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9個月內減重10公斤不反彈,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何在9個月內減重10公斤不反彈,成為更好的自己

自從減重明顯後,經常被問及經驗。雖說方法簡單,但能堅持下來也不大容易。還真有些感悟、收穫值得分享。

第一條,先有願望,才能有行動一般來說,人到中年後,或者女性為人母后,體重很容易飆升無上限,而且上去下不來。因為太普遍了,所以被視作“正常現象”

面對著這個常見的、不正常的“正常現象”,多年來,我也選擇接受。直到2017年夏天,讀友小賈發來閆妮減重成功後的視頻。那段閆妮和朋友聚會時跟著節奏扭著小腰的視頻當時轟動中國。以“46歲閆妮成功瘦身判若兩人”為主題的一批自媒體文章都獲得了超高點擊率。那段視頻和那些文章也給我帶來震動。小賈說:“辛姐,像閆妮這樣的,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嗎?”我回復說,“可能,我要以她為榜樣,希望在46歲時我也能瘦身成功。”

然而,說歸說,我並沒有行動。理由當然很多,比如工作忙到不能保證睡眠怎麼能有時間健身、已經很累了更不能節食、外表哪有心靈重要等等。

如何在9个月内减重10公斤不反弹,成为更好的自己

直到又有一天,同學海燕建議我加強運動。我仍然毫不留情地回絕,藉口是忙得要飛、儘量保證每天散步3公里、對去健身房沒興趣云云。海燕很執著,讓我下載某APP,“實在不行下載一個健身的APP,每天打卡做做操也好。”海燕有類風溼,但仍然去健身房系統訓練,已經堅持數年且頗有成效。盛情難卻,我只好下載了她推薦的APP。2018年元旦假期時,想起來那個APP,打開跟著做了幾節操。沒幾分鐘便氣喘吁吁、大汗淋漓。不過同時也體會到運動出汗後的放鬆和愉悅。

然而,我仍然沒有發心要健身、減重。直到幾周後去看醫生——B超檢查中發現我有脂肪肝。平時唯恐患者多佔用時間的醫生,那一次足足給我說了十分鐘關於脂肪肝的危害、如何醫治。歸結到一個詞就是“必須減重”。

於是,終於下了決心,開啟了以健身為手段、以閆妮為榜樣、以逆轉脂肪肝為目的的減重活動。

如何在9个月内减重10公斤不反弹,成为更好的自己

閆妮瘦身前後照片對比

第二條,尊重科學很重要

下決心減重後,上網查詢各路減重經驗。辟穀、生酮、素食、飽睡、減肥藥、針灸、穴位按摩、瑜伽、氣功、某些運動等等,琳琅滿目,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一套說辭。

眼花繚亂後冷靜下來,發現其實結論很簡單:

所謂減重,主要減的是脂肪。身體每天消耗的熱量大於攝入的熱量,脂肪才會被消耗,體重才能降下來。那麼相應的路徑應該是控制飲食以減少熱量攝入,進行運動以增大熱量消耗。運動會讓減重的同時增肌。

明白了科學原理,再看那些說辭,便心裡有數、不困惑。提醒自己,減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欲速則不達,不要被一些廣告詞誘惑。這個世界上沒有捷徑!減重亦然。

首先從某寶買了一個電子秤,測算自己的基礎代謝和體脂率等指標。我的代謝熱量比較低,只有1200大卡左右,那麼每天的飲食攝入應該不高於此量。

飲食控制方面,先排除的是甜食、糖果、高油脂的肉類等,對一些高糖分、高熱量的水果也提高警惕,比如西瓜、蜜瓜和許多熱帶水果。雞蛋、豆腐、蔬菜管飽,蝦、魚肉、雞肉優先,紅肉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碰過。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面類主食,我原本就吃得不多,減重後早、午飯維持不變,晚飯儘量不吃。

鑑於晚上的吸收能力是白天的三倍,晚飯一定要額外注意,不吃太多、太飽、太晚。我們家生活比較規律,很少會晚於7點吃晚飯。我也避免晚上外出聚餐。

食物的熱量聽起來比較複雜,其實常吃的就那麼幾十種,查幾次就會對每種食物的熱量有個概念。另外,許多加工食品都有熱量標識,吃之前看看包裝袋上的成分及熱量,便能心裡有數。減重和增肌都需要保證蛋白質供應。因此,“有限”的熱量攝取多留給蛋白質。對脂類、糖類混合的食物需要格外警惕,這類食物熱量高,容易增重,但也好吃,比如帶肉餡兒的包子、餃子、餛飩,甜甜圈等。

