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漢中2019-2020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陝西省漢中2019-2020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用黑色中性筆把答案填寫在相應的空格里。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淨後,再填寫其它答案。回答非選擇題時,用黑色中性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對應題號下。寫在試卷上無效。

1、 現代文閱讀(36 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題。

山林是一個隱秘的寶庫,為隱士們供給了衣食住等諸方面的所需,以維持他們最基本的生活。但有時候,這並不足夠。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隱士》裡曾說:"凡是有名的隱士,他總是已經有了'優哉遊哉,聊以卒歲'的幸福的。"北宋時隱居龍山的孔旼,據稱有田數百畝。還有一些隱士得到了官府的賞賜或官員贊助,也饒有資財。陳摶就屢次被皇帝接見,受到賞賜,他隱居的華山雲臺觀也為官府修建。這些隱士,大抵可以過著超然世外的生活。但是大多隱士並沒有這麼幸運,特別是山林隱士,往往是清貧的,為了"討生活",他們還是需要從事一兩種職業,以謀生計。

農夫是隱士們最普遍的職業。躬耕,作為一種直接作用於自然的勞動,被視為是符合隱士身份的。並且,隱士的躬耕,與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賦予了一種修身的意義。在春耕秋收中,隱士們體會著自然的韻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響應,進而讓身心達到與自然同步的境界。正如《高士傳》中所言:"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養。"從事躬耕的隱士代不乏人。上古有許由,春秋有老萊子,三國時的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於南陽,靜觀天下之變。

漁樵也是隱士從事的一種重要職業。不過,與自給自足的躬耕相比,漁樵因為要出售其剩餘產品,不得不與人世發生聯繫。但一些決絕的漁樵者仍然堅持不在俗人前露面。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採箬為業,每次他將樵箬放在路邊,自己走開,人們便自取樵箬,按價放錢。朱百年仍可隱藏自己的面目。而有一些漁樵者則選擇性地出現,在人世留下雪泥鴻爪。屈原行吟澤畔時遇到的滄浪漁父,《莊子•漁父》中假託孔子所遇到的漁父便是這樣的世外高人。漁父、樵夫來自隱士的世界,卻對人世有著獨特的見解,隻言片語,撥醒夢中人。漸漸地,漁樵問答亦成為世外人看世內事的一種象徵。除此之外,隱士還依託山林資源,從事其他職業,如安期生賣藥,姜歧蓄養蜜蜂,範元琰種菜,傅山行醫等,凡此種種,行於世間。

儘管隱士也在謀生,卻無貪慾,所謀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謀生過程中,他們也絕不放棄隱士的自尊。因此,隱士一般是貧窮的,甚至是赤貧的。而這種赤貧成就了一種高尚,所謂"士不窮無以見義,不奇窮無以明操"。正因為隱士們安於貧窮,不困於功名利祿的樊籠,他們才絕少慾望,無需對繁華世界阿諛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頭,立於山林之間。

(摘編自《住在雲山深處:隱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山林雖然為隱士們供給了衣食住等諸方面的所需,但並沒有解決隱士生活的所有問題。

B.躬耕是農夫這一職業直接作用於自然的勞動,但隱士的躬耕卻被賦予一種修身的意義。

C.來自隱士世界的漁父、樵夫對人世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們能用隻言片語點醒"夢中人"。

D.有名的隱士能過著超然世外的生活,要麼自己就擁有良田百畝,要麼靠官員贊助。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從不討生活的隱士說起,再寫生活清貧、需謀生計的隱士,從而論述隱士也要"討生活"。

B.文章用魯迅《且介亭雜文•隱士》裡的話,以證明在古代有的隱士物質生活相當優渥,這屬於舉例論證。

C.文章重點論述了農夫、漁樵兩種職業,因為二者是隱士所從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職業。

D.文章在論述隱士從事的職業除農夫、漁樵外還列舉了其他職業,選材更全面,論證也更嚴謹。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在春耕秋收中,隱士們自身響應著自然的韻律,進而讓身心達到與自然同步的境界。

B.隱士並不需要完全與外界隔絕,即便是不得已與外界接觸,也並不影響隱士的身份。

C.隱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謀生計,他們會選擇性地出現在世人面前,如朱百年等。

D.隱士的貧窮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安於貧窮,才絕少慾望,也就無需迎合他人。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 (本題共3小題, 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去烏鎮,看望木心先生

李 娟

(1)初夏的烏鎮,煙雨迷離,還有陣陣涼意。踏上溼漉漉的青石板路,走進小巷深處,去看望木心先生。

(2)十三歲的木心,就在枕水而居的院落,聽著烏篷船吱呀的搖櫓聲,幾乎讀完了手頭所有的書。白髮如霜的時候,他回來了,葉落歸根,像少年時一樣,住在古樸的小院裡。品一杯龍井茶,嘗一塊定勝糕,和學生們談文學和藝術,看水邊的桃花開了,聽三月間的春雨聲和杜鵑鳴。

