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背后的故事:光阴的故事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既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也是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等良好习惯的最佳契机。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地学习数学。大部分孩子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或多或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但时间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容易掌握。利用图片和实物等让学生在听觉、视觉的交织中走进时间的简史,引领学生穿越光阴、感受光阴、珍惜光阴,让学生们陶醉于兴奋与好奇、自豪与思考中,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一、人类智慧谱写光阴故事

人类最早的计时器是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类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中国古代计时器的创始时间不晚于战国时代(公元前476~前222)。应用机械原理设计的计时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利用流体力学计时,有刻漏和后来出现的沙漏;一类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有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此外,还有应用天文原理(大都根据日影方向测定时间)计时的日晷,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

1.圭表

数学学科背后的故事:光阴的故事

数学学科背后的故事:光阴的故事

2.刻漏

数学学科背后的故事:光阴的故事

数学学科背后的故事:光阴的故事

3.沙漏

数学学科背后的故事:光阴的故事

数学学科背后的故事:光阴的故事

4.水运浑天仪

数学学科背后的故事:光阴的故事

数学学科背后的故事:光阴的故事

5.日晷

数学学科背后的故事:光阴的故事

数学学科背后的故事:光阴的故事

二、钟表王国兄弟姐妹众多

钟表通常是以内机的大小来区别的。按国际惯例,机心直径超过80毫米、厚度超过30毫米的为钟;直径37~50毫米、厚度4~6毫米者,称为;直径37毫米以下为手表;直径不大于20毫米或机心面积不大于314平方毫米的,称为女表。手表是人类所发明的最小、最坚固、最精密的机械之一。

钟表的应用范围很广,品种甚多,可按振动原理、结构和用途特点分类。按振动原理可分为利用频率较低的机械振动的钟表,如摆钟、摆轮钟等;利用频率较高的电磁振荡和石英振荡的钟表,如同步电钟、石英钟表等;按结构特点可分为机械式的,如机械闹钟、自动、日历、双历、打簧等机械手表;电机械式的,如电摆钟、电摆轮钟表等;电子式的,如摆轮电子钟表、音叉电子钟表、指针式和数字显示式石英电子钟表等。

数学学科背后的故事:光阴的故事

数学学科背后的故事:光阴的故事

三、智能时代计时催生新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过去只能用来看时间的手表,现今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与互联网相连,除指示时间外,还具有显示来电信息、和新闻feeds、天气信息,提醒、、校准、健康监测、安全定位、交互等多种功能,这种新手表被称作智能手表。

数学学科背后的故事:光阴的故事

数学学科背后的故事:光阴的故事

四、时不我待劝君只争朝夕

一次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颜真卿的一首《劝学》流传千古,可当作座右铭来告诫学生们做时间的小主人,珍惜时间,合理地利用支配时间。把握人生中最美好的童年读书时光。

数学学科背后的故事:光阴的故事

数学学科背后的故事:光阴的故事


数学学科背后的故事:光阴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