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故事】最美同州,书香两宜(二)


黄河东逝,流不尽千年河西地。

镰山两润,倾泽于关中米粮川。

两宜镇深入挖掘乡村故事,聚焦人文荟萃,生动传神地展现村落人文乡土风情,再现名人轶事,传承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激发“六乡”活力,扬起乡村振兴的风帆。

两宜镇桃花节

【大荔故事】最美同州,书香两宜(二)

丰润村

据旧庙樑铭板记载,原关帝庙建于清道光九年(即公元1829年)在村西南边岸门地址建造,庙内供奉关帝圣君及义子关平、执刀武将周仓等神像。后于清光绪十四年(即公元1888年)请堪與大师占卜后,将房屋神像移居至村东边。1968年以后宇庙破败不堪,现众多仁人志士牵线搭桥,一致呼吁,重修庙宇,兴建神殿,为关帝再造金身,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大荔故事】最美同州,书香两宜(二)

青瓷船

清代流传绝世艺术瑰宝—丰润青瓷船,与旱船表演相同,唯独它的装饰全用优质瓷器,大至冰盘,小至酒盅以及大小不等的各式瓷碟、瓷碗,或平铺,或重叠,以特制胶汁沾成大大小小的花形系于船架上,装上灯烛,行进时灯光闪闪,瓷器相撞,叮当作响,煞是惊人。大荔县仅两宜镇丰润村独有,据传始于清代,1986年曾赴北京参加展览,现已被命名为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为张新珠。

【大荔故事】最美同州,书香两宜(二)

西高明村

【大荔故事】最美同州,书香两宜(二)

西高明村

【大荔故事】最美同州,书香两宜(二)

西高明村

【大荔故事】最美同州,书香两宜(二)

西高明村

村里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千年古树神奇,家喻户晓人皆知;皂角树不结角,中条山上能看着;黄河水有倒影,生长在铁镰山顶;不能动不能移,人人都称树神奇;要不信谁来动,大祸临头遭不幸。相传高姓始祖从山西移民至此,和蒙姓始祖建立高蒙村,便在村边栽了一颗皂角树,此树载于铁镰山最高处,四处低洼,生长条件恶劣,但神奇的是,此树历经千年,四次砍伐,依旧生长旺盛,亭亭如盖。远远看去,犹如守护神一般,守护着高明村。

【大荔故事】最美同州,书香两宜(二)

西高明村皂角树

【大荔故事】最美同州,书香两宜(二)

西高明村有奇人张德荣,能以寸木桃核雕刻出十二属相、关羽、观音、佛祖、祥兽瑞禽。而今他已把桃核微雕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培训传承人改良雕刻工具,转换经营理念充实作品题材,要把"微雕"放大,拓展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子。

【大荔故事】最美同州,书香两宜(二)

两一村

史丰收,男,1956年2月生,两宜镇两一村人,198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曾任史丰收速算法国际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史丰收速算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八、九届委员、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

【大荔故事】最美同州,书香两宜(二)

史丰收故居

史丰收故居位于村东,从外到里分为门楼、庭院、展厅三部分。展厅以大量图片、书画、出版物等实物,展示史丰收从一个农村娃到速算家的奋斗历程。于2010年9月揭牌,被共青团陕西省委命名为"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渭南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关工委等部门确定为"渭南市青少年教育基地",西北大学附中将史丰收故居设为该校的"科学教育基地"。(来源:乡村振兴看大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