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药”你好好的!

暖心钱塘② | 我“药”你好好的!


疫情居家隔离,

但温情不断,

“救命药”更不能断!


日前,一封语言真挚的手写感谢信

辗转白杨街道邻里社区,

送到新区教育与卫生健康局,

写信人郑毅是邻里社区的一位居民。

他在信中写道:

暖心钱塘② | 我“药”你好好的!


在这个疫情严峻的时期,你们甘于付出、不求回报,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帮助了我。在此,我向热心帮助我的每一个人,真诚地道一声谢谢!


一波三折寻药路


故事要从2月16日说起。那天,郑毅的健康码变成了红码,他立即向社区汇报了情况,并自觉居家隔离,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郑毅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多年,每天都要按时服用相关药物,可隔离的第三天,他却发现药物即将告罄。“我住在公司宿舍,服用的2种药是处方药,药店里都没得卖。”


万分紧急下,郑毅通过公司宿管联系到了邻里社区书记张敏华。一听说用药紧张,张敏华第一时间联系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没有这些药。张敏华又试着向在邵逸夫医院工作的妹妹发去了消息。“可以通过医院公众号线上问诊配药。”一收到回复,张敏华就把喜讯转发给了郑毅。


可“取药路”又遇上了障碍。2月19日,郑毅得知线上问诊只接受省直医保付款,可他的是市直医保,支付不了。本打算自己另找办法,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社区工作人员已经把自己的情况反馈到了新区教育与卫生健康局。爱心接力棒就这样稳稳地从社区传到了教育与卫生健康局“暖居诊所”的手中。


药在手上 暖在心里


当天下午,“暖居诊所”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郑毅互加了微信,确认了需要的药物,然后立即联系区内医疗机构寻找所需药品。


暖心钱塘② | 我“药”你好好的!


“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门诊办那边说有药,但不能像普通慢性病一样,我们过去就能取那么容易。”“暖居诊所”工作人员解释,郑毅之前并不是在邵逸夫医院看病的,在医院并没有诊疗记录。事不宜迟,工作人员把诊断证明和其他医院配药记录图片发给了医院。医院也急病人所急,临时抽调人员,安排进行网上会诊和审核,同意开具处方。


2月20日一大早,“暖居诊所”志愿者就来到郑毅家中取他的病历诊断和医保卡,到医院配到所需药物后,又赶忙送到郑毅手中。“我的药前一天吃完了,送来的药正好接上!”郑毅连连道谢。


暖心钱塘② | 我“药”你好好的!


疫情发生后,新区实行“五个一律”严管严控,“暖居诊所”应运而生,成为新区居民身心健康的“守门人”。


10名来自民营医疗机构的执业医师志愿者覆盖中医、儿科、全科等,每天轮班到岗,提供寻医问诊服务。诊所配备集中隔离点应急药箱,配送集中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肺炎预防中药806人份;成立“暖心护产”团队和爱心车队,关注特殊人群,送诊送药……


暖心钱塘② | 我“药”你好好的!


“暖居诊所”主要是点对点服务集中隔离点的观察对象和接受电话健康咨询。最多时候,一天接到了20多个问诊电话。现在,随着疫情逐步平稳,电话少了,志愿医生们也陆续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但只要居民有需要,我们一直都在。


发挥暖心力量,

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