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像與藏傳佛像有明顯的區別,雖來源相同但流派不同

藏傳佛像與漢傳佛像有明顯的區別,漢:在講求寫實主義的同時,追求佛性的統一和完整,造像面相豐滿而圓潤,莊嚴典雅,衣裾自然流暢而優美;

藏:造型豐富奇特,它有龐大的神系,佛像風格追求靈異、神秘,更加強調人體的官能美,衣冠複雜而體現多樣性,品種繁多,風格各異。有慈眉善目、面貌安詳的顯宗像;凶神惡煞、多首多臂的密宗像;嫵媚動人的度母像;極美與極醜、極惡與極善,匯聚一堂……

近幾年藏傳佛像市場認同度持續升溫,它的藝術與觀賞價值或許更高,才引得很多藏家玩家對此鍾愛有加,從許多鑑寶節目評委老師的論述中就能感覺到其背後的文化與神韻了。下面一起欣賞一下吧……

漢傳佛像與藏傳佛像有明顯的區別,雖來源相同但流派不同

藏傳佛教紅銅鑄造鎏金金剛薩埵造像。此為銅鐲造鎏金金剛薩埵造像,造像通體鎏金,面部泥金。

金剛薩埵頭戴華麗莊嚴的五葉寶冠,肉髻高聳、發綹垂肩,半金剛杵頂嚴。面相圓潤,五官秀美,溫靜微笑,神態安詳;雙耳墜耳璫,上身袒露,身佩鑲嵌綠松石的頭飾、耳飾、項飾、胸飾、腰飾、臂釧、手鐲、足釧等飾品莊嚴全身。

右手持五智金剛杵安於心上,左手執般若波羅蜜金剛鈴按腰側,雙足呈金剛咖趺坐安住於法座之上。整尊坐像造形優美、恬靜安詳、典雅端莊、使人見而心安歡喜。

漢傳佛像與藏傳佛像有明顯的區別,雖來源相同但流派不同

藏傳佛教黑石描金上師造像。藏傳佛教對具有高德勝行、堪為世人軌範者之尊稱,又作金剛上師。看似一個佛像卻包納著:相續清淨、博學廣聞、具大悲心、通達顯密、現前斷證、圓滿四攝等六德。所以只有真正懂的人,才能夠更準確的欣賞它的美。

漢傳佛像與藏傳佛像有明顯的區別,雖來源相同但流派不同

藏傳佛教鐵錯金錯銀九股金剛鈴杵

。金剛杵與金剛鈴是藏傳佛教很重要的一對法器,一般金剛鈴與金剛杵合用,即左手持鈴,右手持杵。金剛鈴是發音器物,常有令人驚覺、警悟之意。在和金剛杵一起使用時,兩者比附一陰一陽,互相補充,使佛性更為完備。

漢傳佛像與藏傳佛像有明顯的區別,雖來源相同但流派不同

藏傳佛教紅銅鐲造鎏金金剛薩埵造像

,為銅鐲造鎏金金剛薩埵造像,造像通體鎏金,手中和頭頂金剛鈴杵都是純銀製作。與第一個雖是同一個個佛,卻有些許不同之處。

漢傳佛像與藏傳佛像有明顯的區別,雖來源相同但流派不同

藏傳佛教紅銅鐲造鎏金黃財神造像。此尊黃財神造像通體鎏金臉部泥金。此尊黃財神一面二臂,為遊戲坐姿,坐於蓮花寶座。頭戴五花寶冠,耳旁有U形翻卷的繒帶,雙耳垂耳鐺。雙目睜視,眉微蹙,形象威猛。軀體肥胖,肚子大而圓鼓。上身胸前飾頂圈和U形長鏈,身著長衫,有手釧、臂釧和足釧裝飾。右手原應持摩尼寶珠,左手輕抓口

吐珠寶的吐寶鼬

漢傳佛像與藏傳佛像有明顯的區別,雖來源相同但流派不同

藏傳佛教銅鐲造鎏金釋迦摩尼覺悟佛佛頭。其寬額豐頤,面容沉靜,神態安逸。頂飾螺發,肉髻飾於螺發前部。

看完藏傳佛像是不是感覺與我們寺廟常見的漢傳佛區別不小啊?因漢傳佛教自印度傳入,經過長時間的演變,融入中國傳統觀念,佛像形成一個體系,形象、姿態、服飾等均有一定儀軌(規範)。

概括地說: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來源相同但流派不同,體現在佛及菩薩等的形象上亦復如是,但他們的初衷都是教人向善。

還有感覺我哪裡說的不對不正確還請勞煩下方點撥,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