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的判定標準究竟是什麼?這首唐詩給出了最佳答案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們之所以愛美,是一種精神上的需求,因為美,不僅能愉悅人的感觀,更是一種心理上的滿足。從古至今,美女,是常掛在人們嘴上的一個熱詞,欣賞美女,渴望成為或擁有美女,是飲食男女們的正常情態。然而,真正的美女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情況下,美女只存在人們的想象之中。

美女的判定標準究竟是什麼?這首唐詩給出了最佳答案

正因為美女倍受人們的青眯,無論古人還是今人,為了追求美,才不惜採用一切手段和辦法來達到這種效果,化妝,就是常用的辦法之一。撲粉、描眉、塗口紅,佩戴首飾、穿華麗的衣服,這些行為,都是為著增強美的效果而採取的輔助手段。今人更有手術整容的殘忍辦法,紋眉、割雙眼皮、隆鼻隆胸,硅膠添充等一系列人工手段,造就出許許多多的“人工美女”來。為了成為“美女”,一些人可謂費盡心機,足見美女的誘惑力之大。

美女的美,表現在哪些方面

構成美女的要素有很多,有綜合美,局部美,體態美,神態美。其中五官美,則是美的集中體現。古詩中多有對五官美的描寫。

美女的判定標準究竟是什麼?這首唐詩給出了最佳答案

唐詩中有許多描寫美女的佳篇佳句,這些佳句大多體現在對美女的五官、膚色、體態及神態的描寫上。例如描寫眼睛的美麗,元稹的“眼睛正是琉璃瓶,心蕩秋水橫波清”。描寫膚色的如“溫泉水滑洗凝脂”。描寫神態的有“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更有描寫氣質和體態的“嫻靜猶如花照水,行動好比風扶柳”等等。總之,這類詩句很多,從不同角度,寫出了女子的千般美好。

但是,描寫美女的詩雖然很多,卻總離不開一個比喻,美女倒底美到什麼程度,真人畢竟我們無法見到,只能藉助於想象去推測和判斷。

唐代詩人張祜,以獨特的視角,寫了一首誇讚美女的詩,歷來很受人們的稱讚。這首詩,對美女的美,並設有從正面描述,而是通過一個行為上的描述,把這種美反映出來。至於具體是一種怎樣的美,張祜則把它留給了讀者的想象。

美女的判定標準究竟是什麼?這首唐詩給出了最佳答案

這首詩的題目是《集靈臺.其二》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詩意解析

詩題中的集靈臺就是長生殿,在華清宮內,,屬於祭祀場所。張祜之所以集靈臺為題,主要這個場所與楊貴妃有關,這個場所是楊家受恩寵的建築象徵。而這首詩主要是寫楊貴妃的三姐楊氏,後被封為虢國夫人的。題目雖然沒直接寫楊氏姐妹,但集靈臺即代指楊氏姐妹。

詩的大意是:虢國夫人受到皇帝的恩寵,天剛亮就騎著馬進入宮門。因為嫌棄脂粉汙了自己本來的姣好面色,所以,連妝也不畫,素面朝天的就去朝見皇帝。

美女的判定標準究竟是什麼?這首唐詩給出了最佳答案

這首詩雖然具有諷刺意味,但對虢國夫人的顏值卻是肯定的。我們說這首詩寫美女有獨特之處,也就是這首詩的最後兩句上。試想,畫妝是女人的必修課,它有助於美容和美顏。特別是膚色不好的女人,更有賴於通過擦粉來彌補這一缺陷。而詩中的這位虢國夫人,可謂是天生麗質,顏值極高,她的顏面根本不需化妝,化妝品反倒汙了她的自然本色。

美女的判定標準究竟是什麼?這首唐詩給出了最佳答案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是大詩人李白詩中的名句,清新自然之美,才是美的至高境界。張祜筆下的這位虢國夫人,就是擁有自然之美的女人。而且她還很自信,自信到什麼程度?達到了狂傲的地步,連脂粉都沒有自己的顏色美好。

美女的判定標準究竟是什麼?這首唐詩給出了最佳答案

描寫美女的詩很多,張祜的這首《集靈臺.其二》,以獨特的審美觀,獨闢蹊徑,摒棄慣常的通用手法,以描寫對象的一個行為作法入手,便使一個美女形象躍然紙上。這種手法,比直接描寫更傳神,收到“此處無形勝有形”的藝術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