(3)他二十二歲時,拒絕了杭州一家學校任教的聘書,僱人挑了一擔書和畫畫的工具,上莫干山讀書、畫畫去了。他不要常人安逸、溫暖、舒適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決定要和藝術相伴一生,為藝術甘願忍受冷清和寂寞。

(4)如今,他的著作靜靜地站在書櫃裡,我用目光一次次撫摸過它們,拂過他的《文學回憶錄》,這本書橫亙在歲月深處,堅如磐石。

(5)如果說,文化是有脈絡的,他彷彿一位習武之人,三言兩語就打通中西文化的脈絡。他學貫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來,融會貫通。木心從不仰望大師,也不是學院派,不說教,不遲疑,斬釘截鐵,內心卻如萬馬奔騰。

(6)烏鎮西柵木心美術館前牆上有他在紐約的一張照片,中年的他穿著黑色的毛呢大衣,手裡一根手杖,頭上一頂禮帽,目光如炬,清俊瀟灑,儒雅堅毅,臉上稜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畫。他彷彿一位民國文人,穿越半個世紀的光陰站在我的面前。

(7)來美術館參觀的人不多,三三兩兩,門票只有十五元。我站在他的畫前,一彎曉月掛在夜空,群山默默,寂靜無言,連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他的畫如此空靈、縹緲,有云煙蒼茫之感。這是畫嗎?還是歷史的雲煙一不小心流淌在畫布上?他的畫,彷彿他自己的內心,靈性、潔淨,卻無比悲傷和蒼涼。

(8)在美術館中看見他在獄中的手稿。"文革"期間,他數次被捕入獄,三根手指慘遭折斷。有一次,他被關進積水的防空洞裡,那裡陰暗潮溼,不見天日,如同地獄。他把寫檢查材料的紙張悄悄節省下來,寫滿他的小說和散文。

(9)我低下頭靜靜看著陳列櫃中的手稿,每一張都密密麻麻,字如小米粒大小,寫在粗糙的紙上。那穿越半個世紀的手稿,經過歲月侵蝕,紙張發黃變脆,字跡已經模糊,每一張紙的兩面都寫滿了,不留天地。這些手稿有六十六張,共計六十五萬字。

(10)我站在一張張手稿面前,忍不住淚水盈眶。那段暗無天日的歲月,帶給一位藝術家多少精神與肉體的折磨和苦痛?是這些小米粒一樣的文字,支撐他走過那些屈辱苦難的歲月。也是這些文字,給予他暗淡的生命一點點幽微的光亮。

(11)看著這些手稿,我恍然想起畫家梵高的《星空》,梵高生命最後的幾年裡,他一直被關在精神病院。只有一扇小小的鐵窗,能讓他看見外面世界的朝陽和霞光,也是那一扇小窗,讓他看見湛藍的夜空中滿天的繁星,正因如此,他才創作出不朽的傑作——《星空》。

(12)文學是什麼?我問自己,也問鏡框裡的木心。他回答:是星辰!無論黑夜多麼漫長,總有幾顆璀璨的星辰閃亮著,照亮著人們日漸蒙塵的眼睛和心靈。我聽他輕聲吟誦:你終於閃耀著了麼?在我旅途的終點。

(13)木心的手杖,黑色的禮帽,讀過的書籍,他喜歡的藝術大師的肖像,如今都靜靜安放在他的故居里。莎士比亞、尼采、伍爾夫、貝多芬——木質雕花的相框裡有他們的照片。無論他走到哪裡,從烏鎮到紐約,他們一如芳鄰,一直陪伴在先生身邊。

(14)我喜歡他的詩歌和短句,那麼幹淨而熱烈,率真而明亮,睿智而風趣。他說:藝術是最好的夢。世上有多少牆壁呀,我曾到處碰壁,可是至今也沒畫出我的偉大壁畫。

(15)除了災難,病痛,時時刻刻要快樂,尤其是眼睛的快樂。要看到一切快樂的事物,耳朵要是聽不到快樂,眼睛可以。

(16)我喜歡畫家梵高,木心說:"梵高在博物館,我在路上走。"這是一九八三年,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特展《梵高在阿爾》,木心看畫展後,寫成此詩。第二年,木心在哈佛大學舉辦個人畫展,二零零一年他在耶魯大學美術館舉辦畫展。這距離他19歲第一次在杭州舉辦畫展,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

(17)木心先生說:"文學是可愛的,生活是好玩的,藝術是要有所犧牲的。"他說:"我是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啊!"他的一生,歷經磨難,孤獨漂泊,孑然一身,無妻無子。他只和文學、繪畫、音樂、藝術在一起,和世間的一切的美相濡以沫,相攜到老。

(18)他說:"人們看我的畫,我看人們的眼睛。平時,畫沉睡著,有善意的人注視著它時,醒了。"

(19)醒著的不僅僅是木心的畫,還有他的靈魂。

(20)細雨如絲,思緒如雨。

(選自《2016中國年度散文》,有刪改)

