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傳有一學生不認真上網課,被家長訓斥後跳樓自殺,你怎麼看?

智博文化


這個事情有點類似於之前的一個事件一位17歲少年在學校和同學打架,在回家路上,被母親批評兩句,結果下車跳高架橋身亡,整個過程持續5秒鐘。

但是,這個事件也有一點不一樣,就是這個孩子是上小學5年級,應該年齡在11歲這樣。這個年齡的孩子和17歲的孩子天差地別,教育方式自然也不一樣。

一個孩子的的成長之旅大致可以分成3個階段,0-7歲,8-14歲,15-21歲,每個階段孩子教育的關鍵詞都不一樣,8-14歲的孩子著重於情感教育。

所謂情感教育簡單說來,就是培養孩子懂得表達自己的感受、管理自己的情緒還有同理別人的感受。因此在這個階段,父母要懂得言傳身教教會孩子這些。

中國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就是成年的中國人特別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現在這個時代,男性要承擔各方面的壓力,特別是中年男性,經常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是事業。

  • 中國的男性在承受壓力的時候,很少會去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表達自己感到壓抑、鬱悶等等,更多的時候是選擇沉默,深埋在心中。
  • 而中國的女性在職場上也存在著碰到困難或者人際關係的挑戰,選擇逆來順受,而不是去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比如,對方這樣的做事方法,我感到很憤怒,或者很遺憾。

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大部分情況下是因為在8-14這段情感教育關鍵期沒有得到足夠的情感引導和學習,導致不懂得表達感受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表達感受。

比如,當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子如果受傷哭泣,很多大人特別是父親會這樣說,“男子漢大丈夫,一點小傷算什麼,有什麼好哭的。”

這個其實就是在否認孩子的感受,聽上去更像在貶低孩子,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對孩子說:“孩子,你受傷了,很疼是嗎,讓爸爸看看。”只要這樣表達就可以了。

再比如,孩子可能因為貪玩,忘記做作業了,等想起來做作業的時候,開始緊張焦慮甚至發脾氣。這個時候,估計很多家長會這樣說:“誰叫你貪玩了,早不去做作業。”

這個明顯就是指責,正確的表達應該是:“孩子,你看上去有點生氣,是不是因為害怕作業做不完呢?”然後再和孩子來商量如何解決。

當然,父母親有的時候有情緒,也是正常的。這個時候,如果之前你對於孩子有足夠的情感教育,孩子在父母有情緒的時候,會選擇理解父母,或者表達自己的感受

比如問題的案例,這個孩子應該就是沒有受到這方面的教育,結果父母情緒失控,孩子不知道如何去應對,那麼只能選擇其他方式,最極端的就是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同時,情緒是一種能量,負面情緒在人際關係當中一定是需要中和掉的,能夠讓孩子走到這樣的極端結果,必然父母之前不斷地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的累加

另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心理發展本來就不成熟,就算是給到他足夠的情感教育,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的不穩定再加上個體孩子的特質必然會出現一些情緒的發洩狀態。

比如我的孩子今年10歲了,屬於比較容易焦慮的特質,儘管我們家長對他不斷進行情感教育,碰到不順心的事情的時候,孩子也會通過尖叫或者打父母親去發洩情緒。

瞭解孩子的發展狀態以後,我們家長選擇接納孩子的狀態,而不是去打擊指責孩子。經常,孩子的情緒發洩出去以後,就恢復正常了。

這個時候,我們再和孩子進行溝通,剛剛碰到困難除了發洩情緒,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對於8-14歲孩子的情感引導教育,推薦一本育兒書籍《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書籍裡面有更詳細的論述,值得好好讀一下並且不斷實操。

#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更新教育領域知識#


榕樹說教育


我的爸爸媽媽只知道掙錢,每天出門趕集擺攤。

我已經不小了,十二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

可是沒有零花錢,一分也沒有。

沒有的還有早餐,我不懂得要,也不知道怎麼開口。

不開口是因為6歲的時候,要一毛錢去買一塊餅乾,媽媽沒有給我,還罵了我,亂用錢幹嘛,沒有錢。從此我再也不要錢。也因為不敢要。

初中了,也沒有要,不要得原因還有一個,因為見不著,每天很早出去,很晚回來。看著他們累,我就更不敢說話了。

孤僻,孤獨,不被理解。只有朋友才能理解我似的友情。

學習是什麼,我讀書為了什麼?

