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誰還在為“神醫”李躍華開脫?

不應該抱過大的期望,能“一下找到一個特效藥”;治病救人是一個系統性的科學工程,不能簡單套用“黑貓白貓論”。

因為一個確診新冠肺炎卻不肯隔離的陳廳長,火了一個無證“神醫”李躍華。

最近,湖北省司法廳原副廳長陳北洋的一封《致歉信》令開私人診所的李躍華廣受關注。據紅星新聞報道,李躍華宣稱由其發明的、已治癒數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方法為更多人所知。他認為,用微量苯酚注射液可治療和預防新冠肺炎等多種疾病。不過經湖北省衛健委工作人員證實,李躍華的醫師執業證書系偽造。

評論丨誰還在為“神醫”李躍華開脫?

李躍華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愛因思中醫專科門診部已經關閉,門頭上寫滿了診療病種。圖據大河報

然而,並無任何行醫資質的李躍華,卻得到了部分網友的支持和認可。有人說:醫生最終目的是給人看病,如果李醫生的方法真的有效,為什麼不能給他發個證呢?也有人說,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甚至有人認為,應該忽視李躍華涉嫌非法行醫的行為,讓他進入一線,去檢測對新冠肺炎療法是否有效。

這些完全是拿患者的身體健康當兒戲,不負責任的說法。

人命關天,醫學來不得半點不科學的做法。任何時候,都萬萬不能以療效重要為由,讓所謂的治療方法進入一線。只以療效為導向,很容易造成盲目盲幹,對患者產生其他難以預料的不可逆傷害。治病救人是一個系統性的科學工程,牽一髮而動全身,並不能簡單套用“黑貓白貓論”,認為只要“有療效”的方法,就是治療新冠肺炎的好方法、特效藥。

簡單來說,應對某一病症藥物的研發,有療效僅僅是第一步,儘可能減少藥物副作用對患者的傷害才是更關鍵的步驟。新型藥物有何副作用,需要很長週期的數據實驗對比後得出,這也正是新藥上市前都需要通過數年多期臨床試驗的根本原因。

更何況,李躍華宣稱“有效”的治療方法,早已被證偽。相關資料顯示,苯酚是一種有毒的化合物,超過正常濃度上限即可對皮膚、粘膜有強烈的腐蝕作用,如果針灸時刺破皮膚,苯酚進入血液,還可能損害神經系統,或損害肝、腎功能。現有證據並不支持採用苯酚針灸治療新冠肺炎。

能夠理解部分網友希望早日研製出新冠肺炎對症藥,儘早控制疫情形勢,恢復往日正常生活秩序的心情。可越是急迫,越要冷靜地秉持科學精神去看待。此前媒體報道中,一名治癒患者表示,其“肺部的損傷,比重症病人還嚴重”,“沒法下蹲,也不能長時間走路,起跳只能跳一釐米”。因此,更不能以“有療效”為由,讓各種不科學方法進入治療一線。

新冠肺炎病毒的複雜性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與之相近的SARS病毒難關可以說至今仍未被人類攻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全國政協委員孫承業日前表示,2003年SARS疫情暴發時,跟今天相似,很多機構都去開發藥物和疫苗,但17年來仍然沒有誕生SARS特效藥和疫苗。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至今,已陸續有105項新老藥物投入臨床研究,在這一過程中已淘汰了一批藥物,但不應該抱太大的期望能“一下找到一個特效藥”。世衛組織官方消息也顯示,目前只有一種藥可能有效,就是瑞德西韋。但那也只是“可能”,所以常人切勿通過自己的想象和毫無科學依據的觀點來評判,還是應該相信科學、相信全球正為之努力的科學家和專業機構。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形勢嚴峻,越是這樣的時刻,越不能掉以輕心。對於是否研發出了特效藥,已成為全世界人民關注的問題。但科學研究需要循序漸進,此時更應該明白,無中生有、急病亂求醫只會貽誤良機。任何宣稱可以應對新冠肺炎的治療方法,都必須腳踏實地經過科學驗證、臨床比對等諸多環節的嚴格檢驗。公眾在此刻也應以科學精神去看待各種說法,切不可輕信盲從。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陳城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