4.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第一段點題,交代了我去參觀木心美術館的時間和環境,寫出了烏鎮江南水鄉迷濛、悽清的特點,為下文寫木心先生奠定情感基調。

B."這是畫嗎?還是歷史的雲煙一不小心流淌在畫布上?"寫出木心的畫具有空靈縹緲的特點,是木心飽經滄桑的情感流露。

C.詳寫木心手稿,是為了表現木心面對黑暗困境進行抗爭的精神,豐富了文章內容,抒發了作者對木心的崇敬之情。

D."他的語言如一幅素描,簡潔明瞭,從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尋味,又如錚錚鐵骨,擲地有聲",這句話句式整齊,用比喻的手法表明木心的語言具有"簡約、含蓄、有力量"的特點。

5.請賞析第(7)段畫線句。(6分)

6.文章第(11)段、第(16)段都寫到梵高,視角和用意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材料一: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新詩代替了古詩,獲得了新質,卻也失去了很多東西。撮其大概有:張揚了理 性思維,減少了直覺思維,偏重於語法,輕忽了詞法,強化了模仿,忽視了表現,等等。此種得失的造成,與古漢語轉換為現代漢語有直接關係。新詩的出現,固然與古詩有血脈淵源,但主要是學習和借鑑西方現代詩。這樣,新詩與古詩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斷裂。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運用於詩歌寫作,有著巨大的詩性差距。

(摘編自苗雨時《新詩向古詩學習什麼》,2017年8月27日《揚子晚報》)

材料二:

2017年是中國新詩發展100年,"80"後著名詩人、作家李成恩於2017年7月應邀出訪拉美。她重點談到了百年中國新詩所取得的成就,首先是詩歌的現代意識的覺醒,從人性的角度確立了詩的現代性,她認為詩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追求。通過世界不同國家、地域與民族的生活、詩歌語言與詩歌藝術的探索,世界詩歌呈現出不同的樣貌。中國當代詩人與拉美詩人有共同之處,都對日常生活較為關注,多寫人在現代社會的獨特體驗。

李成恩說,中國現代詩與世界最好的詩歌處於同一個水準,中國現代詩建立了中國的傳統,這是一個現代性的傳統,從語言的開放到個體的想象,中國新詩歷經百年,出現了一批可與世界對話的重量級詩人,並且正在反過來影響其他國家詩人的寫作。現在的問題是中國現代詩對外的翻譯還要快步跟上,外國詩歌在中國的翻譯總是快一步,我們慶幸能夠很快讀到世界上最好的詩歌,但我們最好的作品卻要滯後被外國讀者讀到。這次來拉美,她發現拉美對中國優秀詩人瞭解得並不多,所以這次來得恰逢其時。

(摘編自《李成恩在拉美談中國百年新詩》,2017年8月29日"鳳凰網",有改動)

材料三:

2017年8月2日,第四屆"北大培文杯"全國青少年創意寫作大賽在北京頒獎,大賽顧問、著名詩人謝冕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談到了創意寫作,也談到了詩歌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他說,在目前良好的寫作狀態中,一些詩人的作品看似個人表達,但概念化傾向很嚴重。

平時,出於研究需要,謝冕閱讀過很多詩歌,但能讓他眼前一亮的不多。謝冕說,基本都是大體相同、陳陳相因,個性突出的詩人並沒有出現,這是當前詩歌創作應該注意的問題,"比如都寫一條江,可能詞句不同、結構不一,但思路都相同,讀起來感受差不多"。

什麼才是個性獨特的詩人?謝冕舉了海子的例子:"想想他的詩有多獨特?裡面有這樣的文字: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那都是他很獨特的東西,別人無法模仿、重複。"

謝冕還提到,在目前的詩歌寫作中,確實還存在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過於口語化、缺乏節奏感,等等。他指出,現代詩歌接近口語是自然的,但要有節制,不能無邊無界,"像'今天我去找你,你媽說你不在',類似的詩歌,我可以舉出很多例子"。

"詩歌要有詩歌的內涵,它是文學皇冠上的珍珠,語言是文學體裁中最講究的,要精練,過度口語化會使這些內涵喪失殆盡。"謝冕認為,艾青先生把"白話寫詩"發揮到了極致,雖然口語化但有節制,"現在很多人都在努力創作,但很少人能做到這麼好"。

除了語言不夠精緻外,謝冕認為,詩歌是音樂的文學,要講究韻律,"徐志摩詩歌的格律感是很好的,句子長短一致,有的還押韻。沒有節奏感,詩歌就會'不好聽'。"謝冕說,"新詩發展到現在,有成就,但上述問題要指出來,我目前就在做這方面的研究,也是希望新詩能夠健康向前發展。"

(摘編自《專訪謝冕現代詩歌接近口語不能無邊無界》,2017年8月5日中國新聞網)

7.下列對於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新詩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雖替代了古詩,但與傳統古詩相比,其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諸如直覺思維減弱、忽視詞法、不重視表現等問題。