我想要的是爸媽的愛而已,不是讀書。

背道而馳的父母還在責罵我。

不反抗,因為不反抗已經是唯一的方式。

所以,學習,

變成網上學習,我相信,孩子更孤僻了。

父母反而也更加遠離了,沒有朋友可以聊天排憂解難了。

可憐的網課,枯燥的網課。

你怎麼不好好上課,為什麼還在玩。

你怎麼只看得到我在玩。

我需要你們抱抱我,你們不抱我,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意思。

爸爸,我想要吃燒烤。

好呀,那個小孩吃得好香。

那一年,一塊錢的燒烤真的好香。

冰凍了壞了的西瓜給了流浪漢,我都十歲了還沒吃過西瓜。

哈哈,這就是我

我是林風依

海賊王一樣的男人

這是一條不起眼的分割線………………………………

所以有人問,不理解鬱抑症的人,我很能理解,特定情況下,長期一種環境成長下,是會變得孤僻的,懦弱的,何況人生來懦弱本能。

我怎麼看,希望我們這一代人多讀點書,照顧好孩子。讓他們少受傷,當然,該打的打,該寵得還得寵。

最後,只有努力,多讀書,才是王道。

上面是我真實的小時候。


初中數學黃純老師


最近這樣的新聞有點多,嚇得我和媳婦昨天晚上還商量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了,孩子們也不容易,現在在家裡上網課一天八九個小時,看視頻課看的眼睛都有些模糊了,我給他簡單量了一下,視力都有些下降了,課目多,作業也多,完了這個就是那個,玩的時間都沒有。要是把孩子弄厭學了就麻煩了,在成績面前,人沒事最重要!所以給孩子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壓力,莫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孩子們:你們辛苦了!



七九年的八零後


就是不上網課也有自殺的,之前我們老家有一個女孩也是不肯學習她奶奶訓斥了一頓當晚就從小區樓上跳下去了,那個年代哪有網課呀,孩子不是都能考第一的各有所長實在教育不了的也只能放任自流了只要不做違法亂紀違背道德的事還是不要極端化


浪浪74560591


這是真事,儘管有圖有真相 ,但我還是希望這是傳言,這只是虛驚一場。

但這件事情確實發生了。

3月3日在河北一小區內,由於家長訓斥自己的孩子學習網課不積極,導致孩子一怒之下跳樓輕生。家長怎麼也沒有想到因為自己多說了幾句,孩子竟然賭氣輕生。事發之後孩子的父母精神崩潰倒地痛哭不起,並且連連自責都是自己的不好才導致孩子跳樓自殺。

現場家長一直在跪地痛苦,她撫摸著孩子的臉一遍遍說:我不該罵你,不該逼你做作業,我再也不逼你學習了……我再也不逼你學習了!

在生死麵前,媽媽終於明白,除了生命,一切都可以妥協! 但已經太晚了!



儘管因為疫情“宅”在家中,我相信很多的孩子並沒有閒著,他們每天起來上網課,在網絡上打卡,做作業。甚至比平時還要累一些,因為面對網絡的時候,並不習慣,聽課效果不好,很多的題目並不會做。我相信很多的老師,依然兢兢業業,他們會盡職盡責地把APP上孩子的成績,按照分數排名,從高到低發送到群裡,家長會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現。引起家長的關注和糾結,是這些老師必須要做到的。期盼著家長能夠關注孩子的成績,期盼他們能夠引起內心的風暴,期盼家長能夠狠狠地管教一下孩子,這是很多老師這樣做的目的,作為一個教師,對此,我一點都不接受反駁。

正如我經常聽老師所說的一句話:我不好受,我也不會讓你好受!歸根結底,這是你的孩子!

