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与中岳嵩山的不解之缘|郑风苑


诗仙李白与中岳嵩山的不解之缘|郑风苑


李白是盛唐时期的一位天才诗人,一生狂傲不羁,飘逸洒脱,留下很多伟大诗作,其实李白是位受道教思想影响颇浓的诗人,常以“谪仙人”自居,历代歌咏李白的诗篇亦往往将其与“仙”联系起来。

诗仙李白与中岳嵩山的不解之缘|郑风苑


李白的一生,确曾访过道,寻过仙,炼过丹,采过药,受过道篆,并经常出入道观,研读道经,交结道士,玄谈道旨。崇道也是李白终生为求其生活非同凡响而努力从事的一件重要事情。

诗仙李白与中岳嵩山的不解之缘|郑风苑


唐朝奉老子为始祖,尊崇道教,使其得到空前发展。到唐玄宗时,尊老子为玄元皇帝,令天下州郡立庙祭祀,更设立崇玄馆,《老子》等道家学说均被奉为“真经”,道教在唐朝达到了隆盛时期,这些对李白求仙学道影响重大。

诗仙李白与中岳嵩山的不解之缘|郑风苑


早年的李白即开始追慕神仙方术,这在他的诗文中可以窥见。“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仙人扶我顶,结发受长生。”五岁就能诵读道家经典、十岁就博览群书,十五岁就开始寻访神仙,20岁时正式接受道教的灌顶仪式,正式成为了一名小道士。

诗仙李白与中岳嵩山的不解之缘|郑风苑

开元十四年,26岁的李白离开扬州,在陈州(今河南淮阳)拜访了刺史李邕后,来到了湖北襄阳和嵩山南麓的汝州,在著名诗人孟浩然处结识了隐居嵩山的著名隐士元丹丘。元丹丘姓林,名宗,乃大唐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道人,家居北嵩山下的颍阳石门,是著名道教大师司马承祯的徒弟。他们在一起谈诗论道,十分投机,结为好友。

诗仙李白与中岳嵩山的不解之缘|郑风苑


李白与司马承祯一见如故,很快成为司马承祯在天下所结交的“仙宗十友”的第十位(其他还有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等),并从此对司马承祯以及司马承祯的传道师傅潘师正所修道成名的嵩山产生了向往之情。

诗仙李白与中岳嵩山的不解之缘|郑风苑

李白非常欣羡元丹丘的神仙生活,继而对元丹丘的栖居地嵩山异常陶醉。他特意写了《题元丹丘山居》一诗:

“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

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李白在嵩山的修道地选在了太室山玉女峰,他与元丹丘常在嵩山太少二室诸峰间漫游,时合时离,各自修炼。

诗仙李白与中岳嵩山的不解之缘|郑风苑

李白对嵩山的历史神仙故事也很感兴趣,他特意写了《嵩山采菖蒲者》一诗:

神仙多古貌,双耳下垂肩。

嵩岳逢汉武,疑是九疑仙。

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

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

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

诗仙李白与中岳嵩山的不解之缘|郑风苑

李白的足迹遍及嵩山诸峰,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他不仅到过少室三十六峰、太室三十六峰(那时太室定下峰名的还只有二十四峰),还先后到过嵩山南边的箕山及大小熊山,到过嵩山西边的缑山(唐初高僧玄奘的故乡附近,据说是周朝太子王子晋升仙的地方)等地,由于这些山与嵩山相近而嵩山的名气又足够大,所以这些山也被人们习惯地称作嵩山。

诗仙李白与中岳嵩山的不解之缘|郑风苑

吹笙驾鹤的王子晋最使李白神往,但时隔千年无处寻觅,只能拜谒嵩山众多的王子晋遗迹,无奈写下了:《感遇四首》,其一诗曰:

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

金骨既不毁,玉颜自长春

可怜浮丘公,猗靡与情亲。

举手白云间,分明谢时人。

二仙去已远,梦想空殷勤。”

其后,他又写了《凤吹笙曲》《古风其四十》等记述了王子晋,李白对王子晋的崇拜可见一斑。

诗仙李白与中岳嵩山的不解之缘|郑风苑

《凤吹笙曲》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

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此时惜别讵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

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诗仙李白与中岳嵩山的不解之缘|郑风苑

古风其四十

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

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

朝鸣昆丘树,夕饮砥柱湍。

归飞海路远,独宿天霜寒。

幸遇王子晋结交青云端。

怀恩未得报,感别空长叹。


诗仙李白与中岳嵩山的不解之缘|郑风苑

李白寻“仙人王子晋”不得相见,后来听说嵩山有个女道士焦炼师,住在少室山下石室中,已经两百多岁了,看起来仅有五六十岁的样子,不食五谷,身轻体健,行走如飞,千里之遥,朝发夕至,于是李白就在嵩山到处寻求。找了多日,不见焦炼师的影子,只好写下了《赠嵩山焦炼师》一诗,表示甘愿跟她修道学仙的心情,发布到“微信朋友圈”,遥寄焦炼师。现在,这首诗还刻在嵩山峻极峰途中,中岳行宫西南峭壁上。

