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記(89)之雷神山」

人物:大醫一院雷神山醫療隊隊員翟豔

「戰地記(89)之雷神山」| 關愛不止是溫暖而是治療

翟豔: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二科護士,本科。

用汗水與愛心編寫健康與微笑。

2月14日,不一樣的情人節。我在武漢雷神山,這天也是我們A8病區開科的日子。11點鐘接到通知開始收治病人,不到一個半小時,我們就接收了48名患者,這些患者裡面有的是夫妻,有母女,有姐妹,還有一位年紀96歲高齡老人。其中令我感動的是有一位阿姨進入接待室後,為她測量過生命體徵後他問我“你們是來自哪裡的?”我回答說“是來自遼寧大連的。”阿姨特別激動的說“謝謝你們來幫助我們,來救治我們。”然後對我們深深的鞠了一躬!這時候眼淚已經在眼眶中打轉,看到這些患者對我們的寄託,我覺得自己充滿力量,富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穿著厚重的隔離服,戴著雙層手套,戴著雙層口罩,護目鏡和麵屏還有紙尿褲走路的時候感覺很笨重,不像平時在病房裡穿著白大衣穿梭在護士站和醫生辦公室之間風一樣的女子,走路緩慢動作緩慢,太不適應了。我在工作的時候儘量減少喝水,就怕上廁所,穿著紙尿褲也不行,感覺怪怪的,難受又不方便。這裡的患者都很需要但又不能有家屬陪著,我們醫護人員就是他們的親人,他們需要關心,呵護,更需要愛和溫暖,其實我們為他們做一件小事他們都很感激我們。一位96歲高齡的老奶奶,情緒淡漠低落,對治療不積極。她需要我們生活護理,打飯打水,一天早上發完飯後,看見老奶奶坐起來了,半天沒吃飯,我就進屋問他怎麼了,一開始老奶奶總說沒事,和奶奶說了好久,我說“您這麼大歲數了,有什麼需要你就告訴我,我可以幫您的。” 老奶奶特別不好意思的說“我想打點熱水,但你們實在太忙太累了,我張不了這個口...” 我就立馬給她打了一暖壺的熱水,為她把杯裡倒滿熱熱的水,奶奶感動地哭了,從此把我當成親人,有了安全感,變得樂觀開朗,積極配合治療,病情日漸緩解......其實不過是一壺開水,微乎其微,小到不值一提,患者卻感到非常溫暖,增加治療信心,改善治療轉歸,這讓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心理學中共情意義,共情是醫患溝通的基石,重視對患者的關懷,把患者視為一個整體的人而不是需要治療的器官,在診治過程中堅持尊重患者、關懷患者。美國學者佩裡格里諾曾說: “醫學居於科學與人文之間,並且非二者中的任何一方,而是包含了雙方的許多特性。” 這種新的多學科融合的醫學形式非常適合新冠肺炎病人管理。一晃就十幾天了,我仍在戰鬥,非常感謝和我同時奮戰在同一戰線上的戰友們,不管來自祖國的哪個地方,在這裡我們親如一家,互相關心,互相協作。這讓我更加堅定、更加成熟,更加相信祖國,相信黨,相信人民。這是一次不平凡的人生經歷,我將把它作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抗“疫”路上更加努力,更加拼搏,更加自豪。我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共同努力一定會打贏這場戰役。

最後借用一句冰心的名言: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使得穿花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揮,不覺悲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