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垂足、郎不流”——郎窯紅


“脫口、垂足、郎不流”——郎窯紅

郎窯紅釉梅瓶 清康熙

明中期以後,衰落的銅紅釉技術,到清康熙時期才重新振興。康熙紅釉中,除了淡雅的豇豆紅以外,以深豔的“郎窯紅”為最名貴,其特點是仿燒明宣德的寶石紅極為成功,澤深豔,好像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紅,因此亦稱牛血紅。

“脫口、垂足、郎不流”——郎窯紅

郎窯紅釉高足碗 清康熙

器物內外開片,釉面透亮,口沿處因紅釉流淌下垂,出現輪狀白線,潔白整齊,俗稱“燈草邊”,郎窯紅無論瓶、碗、盤各種器物的底足旋削十分講究,保證流釉不過足,因此郎窯紅器的施釉技術有“脫口、垂足、郎不流”之稱。

“脫口、垂足、郎不流”——郎窯紅

郎窯紅釉觀音尊 清康熙

凡郎窯紅器其底部呈透明的米黃色或蘋果綠色,俗稱“米湯底”或“蘋果綠底”,偶然也有本色紅釉底,但絕不見白底。凡白底者,不屬於郎窯,郎窯器的底部有色而無款,因此凡有款的紅釉器,也非郎窯。

“脫口、垂足、郎不流”——郎窯紅

郎窯紅釉膽式瓶 清康熙

郎窯紅器的造型以瓶、碗、盤、盂為多見,其中笠式碗、觀音尊等等,都是康熙朝的典型器。

“脫口、垂足、郎不流”——郎窯紅

郎窯紅釉瓶 清康熙

由於康熙郎窯紅器被視為珍品,物罕而價昂。因此,後世仿造者甚多,仿品首先仿其米湯底或蘋果綠底,但往往礙於紅釉色澤的深豔程度或器物裡外開片的條件而無法仿得完美,而且在底部可能有流釉現象,這是在鑑定上要著重注意的。

“脫口、垂足、郎不流”——郎窯紅

郎窯紅釉細頸瓶 清康熙

清末、民國初年,為迎合歐美市場的需要,出現了大批所謂“郎窯綠”的器物。銅在氧化氣氛中能呈現綠色,這是郎窯紅器蘋果綠底的形成原因,這在郎窯中屬於一種偶然現象。目前國內、外傳世的大量“郎窯綠”器,絕大多數並非康熙朝的製品。

“脫口、垂足、郎不流”——郎窯紅

郎窯紅釉撇口瓶 清康熙

關於郎窯的得名由來,過去是有爭議的。有人認為是意大利畫家郎世寧所創,也有看成是順治朝的巡撫郎廷佐所督造。事實上,郎窯應該是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在江西任巡撫的郎廷極所主持的。

“脫口、垂足、郎不流”——郎窯紅

宣德款郎窯紅釉天球瓶 清康熙

康熙時人劉廷璣的《在園雜誌》記載了郎窯的成就:“仿古暗合,與真無二,其摹成宜,釉水顏色,桔皮棕眼,款字酷肖,極難辨別。”這說明,郎窯除仿宣德紅釉的高度成就外,也仿藍釉,薄胎白瓷和描金器、青花器等等。

“脫口、垂足、郎不流”——郎窯紅

郎窯紅釉花觚 清康熙


“脫口、垂足、郎不流”——郎窯紅

郎窯紅釉圓爐 清康熙


“脫口、垂足、郎不流”——郎窯紅

郎窯紅釉墩式碗 清康熙

注: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本文部分圖文整理自網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