诗仙李白与中岳嵩山的不解之缘|郑风苑

《赠嵩山焦炼师 并序》

唐 ·李白

嵩丘有神人焦炼师者,不知何许妇人也。又云生于齐梁时,其年貌可称五六十。常胎息绝谷,居少室庐,游行若飞,倏忽万里。世或传其入东海,登蓬莱,竟莫能测其往也。余访道少室,尽登三十六峰,闻风有寄,洒翰遥赠。

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

中有蓬海客,宛疑麻姑仙。

道在喧莫染,迹高想已绵。

时餐金鹅蕊,屡读青苔篇。

八极恣游憩,九垓长周旋。

下瓢酌颍水,舞鹤来伊川。

还归空山上,独拂秋霞眠。

萝月挂朝镜,松风鸣夜弦。

潜光隐嵩岳,炼魄栖云幄。

霓裳何飘飖,凤吹转绵邈。

愿同西王母,下顾东方朔。

紫书倘可传,铭骨誓相学。


诗仙李白与中岳嵩山的不解之缘|郑风苑

由于李白同元丹丘是挚友,“同衾卧羲皇”,极尽“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的安居之欢。看到元丹丘新卜的别业颍阳山居,北依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极目汝海,云岩掩映,景色优美,李白心里非常仰慕,对元丹丘隐居生活甚为向往,于是接连写下了《题元丹丘山居》、《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观元丹丘座巫山屏风》、《元丹丘歌》等几首诗。其中《元丹丘歌》最为著名:

元丹丘,爱神仙。

朝饮颍川之清流,

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峰长周旋。

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

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元丹丘还特地请李白将《题元丹丘山居》一诗写成一个大横披,请工匠托裱后悬挂在其山居的草堂壁上。

诗仙李白与中岳嵩山的不解之缘|郑风苑

开元二十四年(736),36岁的李白云游太原。因岑勋千里寻访李白至嵩山,元丹丘招李白回嵩山。写有《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黄鹤东南来,寄书写心曲。倚松开其缄,忆我肠断续。
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蹇予未相知,茫茫绿云垂。
俄然素书及,解此长渴饥。策马望山月,途穷造阶墀。
喜兹一会面,若睹琼树枝。忆君我远来,我欢方速至。
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我情既不浅,君意方亦深。
相知两相得,一顾轻千金。且向山客笑,与君论素心。


诗仙李白与中岳嵩山的不解之缘|郑风苑


李白和岑勋虽是初次会面,但一见如故。一天,元丹丘引领李白和岑勋一齐游览了嵩山,三人于嵩岳顶峰把酒凌风,开怀畅饮。太白远眺西北平衍,但见云树蓊翳,遥望明灭一线的黄河。怀才不遇的李白借酒消愁,在嵩岳之巅,诗仙太白真切地领略到黄河由天泻海,不舍昼夜的宇宙永恒,由此生发出人生苦短若朝暮之间的感慨,千古名句因嵩岳而生成。李白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乐府诗《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仙李白与中岳嵩山的不解之缘|郑风苑


后人评论《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诗仙李白与中岳嵩山的不解之缘|郑风苑

清水出芙蓉的嵩岳令诗仙太白坦诚直率,放纵恣肆。诗仙醉了,嵩山空谷里回荡着他的长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李太白与申伯、甫侯一样,是 “嵩岳降神”,是江山社稷的辅臣!。

因为李白,嵩山黄河成为千古绝唱;因为山水,诗人李白千古风流。亦或是嵩山的神灵带给他好运。天宝元年(742),挚友元丹丘奉诏入京,被唐玄宗封为道门威仪,随玄宗之妹玉真公主于王屋山仙人坛受道。丹丘子通过玉真公主荐李白于玄宗。天宝元年,42岁的李白奉诏入金銮,玄宗优礼有加,命李白待诏翰林,做了个九品小官。


诗仙李白与中岳嵩山的不解之缘|郑风苑


走上仕途的诗人,应该都是通常意义上的一些清官吧,怀着治国平天下的志向和抱负,有声有色地工作着。但他毕竟是诗人,有一些文人的浪漫和冲动。他在尔虞我诈皇宫中仅两年多时间就地败下阵来。天宝三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从此李白再没有做官,并开始了他的云游生活。


诗仙李白与中岳嵩山的不解之缘|郑风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