B.李成恩認為中國新詩最大的成就在於是各種現代意識的覺醒,而這正是中國詩歌的獨特之處,也是區別於世界其他地方詩歌的不同之處。

C."80後"著名詩人和作家李成恩在我國新詩發展100年之際,受邀出訪拉美,對我國新詩在海外傳播、擴大影響等方面有著積極意義。

D.類似"今天我去找你,你媽說你不在"這樣的詩歌語言,目前在我國的新詩創作中還能找出許多,詩句過於口語化,缺乏節奏感,不可取。

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古代漢語轉換為現代漢語使新詩發展成為可能,但在新詩的發展歷程中也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因素,最終必會阻礙新詩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B.與新詩誕生之初主要學習和借鑑西方現代詩不同,我國新詩歷經百年,已建立了自己的傳統,也出現了一批可與世界對話的重量級詩人。

C.出於對現代詩歌的喜愛,詩人謝冕在平時的工作之餘,抽出時間閱讀了大量的現代詩歌,從而發現了新詩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D.新詩雖然與古詩存在著血脈淵源,但由於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在詩歌寫作上存在著巨大的詩性差異,導致了新詩與古詩之間的斷裂。

9.請結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當前我國新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4 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 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題。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遊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程氏讀東漢《範滂傳》,慨然太息。軾請曰:"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比冠博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好賈誼陸贄書既而讀《莊子》嘆曰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試禮部。方時文磔裂詭異之弊勝,主司歐陽修思有以救之,得軾《刑賞忠厚論》,驚喜,欲擢冠多士,猶疑其客曾鞏所為,但置第二,復以《春秋》對義居第一。殿試中乙科。後以書見修,修語梅聖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聞者始譁不厭,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於梁山泊,溢於南清河,匯於城下,漲不時洩,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使復入。軾詣武衛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塗潦,吾儕小人,當效命。"率其徒持畚鍤以出,築東南長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軾廬於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時,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為免役。司馬光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復差役,軾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斂民財,斂聚於上而下有錢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專力於農,而貪吏猾胥得緣為奸。此二害輕重,蓋略等矣。"光不以為然。軾又陳於政事堂,光忿然。軾曰:"昔韓魏公刺陝西義勇,公為諫官,爭之甚力,韓公不樂,公亦不顧。軾昔聞公道其詳,豈今日作相,不許軾盡言耶?"光笑之。

軾與弟轍,師父洵為文,既而得之於天。雖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自為舉子至出入侍從,必以愛君為本,忠規讜論,挺挺大節,群臣無出其右。但為小人忌惡擠排,不使安於朝廷之上。建中靖國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

10.對文中加粗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比冠/博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好賈誼陸贄書/既而讀《莊子》/嘆曰/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

B.比冠/博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好賈誼陸贄書/既而讀《莊子》/嘆曰/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

C.比冠/博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好賈誼陸贄書/既而讀《莊子》/嘆曰/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

D.比冠/博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好賈誼陸贄書/既而讀《莊子》/嘆曰/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

11.下列對文中畫線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字"是古時對一個人的稱呼,一般應該是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時由鄉中長老或貴賓所取,可以與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關,甚至相反。

B.禮部是中國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軍、賓、兇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長官為禮部尚書。

C.《春秋》是由孔子修訂的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它與《樂經》、《尚書》、《詩經》、《禮記》合稱"五經"。

D.舉子即舉人,授予通過鄉試者。鄉試在省城舉行,每三年一次,皇帝親派主考官,因在八月舉行故稱"秋闈",鄉試第一名稱為"解元"。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蘇軾才華出眾。歐陽修在梅聖俞面前很是推崇蘇軾,聽到歐陽修這話的人剛開始都很厭煩,很長時間之後,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歐陽修的話。

B.蘇軾勤政愛民。黃河決口,徐州城將要被洪水沖毀,蘇軾說服卒長帶領手下人盡力築堤,自己住在城牆上,過家門不入,最終保全了徐州城。

C.蘇軾敢於直言。蘇軾和司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爭論不休、各執己見,司馬光很憤怒,蘇軾用司馬光做諫官時的事情對他進行反駁。

D.蘇軾仕途坎坷。蘇軾自從中舉以來,一直以愛戴君王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無畏遠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擠,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職。

13.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

(2)但為小人忌惡擠排,不使安於朝廷之上。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 14〜15 題。

短 歌 行

曹 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鳥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14. 對《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詩經·鄭風·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詩,曹操用來表達自己對賢才的渴求。 B."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出自《詩經·小雅·鹿鳴》,原詩表現的是天子宴請群臣的盛況和賓主之間融洽的溫情。 C.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話,用借代的手法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山""海"表明了自己遠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的一個典故。曹操在這裡以周公自比,是說自己也有周公那樣的胸襟,一定會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

15.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兩句運用了什麼手法,有什麼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我們在感嘆時光流逝時,往往會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蘭亭集序》中也有一句相似的感嘆:" , 。"