看到教育專家吳非寫得一篇文章,頗受感慨,他說:“學生在家多休息幾天或者幾十天,有什麼不好?在這以前,他們的學習負擔有多重!全國範圍,除了在城市務工的農民工,壓力最大的就數中小學生了。我認為他說的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現在中小學生的壓力真的很大!

面對一次次的悲劇,我想說以下兩點:

1.作為父母最應該關注的就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首位。

儘管成績很重要,到終究不是生命意義的全部。我理解家長,當孩子成績不理想,不聽話的時候,確實非常糾結,甚至很憤怒。但必須要求自己冷靜下來。

關注孩子的健康,如果一旦失去了健康,什麼都是白搭。憤怒斥責,只會走向事物的反面,如果憤怒可以解決問題,一切都會變得簡單,但世界並非那麼簡單!

正如這個母親,當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好好上網課,作業錯誤很多,於是逼迫孩子,大聲斥責,最終使孩子離開了自己!



2.愛孩子,接受孩子的不足!

我當了這麼多年的老師,見到過形形色色的家長和孩子。我教過的學生中,有考上北大清華的,也有做小本生意的。每個人的資質不同,最終學業也有差距。有的孩子即使再努力,可能成績真的不盡如人意,有時候,老師和父母真的無法左右。

如果珍愛自己的孩子,就接受孩子的不足,就像小時候一樣如筆他們,接受他們。而不是被成績所左右!

其實我最敬佩的家長,不是那些所謂成績好的孩子的家長,我最敬佩,最打動我的是那些即使孩子成績不好,依然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寶貝的家長,對孩子不離不棄,始終溫和相待,始終和孩子在一起。

我以前教初中的時候,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一件事,一個孩子作業沒有完成,學習不好。有一天,天氣寒冷,我大聲訓斥課他,在課堂上狠狠地踢了他。臨近放學的時候,他媽媽來了,冒著嚴寒,給他送來了熱騰騰的幾個包子。說孩子這兩天不舒服,讓他吃點熱乎飯。那一刻,我真的感覺這個母親真的很高大。對於孩子,永遠用最樸素的方式愛著他,不會因為成績而有任何的動搖!

3.一旦孩子有問題,將對錯擱置一邊,共同面對!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總是喜歡和孩子爭個對錯,自己所說的一切,孩子必須聽,自己永遠是對的!家裡往往爭論不休。

但家庭之中。真的不是爭論對錯的地方。對錯對於家庭來說毫無意義,因為一家人,即使孩子錯了,你又能得到什麼呢?

所以家庭教育,務必將對錯擱置一邊,一旦孩子有問題,父母應該和孩子共同面對。

這個媽媽,如果孩子不認真上網課,不認真完成作業,想一想有沒有自己的原因,孩子玩手機上癮的,絕大多數父母也有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的習慣。如果父母在家很少拿手機,孩子也會很少玩手機的,父母的行為就是孩子的示範。如果找一找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會心平氣和很多,家庭教育關鍵在於父母的思考,遇到問題總是思考解決的辦法,而不是將所有的責任都歸結到別人身上。

共同面對,共同承擔,這才是一家人,這才是父母應該做的!


