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必胜##宅在家里看历史#歙县昌溪吴承仕,从朝元到共产党员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昌溪乡山上有个如燕子扑地形的山村叫沧山源,也叫燕窝山庄,有千级石板砌成台阶的古道通往山村中,村子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奇特的是,到村口的最后一截路是泥路,意思是让燕子可以衔泥来窝筑巢,徽州人喜欢燕子在家里屋檐下筑巢,认为可以带来喜气和吉祥。从天空中往下俯瞰,群山和绿树环抱,整个村子就像躺在燕窝里一样,故名燕窝山庄。


#战疫必胜##宅在家里看历史#歙县昌溪吴承仕,从朝元到共产党员


#战疫必胜##宅在家里看历史#歙县昌溪吴承仕,从朝元到共产党员

昌溪古村


#战疫必胜##宅在家里看历史#歙县昌溪吴承仕,从朝元到共产党员

昌源河上昌溪明代古坝


#战疫必胜##宅在家里看历史#歙县昌溪吴承仕,从朝元到共产党员

沧山源,即燕窝山庄

燕子形的山村

沧山源出了一个经学大师吴承仕,延徽派朴学之文脉,受业于章太炎,在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任教授、系主任多年。晚年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经学和历史,是我国第一位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经学的学者。

#战疫必胜##宅在家里看历史#歙县昌溪吴承仕,从朝元到共产党员

昌溪古樟树


#战疫必胜##宅在家里看历史#歙县昌溪吴承仕,从朝元到共产党员

沧山源的千级石阶


#战疫必胜##宅在家里看历史#歙县昌溪吴承仕,从朝元到共产党员

吴承仕故居外景,方旭东摄


经学大师吴承仕


古村里有一栋清乾隆末年所建老宅,二进三开两层砖木结构,系安徽名人故居,也是安徽省第六批文保单位,是一代经学大师吴承仕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吴承仕家世代在京业茶,在北京有固定住所,其父吴恩绶长期担任歙县旅京同乡会会长,1912年被推选为民国歙县首任县长(知事)。

#战疫必胜##宅在家里看历史#歙县昌溪吴承仕,从朝元到共产党员

吴承仕父母及家人合影


#战疫必胜##宅在家里看历史#歙县昌溪吴承仕,从朝元到共产党员

吴承仕祖上三代拜帖,转自孔夫子旧书网


#战疫必胜##宅在家里看历史#歙县昌溪吴承仕,从朝元到共产党员

吴承仕全家人在京合影


1884年,吴承仕出生于昌溪沧山源村吴氏家族这个书香门第。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他16岁考中秀才,次年,18岁赴南京参加乡试,即考中举人。光绪33年(1907),23岁参加废除科举制度之后的举贡会考,高中一等第一名,称为朝元,被钦点为大理院主事。很多人因此把他叫做中国科举最后一个状元,显然不妥。科举制度结束于光绪31年(1905),而举贡考试之后还继续举办。吴承仕与同朝为官的翰林同乡唐模许承尧是好友。

吴氏出任大理院主事,旧学功底深厚。辛亥革命后,任司法部佥事。1915年,在章太炎先生被袁世凯软禁时,笔录太炎先生绪论,成《菿汉微言》,名动天下,自此成为“章门弟子”,研究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及经学,与黄侃、钱玄同并称章门三大弟子。

#战疫必胜##宅在家里看历史#歙县昌溪吴承仕,从朝元到共产党员


民国16 年(1927 年)4 月28 日,军阀张作霖在北京杀害李大钊等革命烈士,吴承仕闻噩耗不胜悲愤,立刻停餐,以表达对革命烈士的哀悼;并迅即辞去佥事之职,愤然离开了供职十多年的司法部。从此弃政从教,先后出任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中国大学国学系主任,并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与在南京大学任教的黄侃有"北吴南黄"两大经学大师之称。1936年接受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与共产党人齐燕铭、张致祥等组织参加“一二·九”运动,营救了一批革命同志,又与张友渔、杨秀峰等组建中国启蒙教育会。