(2)蘇軾在《赤壁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婉轉悠長、延綿不盡的簫聲之美。

(3)"有志矣, , ,亦不能至也。"說明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夠的,還需要藉助"力"才能實現。

三、語言文字運用 (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題。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手機的迅猛發展,廣大書法教育工作者在鍵盤和觸屏的夾縫中知難而進,推進了書法教育的逆勢發展。但在書法教育與實踐中存在的目前一些問題,也值得我們關心。當下,書法的商業化和娛樂化傾向,也是時代使然, ,但不應以損害書法的文化傳統和藝術價值為代價。海內外書法界對於書法之美,在仁智互見的同時,也應當對其哲學及美學的基本內涵具有相對統一的認識,否則,既無益於獲取書法理論與實踐的真知灼見,亦無助於在全球各地教授書法,弘揚書藝。

當前,社會上某些機構對於一些公眾場合的所謂書法,蓄意炒作, 。把只有幼兒習字水平,牙牙學語式的題詞,吹捧為獨具一格;( );把醫用注射器噴墨,吹噓為現代王羲之之作;甚至把具有裸露之嫌的塗抹行為,美化為標新立異。當今社會"草書"盛行,這同許多學生書寫違規逾矩的現象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繫。筆者認為,書法教育應當以啟功先生為楷模,堅持對楷書教學的重視,以楷為楷,楷則近本。不應棄楷崇草,對草書 ,視為成名成家的 。在這一方面,學校加強早期楷書書法教育顯得舉足輕重。

17.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但目前在書法教育與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我們也值得關注

B.但在書法教育與實踐中存在的目前一些問題,也值得我們關注

C.但目前在書法教育與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值得我們關心

D.但目前在書法教育與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值得我們關注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無可非議 指桑罵槐 趨之若鶩 旁門左道

B.無可厚非 指鹿為馬 趨之若鶩 終南捷徑

C.無可非議 指鹿為馬 爭先恐後 終南捷徑

D.無可厚非 指桑罵槐 爭先恐後 旁門左道

19.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把毫無章法、街頭塗鴉式的塗寫說成氣韻生動

B.把毫無章法的塗寫誇耀為氣韻生動、形神兼備

C.把氣韻生動、形神兼備說成毫無章法

D.把毫無章法、街頭塗鴉式的塗寫誇耀為氣韻生動

20.仿照下面畫線的句子寫兩句話。要求內容符合語境,句式相近。(5分)

面對誤解與非議,要學著把生活的苦酒當成甘醇的飲料慢慢品嚐,這是一種坦然與寬容;面對失敗與挫折,(1) ;面對煩惱與憂愁,(2) ;誤解和非議是暫時的,只要你懂得包容;失敗和挫折是暫時的,只要你勇於微笑;煩惱和憂愁是暫時的,只要你達觀待之。

21. 下面這幅題為《欣賞》的漫畫是豐子愷先生在民國時期的作品,請仔細觀察,用簡潔的語言描述畫面內容並概括漫畫的寓意。(6分)


陝西省漢中2019-2020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楊絳出生在北京,父親為她取名季康,小名阿季。有一次父親問他:"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麼樣?"她說:"不好過。""一星期不讓你看書呢?"她說:"一星期就白活了。"父親笑了,說:"我也這樣。"楊絳因此覺得自己似乎已升作父親的朋友了。

上述情景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與生活感悟,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漢中市2022屆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語 文 答 案

選擇題:D B C A B B C C A C D B D

1.D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明確題乾的要求,如本題"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要求選出的是"不正確的一項",然後瀏覽選項的內容,然後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後進行辨析。

D項,"要麼自己就擁有良田數百畝,要麼靠官員贊助"不全面。本選項對應信息在原文第一段,由原文"還有一些隱士得到了官府的賞賜或官員贊助"可知,除了"官員贊助"還有"官府的賞賜"。

故選D。

2.B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梳理文章的內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觀點、論據,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係,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係,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麼觀點和論證的方法。

B項,"這屬於舉例論證"是錯誤的。文章引用魯迅《且介亭雜文•隱士》裡的話以證明在古代有的隱士物質生活相當優渥,這屬於引用論證。

故選B。

3.C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審題,明確題乾的要求,如"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這是要求選出"正確的一項",然後瀏覽選項,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繫,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聯繫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

C項,"他們會選擇性地出現在世人面前,如朱百年等"是錯誤的。由原文"但一些決絕的漁樵者仍然堅持不在俗人前露面。如南朝人朱百年"可知,所以朱百年並沒有出現在世人面前。

故選C。

4.A【解析】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能力。解答本題,應從語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環境情節分析、主題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斷。根據對文本內容的感知與理解,仔細辨識選項與原文的細微差別,做出判斷。

A項,"寫出了烏鎮江南水鄉迷濛、悽清的特點"說法錯誤,"初夏的烏鎮,煙雨迷離,還有陣陣涼意"寫出了烏鎮水鄉迷濛的特點。"踏上溼漉漉的青石板路,走進小巷深處,去看望木心先生","青石板路""小巷深處"突出了烏鎮的清幽和古樸。選項中"悽清"色彩不對。