語文在線


先梳理一下事情的原委:

3月3日,河北省石家莊市明珠花苑小區,一名五年級學生,因上網課不積極,受到家長批評而跳樓輕生。新聞來源於澎湃新聞。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能說了,溫室裡的花朵,一個個的受不了一點打擊。

但在我看來,作為父母的我們更應當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哪裡出了問題,才釀成了這樣的悲劇。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的言傳身教,教育方式,對孩子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父母認為,現在的生活環境太好了,孩子過得太順了,所以他們經不起一點風雨,也禁不起批評禁不起說,說一點就會大發脾氣。

但是,父母是否有考慮過自己批評的方式也用詞用語,是發洩憤怒,還是真的起到批評教育的作用。


批評孩子是講求方法的。

批評就事論事,你這件事做得不對,如果父母覺得很生氣,那就先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好處理好,再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談哪裡不對。

在情緒中,誰都沒有辦法把事情辦好。

父母也做不到接納孩子的情緒。

試想你工作的時候犯錯了被老闆批,都會有小情緒,更何況大腦發育尚未及成年人的孩子呢?

不許孩子哭,不許孩子生氣,那麼孩子小的時候可能還無力抗衡也不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到大了之後往往就做出極端的事來。


所以,就事論事的批評,不翻舊賬,不給孩子貼各種評價性的標籤。

言語上的暴力會然孩子越來越覺得自己被父母嫌棄,自己不行,自己做什麼都不好。

此外我們作為父母還應當反思的是:


1、孩子分數背後的學習能力問題

現在,多數家長對孩子的分數看得比較重,對孩子的思想信念的培養重視不夠。因為成績可以量化,可以用數字來衡量,學生的成績在班級排第幾名,班級的成績在年級排第幾名,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而一個人的信念是否堅定,往往沒法量化。

在家上網課,是更多是一種自我行為管理能力的體現,它要求孩子自律和專注,可以在沒有老師督查的情況下自主有效完成學習。如果家長平時並沒有注重這方面的培養,就很容易出現孩子放馬南山的情況,這時家長暴跳如雷,又有什麼用呢?


2、無證上崗的父母自認為自己很懂孩子


其實孩子的心理與成年人完全不同,他處於性格養成期,心理波動很大。成年人那種不問人情只求結果的溝通方式,對孩子來說太過生硬和籠統。面對孩子,應更多強調細節,讓孩子明白具體如何操作,告訴孩子具體的解題思路,比一味強調孩子你要去努力更有效。


3、凡事只知道打,而不懂得如何溝通


不得不承認,以前那種棍棒出孝子的模式已經不適用了,因為孩子們接受的信息太廣太多,完全不是單純的父母獨大的狀態了。

成年人在工作中,溝通多是點到為止,但這個方法換成教育如今的孩子就行不通了。在接觸的網課的過程中,因為不在教室那個大環境下,也沒有老師時刻的監督,一些平時缺乏專注力和自制力的孩子暴露在家長眼中,在缺少溝通的環境下,家長採用直接體罰的方式,其實是最壞的一個手段。

這似乎就又回到了我開篇所說的批評方式和與孩子的溝通方式上來了。


另外,關於挫折教育,很多父母認為孩子不能說的原因是抗打擊能力不行,所以就“製造打擊”給孩子。

這是偽挫折教育。

其實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遇到的挫折和苦難已經夠多了,根本就不用人為給孩子製造挫折。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面對他所遇到的困難和打擊,不要吝嗇鼓勵孩子,讓孩子覺得不管有多難,父母是跟他站在一起的。而不是遇到困難了,還要聽父母的嘲諷和責罵。



沐瀅育兒有料


對於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都感覺特別痛心,痛定思痛,一學生上網課不認真,被家長訓斥而跳樓自殺,雖然是個例,我覺得這不僅僅是這個家庭的悲痛,更要引起這個社會的重視。

發生這樣的人所不願的悲劇,肯定不會是僅僅因一次家長的訓斥而發生,一定是來自家庭教育長期出現的問題而導致的。

  • 現在很多孩子在家裡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從小生活在溫室裡的花朵。過分的愛,讓孩子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孩子只知道索取與得到,卻不懂得給予和感謝。進入學校,很難與其他同學和睦共處,這樣心裡就有落差,慢慢積壓在心底。
  • 家長過分的干涉孩子的成長,對孩子的期望太高,並且把父母的願望強加於孩子身上。所有事情都為孩子包辦代替,孩子失去獨立生存能力。在學校生活,孩子就會感覺到很多差距,在學校裡無所適從。
  • 家長過分的看重分數,也是用分數來對孩子作出評價,那分數來與其他孩子作對比。對孩子這方面要求太高,經常說:只要考試成績好,其它什麼事情都可以不做,你要什麼就有什麼!
  •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分的依賴學校,自己對孩子的教育不負責。這個特殊時期,孩子在家學習,家長一邊要孩子學習,自己卻在旁邊玩手機。

