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輪效應」思考孫楊事件,我們該怎樣認識一個人?

先來談一下俄國詩人普希金的情史。普希金瘋狂愛上了被稱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麗,在普希金看來,如此漂亮的女人一定有著智慧而高貴的品格。然而現實很骨感,他們結婚後,普希金髮現娜坦麗對自己寫的詩歌毫無興趣,她只希望普希金陪著自己遊玩、逛舞會。普希金為了她放棄了詩歌創作,欠了很多債,甚至為了她和別人決鬥而喪生。


或許你已經感覺到一點意思,娜坦麗的漂亮是她最突出的特點,從而掩蓋了普希金對她其他品質和特點的正確瞭解,心理學上稱這樣的錯覺為“暈輪效應”(Halo Effect)

「暈輪效應」思考孫楊事件,我們該怎樣認識一個人?

普希金

孫楊在大眾面前的形象是一個陽光的大男孩、一個為國爭光的游泳健將。這樣的特徵特別耀眼,也會受到國內絕大多數人的喜歡。因此,在國際體育仲裁庭(CAS)仲裁結果出來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同情、憤怒。他們基於對孫楊的有限瞭解去做評判,以致於對事件的來龍去脈都沒有詳細的瞭解。


實際上,孫楊也有做的不好地方,正如《檢察日報》嚴厲指出:“毋庸諱言,孫楊不配合藥檢取樣的決定是錯誤的。其原因一是無知;二是無視。"

「暈輪效應」思考孫楊事件,我們該怎樣認識一個人?

暈輪效應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評價方式,我們在生活中接觸其他人的時候,暈輪效應的負面作用會對我們的判斷造成很大的影響。暈輪效應的產生,除了與人們掌握對方的信息太少有關外,主要還是個人非理智主觀評判的結果。


對於一個人、一件事,都不要急於下判斷,千萬不能讓“暈輪”矇蔽理智的雙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