故選A。

5.①運用擬人、景物描寫(或環境描寫)等藝術手法。②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寂靜、清冷、迷濛的環境。③突出了木心畫作空靈、純淨、蒼涼、縹緲的特點。④表現了木心靈性、潔淨、悲傷、蒼涼的內心世界,表達了作者對木心畫作的深刻(獨特)理解與感悟,以及對畫家本人的欣賞。

【解析】本題考查賞析句子藝術特色的能力。賞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運用的手法,然後結合具體內容分析是如何運用該手法的,最後指出句子運用該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或者表達作者什麼情感。一般格式為:此句用了……(句式、修辭等),寫出了(表現了)……第(7)段畫線句,是寫景文字,用的是景物描寫(或環境描寫)手法,其中"群山默默,寂靜無言"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寂靜、清冷、迷濛的環境。"連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聯繫後文"他的畫如此空靈、縹緲,有云煙蒼茫之感。這是畫嗎?還是歷史的雲煙一不小心流淌在畫布上?他的畫,彷彿他自己的內心,靈性、潔淨,卻無比悲傷和蒼涼"看,劃線句突出了木心畫作空靈、純淨、蒼涼、縹緲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木心畫作的深刻(獨特)理解與感悟,以及對畫家本人的欣賞。

6.第(11)段是從作者的視角寫梵高,由木心的詩想到梵高的《星空》,意在表明木心如同梵高一樣,雖歷經磨難,但始終對未來抱著希望。第(16)段是從木心先生自己的視角寫梵高,引用了木心的詩句"梵高在博物館,我在路上",意在突出了木心藝術追求的高度和執著前行的堅韌。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次要人物的作用和寫作視角的能力。次要人物在文本中主要有牽線搭橋,推動情節的作用;側面襯托主要人物的作用;渲染氣氛,奠定基調的作用;提示主題,增添魅力的作用。第(11)段,"只有一扇小小的鐵窗,能讓他看見外面世界的朝陽和霞光,也是那一扇小窗,讓他看見湛藍的夜空中滿天的繁星,正因如此,他才創作出不朽的傑作——《星空》",是從作者的視角寫梵高,聯繫前文木心的經歷,如第(8)段的"'文革'期間,他數次被捕入獄,三根手指慘遭折斷。有一次,他被關進積水的防空洞裡,那裡陰暗潮溼,不見天日,如同地獄。他把寫檢查材料的紙張悄悄節省下來,寫滿他的小說和散文",可知木心同梵高一樣也歷經磨難,在此寫梵高的創作情況,能表明木心始終對未來抱著希望。第(16)段"我喜歡畫家梵高",明確了自己的感情態度。引用木心說的"梵高在博物館,我在路上走",是從木心先生自己的視角寫梵高,"這是一九八三年,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特展《梵高在阿爾》,木心看畫展後,寫成此詩。第二年,木心在哈佛大學舉辦個人畫展,二零零一年他在耶魯大學美術館舉辦畫展",突出了木心藝術追求的高度。"這距離他19歲第一次在杭州舉辦畫展,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又表明了木心的執著前行的堅韌。

7、B 解析:"最大成就"表述錯誤,且文中李成恩是說"共同的精神追求",並不是說"中國詩歌的獨特之處"。

8、B 解析:A."最終必會阻礙新詩的進一步發展壯大"說法過於絕對。C."出於對現代詩歌的喜愛,詩人謝冕在平時的工作之餘,抽出時間閱讀了大量的現代詩歌"說法錯誤,材料說的是"平時,出於研究需要,謝冕閱讀過很多詩歌"。D."導致了新詩與古詩之間的斷裂"說法不正確,材料一中說的是"一定程度的斷裂";原因表述不全,材料一種還提及一種原因,即新詩"主要是學習和借鑑西方現代詩"。

9 ①中國新詩對外翻譯、傳遞速度慢,優秀詩人及作品被國外瞭解得少。

②詩歌創作概念化傾向嚴重,缺乏個性獨特的詩人。

③詩歌內涵不夠豐富,語言太過口語化,表達無節制,不夠精煉。

④詩歌語言沒有節奏感,缺少詩歌文學應有的韻律美。(答出3點即可)

10C【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注意培養語感,注意名詞、動詞、對稱性結構、虛詞等。語意為:到二十歲的時候,蘇軾博學多識,通曉經書和歷史,每天寫文章洋洋數千言,喜歡賈誼(漢初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陸贄(唐代賢相之一)的文集。不久當他讀到《莊子》的時候,感嘆說:"我以前有這樣的想法,但嘴裡卻說不出來。現在看到這本書裡寫的,正好和我心裡想的一樣啊!"