#战疫必胜##宅在家里看历史#歙县昌溪吴承仕,从朝元到共产党员

吴承仕文录

吴承仕对于从“新文化运动”到抗战爆发期间的国文与国学教育,具有突出贡献。尤其在教材编印、制度设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著有《经学通论》、《淮南旧注校理》、《六书条例》、《尚书三考》、《国故概要》、《小学要略》、《男女阴释名》、《尚书今古文说》(《中大季刊》、《释这》、《说祧》、《公羊徐疏考》、《经典释文撰述时代考》、《语言文字之演进过程与社会意识形态》、《从说文研究中所认识的货币形态及其他》、《说文讲疏》、《释车》及《丧服变除表》、《丧服要略》、《文言与白话间的量和质》、《从说文研究中所认识的交换形态之史的发展》、《论古今文上章太炎先生书》、《论语老彭考》、《说文韵表》、《读说文随笔》等专著和论文。

#战疫必胜##宅在家里看历史#歙县昌溪吴承仕,从朝元到共产党员

《淮南旧注校理》


#战疫必胜##宅在家里看历史#歙县昌溪吴承仕,从朝元到共产党员

《淮南旧注校理》书页

沧山源吴承仕故居


吴承仕(1884一1939),字絸斋,检斋,桥斋,号展成,又号济安,安徽歙县昌溪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经学家、古文字学家、教育家。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5年创办《时代文化》等进步刊物,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激励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抗日斗志。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撰写文章,发表演说,步行到西山露营,组织教育界抗日救国会,营救被捕学生。北平沦陷以后,被列入黑名单而避居天津英租界,继续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在经学研究方面,他最突出的成就是对古代名物制度的探索。晚年接受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经学和古代历史,是我国第一位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经学的学者,一生著述宏富。


吴承仕故居为庭院式建筑,右侧置大门,饰以砖雕门罩。进门廊为天井。左廊用隔扇拼装为厢房。天井边柱础为青石雕,房窗及柱头撑木为木雕。中厅后置楼梯间,有后门通厨房。楼上格局与楼下相同,但后楼较高。

#战疫必胜##宅在家里看历史#歙县昌溪吴承仕,从朝元到共产党员

吴承仕故居内景,方旭东摄


#战疫必胜##宅在家里看历史#歙县昌溪吴承仕,从朝元到共产党员

吴承仕故居门口,方旭东摄

挽吴承仕

1937年北平沦陷后10日,在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下,化名汪少白,化装转移到天津,秘密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与家人绝音信2年余。1938年初拒绝敌人拉拢收买,不出任北京师范大学校职。1939年8月天津水灾,不幸染患伤寒。1939年9月21日回京治疗后,因肠穿孔抢救无效在北平协和医院逝世,终年56岁。


悼挽吴承仕联

孤悬敌区,舍身成仁,不愧青年训导;

重整国学,努力启蒙,足资后学楷模。

--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挽吴承仕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

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挽蔡元培、吴承仕

1940年2月5日,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在延安成立,毛泽东和陈云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公推蔡元培为名誉主席。半个月后,延安举行各界宪政促进会成立大会,毛泽东出席会议,并作著名的《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的演说,会议又通过蔡元培为名誉主席团成员。3月5日,蔡元培病逝于香港。3月7日毛泽东即发去唁电:"香港九龙奥士甸道蔡孑民先生家属礼鉴:孑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遽归道山,震悼曷极,谨电驰唁,尚祈节哀。"3月9日,中共中央又发去唁电,并派廖承志专程前去吊唁。4月14日下午,延安各界千余人在中央大礼堂举行蔡元培、吴承仕二先生追悼大会。会场悬满挽联,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送的挽词是"老成凋谢",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撰送了这两副挽联。这是对蔡元培、吴承仕二位先生精确、崇高的历史评价,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缅怀和纪念这些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哲人和先贤。中共"七大"将吴承仕列入

烈士名单。对吴承仕的死,朱希祖有长诗《天都烈士歌》以悼之。诗中洋溢着对吴承仕的敬意,也充满了同门师兄弟的情谊。吴承仕死后,章太炎同门多有诗吊之。

爱祖国山河,爱民族文化,尤爱马列主义真理;学贯中西,善识优于苍水;

受军阀压迫,受同事排挤,终受敌寇毒刃摧残;气吞倭虏,壮烈比诸文山。

--延安宪政促进会会长吴玉章挽吴承仕


吴承仕手迹


#战疫必胜##宅在家里看历史#歙县昌溪吴承仕,从朝元到共产党员

歙县博物馆藏昌溪吴承仕、吴清华挽吴用吉联

歙县博物馆藏昌溪吴承仕、吴清华挽吴用吉联,承仕书法工整严谨,不愧是科举出身,功力颇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