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效应」思考孙杨事件,我们该怎样认识一个人?

先来谈一下俄国诗人普希金的情史。普希金疯狂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在普希金看来,如此漂亮的女人一定有着智慧而高贵的品格。然而现实很骨感,他们结婚后,普希金发现娜坦丽对自己写的诗歌毫无兴趣,她只希望普希金陪着自己游玩、逛舞会。普希金为了她放弃了诗歌创作,欠了很多债,甚至为了她和别人决斗而丧生。


或许你已经感觉到一点意思,娜坦丽的漂亮是她最突出的特点,从而掩盖了普希金对她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心理学上称这样的错觉为“晕轮效应”(Halo Effect)

「晕轮效应」思考孙杨事件,我们该怎样认识一个人?

普希金

孙杨在大众面前的形象是一个阳光的大男孩、一个为国争光的游泳健将。这样的特征特别耀眼,也会受到国内绝大多数人的喜欢。因此,在国际体育仲裁庭(CAS)仲裁结果出来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同情、愤怒。他们基于对孙杨的有限了解去做评判,以致于对事件的来龙去脉都没有详细的了解。


实际上,孙杨也有做的不好地方,正如《检察日报》严厉指出:“毋庸讳言,孙杨不配合药检取样的决定是错误的。其原因一是无知;二是无视。"

「晕轮效应」思考孙杨事件,我们该怎样认识一个人?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评价方式,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其他人的时候,晕轮效应的负面作用会对我们的判断造成很大的影响。晕轮效应的产生,除了与人们掌握对方的信息太少有关外,主要还是个人非理智主观评判的结果。


对于一个人、一件事,都不要急于下判断,千万不能让“晕轮”蒙蔽理智的双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