11C【解析】本題考查識記文化、文學常識的能力。C有誤。 五經為《易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

12A【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聽到歐陽修這話的人剛開始都很厭煩"理解錯誤。文中說"剛開始聽到歐陽修這話的人都認為是歐陽修虛誇,並不信服。很長時間之後,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歐陽修的話",對"聞者始譁不厭,久乃信服"的"厭"理解錯誤。

13.(1)你能夠做範滂那樣的人,我難道就不能成為範滂母親那樣的人嗎?"

(2)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擠,使得他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職。

14. C,運用的手法是 比喻 不是 借代 ,用山和海比喻自己的胸懷,不是表明志向。

15. 答:(1)該句運用了用典的手法。(1分)(2)詩人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樣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從而實現統一天下的大業。(2分)(3)這兩句卒章顯志,突出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情。(3分)

16、(1)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2) 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3)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蘇軾十歲時,他的父親蘇洵外出四處遊學,母親程氏親自教授蘇軾讀書。程氏在讀到東漢《範滂傳》時,不禁感慨嘆息。蘇軾問母親:"如果蘇軾將來做範滂(東漢人,字盂博,少年時便懷澄清天下之志)那樣的人,母親是否允許呢?" 程氏說:"你能夠做範滂那樣的人,我難道就不能成為範滂母親那樣的人嗎?"到二十歲的時候,蘇軾博學多識,通曉經書和歷史,每天寫文章洋洋數千言,喜歡賈誼(漢初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陸贄(唐代賢相之一)的文集。不久當他讀到《莊子》的時候,感嘆說:"我以前有這樣的想法,但嘴裡卻說不出來。現在看到這本書裡寫的,正好和我心裡想的一樣啊!"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的科舉考試。當時文章支離分裂和詭異奇怪的弊病很嚴重,歐陽修正思索有什麼方法能救治這種弊病。當他得到蘇軾的《刑賞忠厚論》這篇文章時,又驚又喜,就想評為第一,但又懷疑可能是自己的學生曾鞏所作,於是最終只評為第二名,但是憑藉"《春秋》經義策問"取得第一。參加殿試,中乙科。後來蘇軾攜書信拜見歐陽修,歐陽修對梅堯臣(字聖俞,北宋著名詩人)說:"我的文章比這個人要遜色一大截啊!"剛開始聽到歐陽修這話的人都認為是歐陽修虛誇,並不信服。很長時間之後,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歐陽修的話。

(蘇軾)調到徐州(今江蘇徐州市)任知州。黃河在曹村這個地方決口,氾濫於梁山泊和南清河等地,最後洪水彙集到徐州城下。暴漲的洪水沒有被及時疏導,徐州城將要被洪水沖毀,城裡的富裕人家都爭著出城躲避洪水。蘇軾說:"富人們出城,老百姓都動搖了,我還與誰守衛這座城池呢?我在這裡,就決不允許洪水危及城池。"於是,將逃出城外的富人們又趕回城裡。蘇軾拜訪守衛徐州城的軍隊,叫出士兵頭目說:"黃河水將危害到徐州城,事態非常緊急,即使你們是禁軍,也要聽從我的命令為我效力。"士兵頭目說:"您太守大人尚且不躲避洪水和汙泥,我們都是小人,理應為您效命。"於是帶領手下人拿著畚鍤等走出軍營,修築起東南長堤。雨日夜不停,城牆僅有三版沒有淹沒到洪水裡。蘇軾在城牆上過夜,路過家門時也沒有進去。他讓各級官員分別堵住各自防守的地方,最後終於保全了徐州城。

當初,宋太祖時實行差役制度,時間長了,產生了弊病。王安石擔任宋神宗的宰相時改為免役制。司馬光擔任宰相,知道免役的害處,不知道它的好處,想要恢復差役制。蘇軾說:"差役制和免役制各有利弊。免役的害處是官吏聚斂民財,錢財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鬧錢荒。差役的害處是百姓長時間服役,不能專心全力在農事上,此時那些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機做一些不法的事情。這兩種害處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馬光並不認為蘇軾說得正確。蘇軾又在政事堂陳述自己的觀點,司馬光很憤怒。蘇軾說:"當年宰相韓魏公(指韓琦,是宋朝時輔佐過三任皇帝的宰相)指責陝西省的義勇軍,您當時是諫官,努力和他爭執,韓公不高興了,您也不顧。蘇軾以前聽您詳細說過這件事,難道今天您做了宰相,就不許我蘇軾把話說完嗎?"司馬光聽完笑了起來。

蘇軾和弟弟蘇轍,隨父親蘇洵學習文章,後來得力於天賦。即使是嬉笑怒罵的言語,也都能寫成文章誦讀。他的文章博大豐富,光輝燦爛,稱雄百代,自從文章產生以來,(這種情況)大概也是很少見的。

蘇軾自從成為舉人到後來出入皇帝身邊做侍從,都一定是以愛戴君王為根本,忠心耿直的言論,正直無畏的節操,都遠遠在眾大臣之上。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擠,使得他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職。建中靖國元年(1101),蘇軾在常州(今江蘇常州市)去世,享年66歲。