希望這樣的悲劇不再有,同時也希望我們的家長能明白,家長才是孩子的成長引路人和責任人。


萊清科技


孩子難管,是普遍問題

四川眉山13歲少年殺掉親生母親;河南初三女生,因貧窮而亂吃藥;四川雅安、湖北十堰、吉林通化、安徽安慶、山西太原等多地發生因代際矛盾,孩子離家出走的案例。連我家自己的小娃娃上個幼兒園,半年了還是每天早上哭一路。

大大小小的孩子,各放奇招,就是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與他們代溝深且寬的家長,實在是不能理解,這麼好的日子,咋還這麼能作呢?

當年的我們被放養,學習靠內在動力,現在的孩子靠父母捧著,推動著學習

回想自己當年,好像沒有這麼矯情啊。不想上學了?打一頓就去了;日記不會寫?打一頓就會了。

就這樣被打幾次以後,自己就成了一個完全獨立的孩子,依然記著小學時候,晚上十一點了,媽媽已經睡覺,自己還放著個小炕桌熬夜寫作業,理由是必須做完,題難肯定也有答案,一定要做出來。

陪著寫作業?哪有那個空啊,能讓孩子有寫作業的時間就不錯了。從小學到高中,統共也沒有超過2次家長會吧?輔導班更是沒有過的事情,買本輔導書就很奢侈了。

也許就是因為父母的這種放養政策,沒有對我悉心澆溉,所以我才沒有成才。但是也比現在這些捧在手心裡的寶貝們心大的多,至少不會做極端的事情。

再回首自己的父母,當時就放下一句話,唸書就可以走出去,不念書就在家裡務農。自己選好了,選不出來就去農田裡體驗幾天生活。趕上一個秋收的季節,掰一天的玉米,就能累的躺在床上飯吃不下。

有了這份體驗之後,就暗暗發誓,一定要告別這樣的日子。自此學習完全成了自發的行為,考的不好,家長和老師還沒說什麼呢,自己先哭一鼻子,下一次肯定能進步。

當然了,也不是每個孩子都不能接受田間勞作,依然有的人覺得學習更辛苦,那也很好辦,回家養羊放牛,再差點做個苦力,總之還是能活下去的,用老爸的話說,這叫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

反觀現在的孩子,不能體罰、不能家暴,不能大吼大叫,寫作業要陪著,上課得看著,輔導班要上著,生生的把孩子養成了溫室的花朵,不能承受一絲一毫的風雨。

而父母們呢?更是焦慮的不行,沒有一技之長不能立足,沒有特長沒有自信,不上輔導班就是輸在了起跑線上,機器智能的問世淘汰了太多工作崗位,所以孩子一定要好好培養,以保證擁有足夠的競爭力。

最終造就的結果就是現在這樣,孩子的每一道坎都是家長抱著過,父母的焦慮與悲觀傳遞給孩子,活著好像也不是什麼幸運的事情。我們小時候可以盲目的相信走出鄉村就會有好日子,現在的孩子都知道,走出巴掌大的地方,優秀的孩子更多,自己和別人差的依然很多,努力好像也失去了動力。

作為家長的想要求孩子?肯定被懟回來,讓你先去看一看別人的父母。一時間我們也無言以對,也許會無力的說一句我當初沒有你這樣的條件。

現在的孩子和父母都希望能一次打破社會規則,實現多個階層的一步跨越

究其根本,條件不是必要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以前的家長與孩子都知道社會階層的存在,也坦然接受這一現實,只要努力提升一個層次就是莫大的進步。現在的互聯網拉平了社會,好像太多人一下子實現了階層的跳躍,讓所有人都以一次性跳躍幾個階層為目標,結果怎樣努力,依然距離目標遙遙無期,剩下的只能是焦慮。

