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同天”与“文化交流”


“风月同天”与“文化交流”

日本给武汉的援助物资上写的中国古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些清新而隽永的诗句,唤起了国人巨大的文化自豪,许多人都吟诵着这些“出口转内销”的诗句,品赏中华诗词之美。

“风月同天”与“文化交流”


其实,世界文化,就是一个互相学习、借鉴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碰撞、交流的过程。细究起来,日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引进、继承、研究、运用,十分重视,其实际水平,丝毫不输国人。

一是日本对汉文化的学习引进。

“风月同天”与“文化交流”

汉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现存最早可识的汉字是 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历史上,汉字曾被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借用,如日本、朝鲜、越南等。汉字对这些国家的语言及其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汉字文化圈。

“风月同天”与“文化交流”

公元1世纪前后,汉字就传入了日本。从中日文化交流史来看,应该说7世纪后,日本不断地派“遣隋使”“遣唐使”来隋唐学习,这时才正式、全面地把汉字引进了日本。

二是日本对汉字的改造加工。

汉字传入日本,日本人通过学习,对汉字进行了消化吸收和借用改造,借助汉字创造了假名,假名又分为片假名、平假名。

“风月同天”与“文化交流”

片假名的“片”的意思是“一半”之意,也就是说,片假名是取汉字的一半或一部分(偏旁部首)而成。

平假名是从汉字草书中演化诞生的,所以当时称“草仮名”。平假名这一名称,是后来才有的。

假名的诞生,标志着日语的表记已自成体系。日语表记,既使用汉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又使用假名,而假名属表音文字。我们知道,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即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两种文字各有优势。日语的表记乃集两者于一身,是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的合璧,有不少优越性。

三是日本对汉语的吸收利用。

汉字传入日本的同时,大量的汉语词汇也随之被吸收进了日语。这种吸收,一直延续到江户时代后期。时间长,数量大。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对90种现代日语杂志的用词用字的调查统计,汉语词汇的达到半数。

“风月同天”与“文化交流”

“国字”的创造。国家的不同,自然会有一些特殊事物,日本独有的这种特殊事物,在中国的汉字中找不到对应的汉字来表记。于是日本人开始造字表记这些特殊事物。但造字法并没有创新,大部分是根据汉字的造字法之一“会意法”造的。如人劳动,将“人”和“動”合二为一,为“働”,从供奉神用的树枝,造出“榊”,从身体美,造出“躾”,从十字路口,造出“辻”,从上山下山的最高点,造出“峠”等等。这样造出的字称“国字”,或称“和字”这种“国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般只有一个读音,而且都是训读。

“风月同天”与“文化交流”

(清未派往日本的留学生)

四是日语对汉语的反向输出。

甲午战争,天朝上国败于蕞尔小国日本之手,给中国人以强烈的刺激,当时许多中国人在反思中国为何失败时,意识到日本在学习西方文化方面的成功。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去日本留学,路近省费,是中国学习西方文化的捷径。因此清政府派遣留日学生去日本学习,其中的一大目的,就是培养翻译人才,以完成全面介绍西方先进文化的任务。

“风月同天”与“文化交流”

据统计,从1896年到1911年的15年间,日文书籍的中译本共有988种,平均每年66种,其中科技类的图书172种,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图书816种,其中有很多是据日译本转译的西方图书。

曾经有人说,现代汉语中有80%以上的词汇来自日语,这有些夸张,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但是我们常用的一些汉语不少是来自日本,或是由日本人创造出来的,或是日本人赋予了古代汉语词汇全新的意义。

“风月同天”与“文化交流”

比如,我们常用下面这些词汇,都来自近代日本。

文明、文化、政党、主义、方针、政策、艺术、个人、民族、进化、评价、能力、普通、平面、劳动、科学、逻辑、概念、法律、左翼、右翼、时间、空间、预算、决算、入超、出超、动产、不动产、动力、高压、低压、暖流、寒流、下水道、地下水、出版、协定、广告、结构、神经、番号、温室、交响乐、漫画、运动场、社会、权利、行为、幸福、攻击、忍耐、目的、唯物论……

“风月同天”与“文化交流”

(鲁迅的许多文学语言也来自日语)

以下日常用惯的现代汉语词汇,就是直接从现代日文中拿来的:

白夜、半径、饱和、保险、保障、备品、背景、编制、班级、采光、参观、常识、场合、场所、成分、成员、承认、乘客、出口、出庭、储藏、储蓄、传染病、创作、代表、代言人、德育、登记、登载、敌视、抵抗、电池、电压、电流、发电机、发明、法律、法人、法庭、反动、反对、分配、分析、封锁、否定、否决、服务、服用、杂志、展览会、战线、哲学、政策、政党、支部、支配、支线、知识、直观、直接、直径、直觉、直流、制约、质量、终点、仲裁、主动、主观、主人公、主食、主体、主义、资本、资本家、资料、自律、自然淘汰、自由、宗教、综合、总动员、总理、总领事、组成、组阁、组合、组织、最惠国、左翼、作品、作物、作者、座谈……

中国现代社会使用的关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科技、人文等方面的词汇,大部分都源自近现代日语词汇。虽然,其中的很多都可以在古汉语中找到踪影,但赋予其现代科学含义,成为现代科学概念,则真是日本文化人之功。

即便是今天,现代汉语中的很多流行词汇也是从日本过来的,如达人、宅男、宅女、卖萌等等。

“风月同天”与“文化交流”

中日文化的互学互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特殊而有趣的文化现象。

“风月同天”与“文化交流”

日本的许多习俗,包括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文学方面,对汉字、汉诗进行了借鉴改造。日本的和歌,借鉴和使用了汉诗中五七句式并加以改造,造就了和歌艺术的高峰。

“风月同天”与“文化交流”

大唐鉴真东渡,给日本带去了灿烂的汉文化。

“风月同天”与“文化交流”

阿倍仲麻吕等遣唐使前来大唐,学习引进了汉文化。

“风月同天”与“文化交流”

近代日本,脱亚入欧,借鉴学习了西方先进科技。中西方在此杂糅,出口转了一圈,再翻译成中文又回来了,这的确很有意思的文化交流现象,令人寻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