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材料不跑題的3大原則,實戰總結

材料出不出彩,理清思路很關鍵。但實際寫作中,總會遇到不少困難。要麼是沒有思路;要麼是即使有了思路、事先列舉了提綱,但是寫成文字的時候就有些混亂。那麼,到底該如何改進這一情況?

由於每份材料的要求不一樣,思路展開需要具體而論,但有幾點總體原則需要把握:

一要有條理,聚主題鋪開。在聊天時,如果一個人沒有條分縷析,提出來的多個問題,沒有恰當的順序,不是一個一個地提出來,而是將多個問題簡單堆積在一起,這樣就不具備層次感與清晰度,就會讓聽眾覺得繁亂而沒有邏輯性。同樣,材料撰寫中,如果不具備條理性,既沒有合併同類項也沒有分類加以排序區分,那麼,給其他人的感覺就是“雜而亂”,這樣的材料是不能將問題講明白、將主題闡述清楚的。那麼,該怎麼做?要圍繞材料所要表述的主題,弄清楚分哪幾部分來寫?每部分分為幾個問題?第一問題講什麼,第二個問題講什麼,第三個問題講什麼?具體來說,應該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弄清公文種類。事務公文一般包括計劃、總結、調查報告、領導講話稿等種類,只有先了解要寫的是什麼,才能知道該怎麼寫;二是做到量體裁衣。瞭解文章種類後,下一步就是謀篇佈局確定寫作思路了。

計劃寫作思路一般有三種:文章式,即把計劃按照指導思想、目標和任務、措施和步驟等分條列項地編寫成文。表格式,即整個計劃以表格的形式表述。時間軸式,即整個計劃按照主時間軸一次列開,內容按照實施先後順序編制。總結的正文分為開頭、主體、結尾三部分,其主體部分寫作思路一般有三種:縱式。寫作時,把總結所包括的時間劃分為幾個階段,按時間順序分別敘述每個階段的成績、做法、經驗、體會。橫式。按事實性質和規律的不同分門別類地依次展開內容,使各層之間呈現相互並列的態勢。縱橫式。安排內容時,既考慮到時間的先後順序,又注意內容的邏輯聯繫,從幾個方面總結出經驗教訓。調查報告由標題、前言(可把調查對象最主要的情況進行概括後寫在這部分,可在此簡單地交代調查的目的、方法、時間、範圍、背景等,可在此提出問題來引起讀者對調查課題的關注)、主體(可由幾個從不同方面表現基本觀點的層次組成主體,可以材料的性質歸類分層,可以調查過程的不同階段自然形成層次)、結語(可概括全文明確主旨,可指出問題啟發思考,可針對問題提出建議)四個部分組成。
領導講話稿是應用最廣的文體之一,按照會議內容不同可分為工作會議類講話稿和慶祝、紀念類講話稿等。主要包括開頭、主體和結尾三部分。工作類講話稿要對前一階段的工作情況包括成績、經驗、缺點等進行歸納總結,對下一階段的工作目標、任務、重點、措施等進行研究部署。慶祝、紀念類講話稿既要肯定和頌揚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還要立足當前、面向未來。

二要有關聯,聚主線闡述。如果材料中陳述的內容跳躍性太強、跨度太大,聽眾就會覺得你前言不搭後語,無法把握你的思路,不知所云。因此,段與段之間要有關聯,不能東扯一下西說一下,最後導致道理無法深入闡述。比如,在撰寫某領導在脫貧攻堅推進會議上講話材料的過程中,如第一部分交代會議背景、第二部分寫今年全市經濟發展取得的成績、第三部分寫以黨建帶脫貧攻堅,那麼,讀者就會一頭霧水,不知道材料撰寫者到底要表達一個什麼主題,不明白下階段到底該抓好哪些工作、該怎麼抓工作。所以說,材料的撰寫要具有關聯性,除了第一個問題要緊扣主題之外,從第二個問題開始,一定是由上一個問題引發出來的,也就是對前面的結論與觀點展開的追問。

還是回到剛才那個話題,材料可以這樣寫:第一部分交代會議背景(上級會議精神傳達、當前脫貧攻堅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第二部分分析為什麼會存在那些問題,第三部分重點寫下階段工作要求。這樣,材料有關聯性的話,觀點才能表述清楚。

三要有比例,聚重點勾勒。如果人的身材比例不協調,頭重腳輕,哪怕五官再端正,也會變成怪物。同樣的道理,在材料撰寫過程中,切忌事無鉅細面面俱到、切忌重點把握不準避實就虛避重就輕。要弄清楚什麼是重點、什麼是次重點、什麼是修飾。重點部分應該濃墨重彩、著重闡述,次要部分可一筆帶過,修飾部分可略微著墨。還是回到上面那個撰寫脫貧攻堅推進會講話材料的例子,要弄清楚會議的類別是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材料的主要部分是下階段工作部署部分。要徹底領悟領導的工作思路、指示精神,弄明白下階段工作第一步應該怎麼做、第二步應該怎麼做,對與會人員有哪些具體要求、要達到一個怎樣的工作水平,等等。這樣,把握了重點,材料才能有重點。

總之,材料寫作理想的狀況是,所有的材料都能還原成問答題。如果寫的時候思路混亂、甚至跑題,那麼你要還原成問答題,就會麻煩一些。因為他本來就像一堆稀泥,你要把它還原為泥是泥、水是水,那真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