也許最佳的解決辦法就是把自己和孩子都放入社會中,讓孩子和自己都找到自己所處的階層,然後獨立的去解決問題,尋找自己的目標。相信為了生存與發展,孩子和家長都會產生內在動力,自發前進。當然,這就意味著接受社會規則的優勝劣汰,如果真的有被淘汰的,那也得接受,畢竟就不可能每個孩子都成才不是?總要有人墊後的,這是規則。


Abbey


我們真的愛孩子,但是我們真的會愛孩子嗎?

又一個孩子自殺了

初春的日子裡,就在我們大家全民齊心與新寇病毒進行英勇抗爭,保衛生命的時候。又一個花一般的少年,以如此慘烈地方式,從18樓層躍下。對生命、對父母、對這個世界不帶一點的眷念。走得那麼果斷和徹底。新寇病毒沒有打敗他,會是什麼樣更可怕的病毒,把他的生命吞噬了呢?

父母悔恨地捶地打滾痛哭:“我不該罵你,不該逼你做作業,我再也不逼你學習了……”。但是孩子已經聽不到了。我想,父母如果能早一天說出這樣的話,那又將是什麼樣的情景呢?

很顯然,在這個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父母和這個家庭。世界沒有後悔藥。

殺害孩子的兇手是誰?

從前邊的事件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三個關健詞:父母、學習和孩子。

這個事件發生在家裡,與父母有關。導致孩子自殺的導火索,是因為學習的事情。表面上看,是因為孩子不努力學習,還玩手機的不良表現,父母批評孩子,孩子接受不了,所以跳樓自殺了。我們會產生疑問,那麼到底誰才是殺死孩子的真正凶手呢?是父母、學習還是孩子自己?這麼美好的三個詞語,怎麼會與殺人聯繫在一起了呢?但是,殘酷的事實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它們真的會象病毒一樣,兇惡地、瘋狂地殺人。

在國外,英國著名雜誌《經濟學人》統計數據表明,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居全球第一;國內,北醫兒童發展中心發佈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約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平均每1分鐘就有2人自殺死亡,有8人自殺未遂。在全球範圍,自殺已經成為15-29歲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據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小學生自殺問題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嚴峻事實。中小學生自殺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為:家庭矛盾(33%)、學業壓力(26%)、師生矛盾(16%)、心理問題(10%)、情感糾紛(5%)、校園欺凌(4%),其他問題(16%)。家庭矛盾是導致孩子自殺的最重要的因素。

東華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有一項關於《親子衝突對青少年自殺意願的影響》的研究,也印證了這個事實。他們的結論是: 親子衝突對青少年自殺意願存在直接的正向影響。也會通過歸屬感和累贅感的中介作用,間接地對自殺意願產生影響。

與2014年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有關數據相比較,發現導致青少年自殺的因素中,家庭矛盾從原來的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學業壓力從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師生矛盾從第一位下落到第三位。這數據說明家庭的親子關係在不斷地惡化中,孩子的學習問題已經成為親子關係緊張的重要因素。

《2013年全國中小學生自殺問題調查》的作者、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程平源表示,中小學生的自殺並不是單純的心理脆弱,而是高度的學習壓力導致的普遍心理崩潰,從根本上減少因此造成的中小學生自殺問題,還需從中國教育體制上做一些根本改變。

我們的政府已經看到現行教育存在的弊端,教育改革的步伐越來越快,為孩子減負的呼聲越來越高。可是我們看到的現實是,各種類型的培訓機構卻越來越火。學校教育減下來的時間,許多家長通過各種的補習,又把孩子僅有的一點玩的時間填滿了。他們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象機器人一樣,不停地努力,不停地學習。還美名曰:我們都是為了你好。

