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巾幗不弱鬚眉73歲!再戰一線

作為目前國內感染病學科唯一的女院士,李蘭娟的從醫之路走得很不平凡:她以治病救人為自己的天職,無論非典還是禽流感,始終堅守在搶救危重病人的一線;她潛心國際前沿課題,從人工肝到微生態平衡、再到H7N9等重大傳染病疫情研究,開拓了一片又一片的未知領域;她熱心公益,無償推廣自己的科研成果,自掏腰包設立人才基金……

李蘭娟巾幗不弱鬚眉73歲!再戰一線

李蘭娟院士

雖然李蘭娟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但她的求學之路並不平坦。1947年李蘭娟出生在浙江紹興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親患有眼疾,不能勞作,家裡僅靠母親買山貨為生,雖然家境貧寒,但是李蘭娟非常爭氣,中考的時候成績名列前茅,考入省重點高中,高中畢業後,鄉里安排李蘭娟到一所中學做代課老師。她常看到周圍有很多老人腰背痛,於是想去省中醫院學習針灸,好給鄉親們治病。

通過幾個月的學習基本醫術背的滾瓜爛熟,免費給鄉親們針灸扎針。從稱呼李老師,變成了李醫生,而且就憑著自己這個“赤腳醫生”在當地還是小有名氣。後來村裡建立了合作醫療,鄉親們都想會針灸治療的李蘭娟去當這個“赤腳醫生”

李蘭娟巾幗不弱鬚眉73歲!再戰一線

李蘭娟行醫

當時李蘭娟代課老師工資是24塊錢,相當於一天有8毛,而這個醫生,只有5個工分,相當於一毛。但是出於對醫術的熱愛,李蘭娟選擇了醫生。

這份工作可不是很好做呀,無論是颳風下雨,都要隨時去出診,就背了基本醫書,有時候還要硬著頭皮去當產科醫生給孕婦接生。十年磨一劍,1970年首屆工農大學開始招生了,由於在村裡口碑很好,就被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去學習,第二次的讀書機會來之不易,李蘭娟暗暗發誓,一定要做個好醫生,所以她比別人更努力,大學期間成績名列前茅。

李蘭娟巾幗不弱鬚眉73歲!再戰一線

李蘭娟和醫生討論病情

畢業後她被分到了傳染科工作,在這裡每天和重症患者打交道,上世紀80年代,肝炎死亡率達到80%,病人經常熬不到一個月就死了。目睹了一個個的病人離世,李蘭娟下定決心,一定要做點什麼。一次偶然的機會醫院收治了一位患有重症肝衰竭、昏迷不醒的病人,在經過血液過濾透析等一系列治療後,病人竟奇蹟般地甦醒並漸漸康復。

“血液淨化技術會不會對治療重型肝炎有幫助呢?”受到啟發的李蘭娟,義無反顧地投身到肝炎治療的難題之中。為了完整地構建人工肝支持系統,她在1986年以“人工肝治療肝炎”的課題申請了青年科研基金。當年,人工肝作為一項新技術,國內外都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鑑,研究期間,科研設備換了一茬又一茬,共同做科研的同事們離開了一批又一批,唯有李蘭娟一直堅守在研究室。

李蘭娟巾幗不弱鬚眉73歲!再戰一線

李蘭娟

終於在1996年,李蘭娟及其團隊創立出一套獨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統。這套系統經過全國專家鑑定,被一致認為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解決了我國肝炎治療高病死率的難題。

這樣一個獨創的人工肝技術,李蘭娟不但沒有申請專利,還毫無保留地向同行傳授,已有來自英、美、德、日等超600多名專家、教授前來浙江參觀或進修,以李蘭娟名字命名的“李氏人工肝系統”也成為全球醫治人數最多、治療技術最為成熟的人工肝系統。

2005年,李蘭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傳染病學科的院士。當同事們紛紛向她表示祝賀時,她卻顯得非常平靜淡然:“當選為院士是一份責任和使命,我的角色永遠是醫生。”

李蘭娟巾幗不弱鬚眉73歲!再戰一線

李蘭娟和丈夫鄭樹森

你以為研究完肝炎她就歇著了嗎,在抗擊“非典”中,提出了系列防治措施,在浙江抗擊“SARS”取得勝利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首創“四抗二平衡”療法(“四抗”為抗病毒、抗低氧血癥和多臟器功能衰竭、抗休克、抗繼發感染,“二平衡”為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微生態平衡),救治感染H7N9重症患者,顯著降低了病死率……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江應安這樣說道,“70多歲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晝夜, 她凌晨4點下火車,吃過早餐就接著開會。各個醫院的專家、基層的管理者都要見面,把她對疾病的認識告訴我們。我感覺,這個老太太,真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 ”正是因為有了李蘭娟這樣的一線醫務工作者我們對這場戰役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