣計劃後,各國認識到危機已近在眼前,紛紛提出要發行本國的法定數字貨幣。我國在發行數字貨幣方面的進度也明顯加快!


此外,長期以來,我國跨境清算高度依賴美國的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和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CHIPS)。


發行數字貨幣就有望擺脫對現有SWIFT和CHIPS支付體系的依賴,給人民幣的流通和國際化帶來便利。


一觸即發!數字貨幣“國家隊”已呼之欲出


說到這,可能有人又有這樣的疑問:


無現金不一定非要數字貨幣,微信和支付寶就能實現啊?


這是把貨幣主體和貨幣手段搞混了。


數字貨幣是一種貨幣主體,可以替代現金,與現金能夠1:1兌換,能夠做到減少現金的印製。但微信和支付寶不能。


微信和支付寶從本質上只是作為一種支付手段,付款方要完成支付,仍然要在相應銀行存儲相同數額的現金——這並不能減少紙鈔的印製。


況且相比微信和支付寶,央行數字貨幣支付方式更便捷——央行數字錢包支持“雙離線支付”,即不需要網絡、不需要信號就能完成實時轉賬。這也是其不同於微信和支付寶的一個地方。


對於收款方來說,無論是使用支付寶還是微信,都是先收到這兩家公司的賬戶下,然後才能提取到個人銀行賬戶。這又帶來兩個問題:


首先,提取時會收手續率,這對收款方來說是個不大不小的成本。


另外,在商戶未提取之前,資金都以無息“存款”形式放在微信或支付寶賬上,這對商戶來說也同時意味著風險,國家並不會為這些“存款”兜底。


儘管從這兩家企業的發展態勢看,目前資金兌付風險微乎其微,但百年長青的企業有幾家?


據媒體報道,有著199年曆史的世界最大商業印鈔公司德拉魯,在去年12月發出可能破產的警告。這聽起來像是笑話,但確實是事實!


德拉魯公司從1860年開始為英國印刷紙幣,之後基本承包了全世界140多個國家的紙幣印刷業。


可以說,公司的2500多名員工基本上見過地球上一半國家的貨幣。


就是這樣一家印製紙幣的公司,可能都要倒閉了,誰能說得清“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呢?


所以說,央行數字貨幣DC/EP與微信、支付寶等有著本質的不同,在無現金大趨勢下,央行推出數字貨幣將是大勢所趨!


據瞭解,央行已經完成數字貨幣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貨幣試點項目有望在深圳、蘇州等地落地。


在本次防控疫情的情況下,數字貨幣或迎加速落地應用的契機!


央行DC/EP帶來金融IT新高峰


在日前舉行的發改委數字經濟新型基礎設施課題研究第九次會議上,10餘位專家學者研判,疫情是數字經濟的催化劑,疫後時期,國家可能會加大投資與採購力度。


央行數字貨幣,或成為“新版四萬億”定向刺激的選項被加速推出。


而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將對相關產業產生較大影響,也將孕育新的產業機遇。


預計金融IT領域建設將迎來新高峰,圍繞銀行IT系統改造、認證改造、支付清算環節的公司有望深度受益。


一觸即發!數字貨幣“國家隊”已呼之欲出


我們可將數字貨幣產業鏈分為:上游數字貨幣發行環節,中游數字貨幣流通環節,下游支付環節。


就上游發行環節看,由於數字貨幣本質是通過一定規則進行加密的字符串,所以加密技術是數字貨幣的基礎和支撐。為保證數據及交易的安全,信息安全防護可少,且是重中之重!


目前,在A股上市公司中有加密等信息安全技術的企業有數字認證、格爾軟件、衛士通、啟明星辰、綠盟科技等。


其中,數字認證於2019年8月28日公開披露,密碼技術是數字貨幣的核心技術,數字貨幣如果出臺會是一個生態系統,數字貨幣的應用未來會帶來一個很大的市場空間,公司圍繞數字貨幣也有一些前瞻性的研究。


格爾軟件則在2019年4月2日公開披露,PKI技術和區塊鏈技術在數字簽名和身份認證等領域存在部分相同的密碼技術,二者分別有不同的具體應用領域。公司持續跟蹤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並探索和研究區塊鏈技術在行業中的應用。


就中游流通環節看,央行數字貨幣的頂層系統架構為“中央銀行-商業銀行”雙層體系,在雙層級的體系下,商業銀行等機構承擔向公眾提供數字貨幣的責任。


因此銀行系統將迎來大量新建與改造需求,以滿足數字貨幣體系的運行。


根據央行印製科學技術研究所提出,數字貨幣將給銀行帶來三套新增系統,包括核心系統——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系統、商業銀行數字貨幣錢包系統、以及認證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4年前後上一次頭部商業銀行開展新核心系統建設已有近6年時間,適逢央行數字貨幣推出契機,銀行核心系統有望再度迎來集中更新。


另外,數字錢包屬性功能的實現,將成為DC/EP載體。數字貨幣錢包將綁定在用戶開戶的商業銀行,完成交易和其他金融需求,助力錢包服務提供商。


由於央行允許各家商業銀行自主選擇數字貨幣發行、流通技術的合作企業,因此領先的銀行IT企業將迎來發展契機。


在該領域,A股公司長亮科技、高偉達、神州信息、宇信科技等走在前列。


長亮科技是市場上少有的具有純自主銀行核心系統的廠商,主要客戶為城商行等中小銀行,服務核心系統銀行數超50家,存量訂單佔國內市場同期訂單數的近一半,或可參與到新一輪銀行核心系統的改造過程中。


2月25日,長亮科技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已經針對央行數字貨幣進行了常態化研究與技術準備,併成立了有關區塊鏈的項目組織。


神州信息的銀行IT核心業務系統具有較高市佔率,金融IT核心業務系統已經服務超過700家客戶,全面覆蓋國有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及證券交易所、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


高偉達在國有大銀行IT建設服務領域深耕20餘年,見證了國內銀行系統的多次革新,積累了優質的客戶資源,品牌效應和先發優勢顯著。


公司有望憑藉強大的技術實力和高效的實施能力,加速收穫銀行訂單,在行業新週期進一步拓展業務、搶佔市場份額!


就下游支付環節看,由於數字貨幣採用雙離線模式,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也可完成支付,而當前所有POS機都不具備這個功能,因此,未來終端支付機將在數字貨幣新的交易要求下迎來換新需求。


此外,隨著ATM、POS機等設備都需要添加新的模塊來支持部署新的支付終端,這會為支付軟硬件開發和運維帶來一個極為可觀的市場。


廣電運通、新國都、新大陸、拉卡拉等A股企業有望迎來支付端設備升級的機會。


廣電運通在全球部署有超過30萬臺ATM,公司研究院已開展DC/EP應用研發工作,在ATM上支持數字貨幣與銀行賬戶貨幣互換的模塊,數字貨幣硬件錢包也在研發當中。


另外,早在2018年10月時,公司就曾申請“數字貨幣自助服務終端”的外觀專利,這意味著公司已經為數字貨幣的發行做足了功課,未來會成為行業先行受益者。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參考資料來自於網絡公開信息,所涉及的公司及個股僅作為研究分析使用,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達意見均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請牢記投資有風險,風險且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