運動方面,我選擇了跟著那款APP每天做操。不幸的是,剛開始運動時,我馬虎大意了,沒有聽從海燕的“做好熱身”的建議,一個多月就拉傷了膝關節韌帶。只能被迫停止運動。

好在飲食控制還比較有效。三個月後,連續四五個月,每個月減輕兩公斤體重。在樂享科學控制飲食的成果時,也惋惜自己沒有尊重運動科學。

如何在9个月内减重10公斤不反弹,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三條:自律給我自由,堅持就是勝利

那款APP雖然啟用已久,但它開啟時的導語“自律給我自由”卻成了我自我鼓勵的金句。另一句鼓勵我堅持的句子是“堅持就是勝利”。

2018年1月中開始減重健身,到9月份時,體重差不多減了10公斤。之後,體重沒有再下降,但我已經養成了良好的飲食習慣,沒有“破戒”。對巧克力、甜食、牛羊肉、紅燒排骨等等,也會有突然食指大動的時候,不過絕不會吃多。應該說,控制飲食已經變成了飲食自律,對“不該吃”的食物會主動剋制食用量。“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前提是讓規矩深刻地印在頭腦中,成為生活習慣。減重後,腰腹部沒有了“游泳圈”,體態輕盈,行動自如,自己感覺很舒服。服裝尺碼也隨之下降。我在買衣服時,儘量不給自己留餘地。某次和朋友一起逛街,她提醒我,“中年人體型會漸漸發福,買裙子時選大不選小。”我則信心滿滿地說:“我要選合身的,甚至緊湊些都可以,因為我肯定還會瘦身。”多給自己打氣也是一種意識上的自律。在堅持自律的保證下,體重穩定,沒有出現反彈。

膝關節韌帶恢復得很慢。當然,沒有恢復運動的更大的阻力是“俗事纏身”。2019年9月,家人重病後,全家人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更加重視運動,我也就跟著重啟健身。海燕這次推薦了一個健身微博,我從上面找了幾套簡單的徒手操。此外,她建議在膝關節能承受的情況下,每天跳繩1000下。規律運動尚未帶來體重數值的變化,但體脂率在下降。到2019年12月,體脂率下降了3%。

如何在9个月内减重10公斤不反弹,成为更好的自己

健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關鍵是堅持。以跳繩為例,第一天我跳了20下就覺得心臟要爆裂。第二天跳了兩個25下,好歹湊了50下。做完操,又跳了兩個25下。第三天,能一次跳到50下。斷斷續續幾次,湊到了100下。之後進步比較快。瞭解了自己的“極限”感覺,也很容易突破那種感覺。一個月左右,跳到1000下不成問題。後來換了專業訓練的粗繩,又開始新一輪“極限”和突破極限的較量。

徒手操、拉伸也是一點點加入新的。三個月後,逐漸固定為40-45分鐘的一系列簡單運動。簡單運動比較適合我這樣的後院/地下室健身者。太複雜的、難度大的不容易堅持,而堅持才是勝利。

轉眼兩年過去了。距離閆妮的令人驚豔的瘦身效果,我的差距還很大——雖可能永難達到,但我還是感受到“獲得新生”的歡喜和挑戰自己成功後的自豪。有些同齡人問我,“幹嘛要難為自己?”“瘦身給誰看啊?”“咱們這個年齡了,何必吃苦受累呢?”我的答案是:“減重健身不是為了給誰看,而是要成為更好、更健康的自己!好文章怎能獨享?轉發是最大的支持~~

辛上邪博士,加拿大華裔公民協會聯合創始人,棄商從文後定居溫哥華專職寫作。關注教育、認知成長。舉辦多場線下、線上分享講座,在喜馬拉雅開設同名專輯,並在知識星球開辦寫作小組、教育及移民經驗分享課程。已出版多部著作、譯作。

留學、移民已經成為一個趨勢

你對這個趨勢又有多少了解?

多少誤解?

與其坐而論道,

不如來聽辛上邪的親身經歷、體會。

吸納成功經驗,少走彎路。

如何在9个月内减重10公斤不反弹,成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