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防治專家提出4點對策和建議

本號訊(3月10日)近日,多家媒體對東非、南亞發生的沙漠蝗引發蝗災進行了報道,輿情關注度較高。為防患於未然,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草原司、森林和草原病蟲害防治總站(森林和草原有害生物災害監測預報預警中心)組織有關專家對當前沙漠蝗發生形勢進行了分析,並就做好草原蝗蟲防控工作提出四條對策和建議。‍

沙漠蝗防控|林草防治專家提出4點對策和建議

對策與建議‍一

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認清形勢,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蝗蟲防治工作,切實強化組織領導,進一步落實蝗蟲防控責任。特別是個別地方還存在防治職能不順、工作不能有序開展等問題,這些地方要儘快理順防治機構職能,建立健全防控指揮協調機構,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完善工作機制,紮實開展草原生物災害的預防與治理工作,嚴防因工作不力發生大的災害。

對策與建議‍二

密切關注境外蝗蟲動態。高度重視此次東非及南亞蝗災,密切關注巴基斯坦、印度等國蝗蟲發生發展動態,及時瞭解這些國家的季風活動情況,一旦達到沙漠蝗遷飛條件,要迅速做出研判。

對策與建議‍三

切實做好監測和應急儲備。各地要強化日常監測,按照蝗蟲遷飛和發育情況適時啟動蝗蟲監測週報告制度,及時發佈預警信息,指導做好防控工作。要未雨綢繆,制定和完善草原蝗蟲應急防控預案,加強應急隊伍建設,提早做好應急防控所需的藥劑藥械物資儲備等各項準備。

對策與建議‍四

完善監測預警體系。立項並啟動草原有害生物監測預報網絡建設項目,構建天空地一體化、點線面相結合的草原有害生物監測預報網絡。先期整合200-300個森林病蟲害國家級測報站用於草原有害生物監測預警,特別是在境外蝗蟲遷入通道沿線建立蝗蟲監測站。‍

【延展分析】

蝗災發生情況

沙漠蝗是非洲、亞洲熱帶荒漠地區的河谷、綠洲上的重大害蟲。2019年1月份以來沙漠蝗在東非持續危害,隨後波及西亞、南亞多個地區,造成嚴重危害,呈現出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危害特別重的特點,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沙漠蝗防控|林草防治專家提出4點對策和建議

發生範圍廣

沙漠蝗遷飛能力強,成蟲蝗群每日可遷飛150公里。此次蝗災於2019年1月始發於東非蘇丹和厄立特里亞,2月飛越紅海到達也門、沙特和伊朗,3月到達巴基斯坦西南部、6月到達巴基斯坦中北部。隨後,沙漠蝗跨越印巴邊境,侵襲印度北部,並在印度境內持續遷徙蔓延。當前,蝗災已波及東非的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索馬里、蘇丹、烏干達、坦桑尼亞,西亞的伊朗、也門、阿曼,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等10多個國家。

危害損失嚴重

此次蝗災危害嚴重,多國已宣佈進入應對緊急狀態。據FAO估計,東非地區的沙漠蝗數量已達到3600億隻,每平方公里分佈4000-8000萬頭,每日取食植物量相當於3.5萬人口糧,對東非諸國的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嚴重威脅。據肯尼亞報道,此次蝗災屬於肯尼亞70年一遇的大蝗災,一個大蝗蟲群可以達到1000億至2000億隻,在24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掠食。此次跨國蝗災,巴基斯坦南部約40%的農作物受損,印度北部約37萬公頃農田受襲。

沙漠蝗防控|林草防治專家提出4點對策和建議

趨勢發展快

據FAO預測,2020年2月至3月中旬,紅海兩岸和非洲之角氣候和雨水條件對蝗群繁殖有利,如不加以遏制,蝗群種群數量將呈指數型增長,平均1頭沙漠蝗一生可產生300-400個後代, 6月份種群數量可達到當前的500多倍。屆時,沙漠蝗在非洲將向內陸移動,在西亞將向伊朗南部遷移,在南亞的巴基斯坦可能呈現擴散式暴發。

潛在風險分析‍

我國境內發生沙漠蝗的報道只有4次,均未形成種群,也未有沙漠蝗造成重大危害的記錄。據悉,此次侵入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沙漠蝗已經產卵,產卵的蝗蟲遷移能力大幅下降,加之青藏高原的阻擋作用,因此,今年春季沙漠蝗大規模遷入我國危害的可能性較小,對我國林草資源安全構成的威脅風險較低。

但是,如果巴基斯坦、印度等鄰國蝗災持續暴發,若防治不力,今年春末及夏季,存在沙漠蝗入侵我國的可能。據悉,下一代沙漠蝗在東非和西亞已於2月初開始孵化,如果氣候條件適宜且防治不力,蝗災在今年4-6月可能加劇,不排除存在沙漠蝗蝗群從巴基斯坦、印度直接遷入我國的風險。若蝗群繼續向東遷飛且跨越那加丘陵-若開山脈進入緬甸,極有可能侵入我國雲南為害,農業、林草部門應加強防範。‍(新聞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森林和草原病蟲害防治總站 編輯 王強)

沙漠蝗防控|林草防治專家提出4點對策和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