當孩子活得非常壓抑、沉重和痛苦的時候,當他們發現自己的存在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他們不再愛自己了,生命對他們來說已經不重要。可悲的是,我們很多父母還沒有覺察到孩子的嚴重心理問題,還在為學習的事,每天對孩子不停地抱怨與批評。學習就這樣往往成為讓孩子自殺的催化劑。

人民日報: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

對於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最容易傷害他們的是父母。但最有能力救他們的也是父母。前提是父母要有自我覺察和學習的能力。

我們家長群體一般可分成五個層次:

第一層次:捨得給孩子花錢。

第二層次: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第三層次:家長開始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

第四層次:家長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層次:父母盡己所能支持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則支持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已。

看到這些,你是不是找到自己的位置,並覺得自己該學習和提高了呢?

我想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從量變到質變,需要一些時間。那麼建議父母們先從少說這五句話開始吧:“我什麼時候答應過你”,“我養你有什麼用”,“你再這樣,爸媽就不要你了”,“早就告訴過你了,你就是不聽“,”我們都是為了你好“。

寫到這兒,我想起《愛和自由》這本書中的一段話:

兒童的智力來自於感覺,他們的感覺經驗成人無法替代;個性跟創造力之間是畫等號的,創意不能教;打罵中長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觀現實,苦難使他失去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難的童年經歷做鬥爭,都在尋找自尊和證明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好比吃飯,經過消化以後,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並被我們自如地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這種東西叫智力。

知識不等於智力。成長的路,需要孩子自己慢慢去摸索,去內化到自己的身體中。也許需要走一些彎路,那也是成長的養料。想速成是不可能的,那是拔苗助長。相信我們的孩子,只要有父母愛的滋養,他就有力量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開始好好學習吧。父母最需要做的是:成為更好的自己。父母改變了,孩子才能改變;父母幸福了,孩子才有可能幸福。孩子教育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我是長期堅守在家庭教育領域的靈老師。很高興認識你。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謝謝。


靈老師


永遠不要把孩子逼上絕路,永遠不要鎖上孩子回家的大門!家,是孩子溫馨的港灣,不是牢籠!

孩子不認真上網課,家長一定要管,但是要講究方法。孩子為什麼要自殺?他要死給父母看,以此來報復父母對他的嚴厲訓斥。他打又打不得父母,父母於他有養育之恩。他走又走不得,一方面疫情防控,另一方面他沒有生存能力。他不喜歡讀書,卻不得不硬著頭皮坐在電腦前上網課。父母就在一旁盯著,一不認真就被訓斥。他氣呀!氣大傷身,更傷感情。當他心裡的怨恨情緒無處發洩,越積越多,最後就跳樓自殺。這樣你們高興了吧?滿意了吧?我被你們逼死了。你們該省心了吧?

我兒子也不愛做作業,我就嘮叨了他幾句。他粗著嗓子說,同學們都不做作業,都在玩。我為什麼就不能玩?我說你看到的只是80%的同學在玩,你沒有看到20%的同學在努力。你只有向他們學習,才能考上高中。他不耐煩說,我等會就做。結果拖到第二天才做。今年初十那天,原本天天九點都不起床的兒子,一大早就起床了,“砰”的一聲,摔門而去。我趕緊起床,在他的寫字桌,有一張紙條,說他出去玩了。我想,出去玩就玩吧,散散心也好。逼得太緊,他反抗得就越厲害。

對於不愛學習的孩子,家長說他時,一定要考慮他的是否接受得了。不要說得太難聽,不要口氣太重,不要說起來不停,不要經常說他。我們的目的是叫他認真學習,好言相勸,語氣平緩。他願意聽,最好不過,不願意聽,他也不會做傻事。孩子有能力深造最好,沒能力讀下去,那就讓他做個普通人吧!或許他以後的生活會很平凡,但在他看來卻是精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