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病房裡的這份緣,穿越了時空

昨天

年輕的你

在“江城”丹東為國守邊

今天

年輕的我

來“江城”武漢救死扶傷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房里的这份缘,穿越了时空

厚重憋悶的隔離服,讓丹東援湖北第二支醫療隊的隊員修美鳳和叢鳳秋清晰地聽見自己不斷加重的呼吸聲——如果可能,他們會少說話,“說多了就有缺氧的感覺。”

但醫療隊救治的患者,在遭受病痛折磨的同時,更承受著孤寂、恐懼等情緒。醫療隊員們再怎麼難受,也要堅持同患者說說話——“時時去安慰。”

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重症隔離病房裡,78歲的周老爺子是一名重症患者,現在還需要高流量吸氧裝置。但周老爺子特別喜歡和醫護人員說話,尤其是看到修美鳳的防護服上“丹東”倆字兒時,就露出興奮的表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房里的这份缘,穿越了时空

周老爺子對丹東的特殊的情緣,是他入伍後在丹東當兵的往事。周老爺子曾於1959年入伍,在九連城當兵。每次見到“第二故鄉”來的醫護人員,老爺子就顧不上自己還要吸氧,總要講講從前的故事。

周老爺子病情很重,還得吸高流氧,不能聊太久。但每天陪老爺子聊會兒天,成了丹東醫療隊員們的“必修課”。他們不僅聊老爺子在丹當兵的往事,聊丹東的黃蜆子、炒餷子,聊老爺子2000年回丹東的所見所感,還約定疫情過後在丹東再相見……

在醫護人員們細心地治療和護理下,周老爺子病情有所好轉,從監護室轉到別的病區。修美鳳和叢鳳秋心中總掛念著老爺子,工作間隙,就會帶著駐地酒店分發的水果、酸奶、牛奶等,去看望老爺子。丹東醫療隊的另一名隊員蘭天在老爺子現在的病區工作,修美鳳、叢鳳秋就叮囑他:老爺子愛聊天,一定要多陪他說說話。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房里的这份缘,穿越了时空

老爺子對丹東的那份感情,醫護人員蘭天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老爺子給子女取名時,給大兒子的名字裡用了安東的“安”字,給小女兒的名字中用了丹東的“丹”……聽到此處,蘭天的眼眶溼潤了,原本模糊的防護鏡霧氣又重了幾分。他伸出大拇指,老爺子還以一個標準的軍禮。

截至記者發稿時,老爺子的核酸檢測有一次陰性,離康復出院指日可待。他同丹東醫療隊員們相約:疫情結束,還要在鴨綠江畔,再聊聊與丹東的緣分,再聊聊各自在“江城”戰鬥的經歷,再聊聊今天這段雖然沉重卻又不失溫暖的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