17.D【解析】本題考查辨析並修改病句能力。答題時應先瀏覽選項,排除有明顯錯誤標誌的句子,是否存在結構、邏輯等問題,然後按照主謂賓的成分壓縮句子,先觀察主幹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當、殘缺等問題。本題考查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的語病分析,辨析時要關注前後語境,先找到這個句子,即"但在書法教育與實踐中存在的目前一些問題,也值得我們關心",經辨析知這個句子有兩處語病:一是語序不當,是多層定語排列不當,"目前"應放在"在書法教育與實踐中"前;二是搭配不當,"問題"與"關心"搭配不當,應把"關心"改成"關注"。這樣就可排除A項,主客顛倒,"對我們"主客顛倒。B項,語序不當。C項,搭配不當。故選D。

18.B【解析】本題考查辨析近義詞語(包括成語)的能力。辨析近義詞語(包括成語)的關鍵就是要仔細分辨它們的細微差別。首先閱讀語境,把握語境含義,然後抓住相異語素,分析其意義差異,同時可聯繫日常習慣用語,推斷詞語意義及用法。第一處,無可厚非:不可過分指摘,表示雖有缺點,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諒。無可非議:沒有什麼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此處是說當下書法的商業化和娛樂化傾向是時代使然的現象,所以填"無可厚非"。第二處,指鹿為馬:比喻顛倒是非。指桑罵槐: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罵那個人。根據語境"蓄意炒作,……把只有幼兒習字水平,牙牙學語式的題詞,吹捧為獨具一格",所以填"指鹿為馬"。第三處,趨之若鶩:形容許多人爭著去追逐某種事物,多用於貶義。爭先恐後:爭著向前,唯恐落後。根據語境"不應棄楷崇草,對草書……",應選"趨之若鶩"。第四處,終南捷徑:指求取官職或名利的最佳途徑,也泛指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旁門左道:指非正統的學術派別和宗教派別。也泛指不正當的方法、途徑等。根據語境"不應棄楷崇草,對草書……,視為成名成家的……",應選"終南捷徑"。故選B。

19.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連貫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語段,初步感知大體內容,在此基礎上,結合上下文具體語境,根據時空順序、邏輯順序,做到陳述對象一致、句子結構對稱等來分析推理、判斷、一般用排除法。此類題一般結合排除法進行。題幹要求"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題目要求補寫的是第二段的句子,要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答題。根據語境,從語意表達的角度是把不好的說成好的,這樣可排除C項;再從前後"吹捧""吹噓"的照應,可排除A項;最後從句子結構,又可排除B項。故選D。

20、(示例)①要學著把悲傷的眼淚當成精美的珍珠精心收藏,這是一種自信與樂觀 

②要學著把哀婉的曲調變奏為恬淡的樂章細細品味,這是一種平和與釋然

解析:解答嵌入式仿寫題的關鍵是研究語段語境,根據例句的語境和例句本身,明確對空缺的句子的潛在要求,選擇符合這個要求的對象,按仿寫句子的一般方式進行仿寫即可。

21(1)畫面內容:畫面前方一個衣著寒酸的老人正用肩膀馱著一大盆漂亮的花吃力地走著,畫面後方一對衣冠楚楚的夫妻微微仰頭欣賞著美麗的花兒。

(2)漫畫寓意:諷刺了當時社會的不公平,一些衣冠楚楚的人只關注自己的幸福,忽視了底層民眾的勞苦。

【解析】

解答該題第一問"用簡潔的語言描述畫面內容",首先應當細讀畫面,通過仔細觀察,注意描述畫面時要素要完整。這幅漫畫中前面是一個老人用肩膀馱著一大盆漂亮的花,他的衣著寒酸破舊,他的動作狀態是很吃力地走著。畫面後方那對夫妻的衣著很是得體,可以說是衣冠楚楚,動作狀態是微微仰頭欣賞著美麗的花兒。還要關注漫畫的題目《欣賞》。最後用簡潔的語言將畫面內容表述出來。注意描述的順序,本題可以按照空間上的順序,先前再後的順序描述。

回答第二問"概括漫畫的寓意"時,可採用"這則漫畫諷刺了(揭露)了……"的答題格式,應分析畫面的側重點,注意畫面細節的提示作用,透過現象看本質。畫面後方那對衣冠楚楚的夫妻微微仰頭只顧欣賞著美麗的花兒,他們欣賞花的時候必然是很幸福的,但是他們的幸福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他們沒有顧及到那個用肩膀馱著一大盆漂亮的花的老人,老人的狀態很是吃力地走著,從寒酸的衣著可以看出老人是社會的底層勞動人民,他們為了生存而從事重體力勞動。在這幅漫畫中,那些衣冠楚楚的人只顧自己的幸福,卻忽視了社會底層民眾的勞苦,我們能感受到當時社會的不公平,作者也正是要通過漫畫諷刺了當時社會的不公平現象。


- 1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