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这姑娘,可能是金陵十二钗里,归宿最好的那一位女子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尤其是创作出了很多著名的女性人物,比如

泼辣精明的王熙凤,弱风扶柳的林妹妹,还有那“元迎叹惜”四姐妹,诸如此类,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她们的结局往往不是那么尽如人意。林妹妹最后焚稿泣血而死,元春也在那见不得人的地方郁郁而终,贾迎春误嫁了中山狼,就连一向说是命好的薛宝钗也在宝玉不知所终之后,落了个李纨年轻守寡的下场。

探春这姑娘,可能是金陵十二钗里,归宿最好的那一位女子

曹雪芹

这些女性的悲剧是我们已然看见的,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被曹公一向推崇的贾探春,笔者在这里要说,探春这姑娘,可能是金陵十二钗里,归宿最好的那一位女子。

诸位看官,且听我慢慢道来。


"见之忘俗"

什么样的女子,能够得到曹公笔下林黛玉的赞美?

什么样的女子,还能得到同样才华出众的宝钗的赞誉?

纵观《红楼梦》,我想只有一个人,贾探春。林黛玉在贾府一见到她的时候,就用了八个字“”顾盼神飞,见之忘俗”,而宝钗也曾由衷地说“我们家里姑娘们就算她是个顶尖儿”。

探春这姑娘,可能是金陵十二钗里,归宿最好的那一位女子

林黛玉(剧照)

这两位的称赞显示出了旁人眼中优秀的探春形象。没有迎春那样懦弱,在抄捡大观园的时候更是站出来怒斥王善保家,还抽了这个恶仆一个嘴巴;也有着不输王熙凤的治家能力,曹公也是花了大笔墨写了探春一系列针对大观园的改革;在才情方面,也是不俗,不仅是诗社的发起者,还写了一封让一向厌恶俗物的宝玉都啧啧称赞的“花笺”。

探春更是做到了在大观园里无人不称赞。贾母心疼她,王熙凤也觉得她很有本事,更是在休息的时候大胆放权给这个“了不起的三姑娘”,就连一向慵懒惯了的下人们都觉得这个三小姐不好对付,“谁知这三姑娘,几件事过手后,精细处不让凤姐”。

探春做到了长辈放心,同辈赞誉,甚至连下人们都服气。如果说宝钗的受人尊重,是源于她的少说话,妥妥的一副封建淑女样,而探春这位本来不瞩目的庶女,赢得大家尊重更是靠着她卓越的见识,大胆的锐意进取的精神,还有既洞悉人性,又处处体察的超凡情商。

探春这姑娘,可能是金陵十二钗里,归宿最好的那一位女子

探春(剧照)

黛玉做不到这样,她尽管曾经也在内心算了一笔小账,觉得贾府迟早要入不敷出,但是她只能对宝玉说说。生性高洁自傲的她,只能看着所有的事情在她身边覆水难收,她痛苦的地方在于她太聪明了,看得见所有不好的结局,却远远不是一个行动派。宝钗是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尽管她足够聪明,但是却因为太拘泥于一团和气,也缺少一些改变的勇气。

而探春则不然,他是曹公写出来的一个完美女性,既有着对于结局的敏锐洞察力,也是一个现代思维的女性,不喜欢受人摆布,有着勇敢甚至桀骜不驯的另一面,但是在某些时候,又有着对于人性的体察。她找到了自己与那个大环境的一个平衡点,因此我说,探春是天生的改革家。


“生于末世运偏消”

探春是天生的改革家,然而她的判词确是一派荒凉,“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这也是她一生的写照。

探春这姑娘,可能是金陵十二钗里,归宿最好的那一位女子

困扰着她的先是嫡庶之分。探春是庶出,尽管王熙凤因为这个惋惜了这个三丫头很久,“不是从太太肚子里蹦出来的”,更对世界上那些只看嫡庶的人发出了自己的讽刺,但是终归是无济于事。

曹公慷慨的描写了探春一系列的优秀品质,然而却对她的亲生母亲和兄弟没有什么好话。探春的亲生母亲是赵姨娘,明明是“半个主子”却硬生生地把自己活成了“奴才”的人。贾府很少有人看得起他,内心卑劣,还请人来咒宝玉早死,并且经常做一些没有身份的事,比如和戏子芳官争吵,平时还不识大体,探春请宝玉帮忙捎东西,答应给他做一双鞋,赵姨娘知道了便质问她为啥不给自己的亲兄弟贾环做。

母女矛盾的爆发点是在第五十五回,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后,当时因为是探春主家,便跑来当众为丧葬赏银一事跟探春通关系。探春正是当家不久,并且赵国基在贾府也并没有什么地位,用探春的话来说,“主子给奴才拉扯起来了”,如此不识大体,给了如何能服众?并且当中托关系,也看得出来赵姨娘的愚蠢。

探春这姑娘,可能是金陵十二钗里,归宿最好的那一位女子

赵姨娘(剧照)

探春见母亲如此不开窍,直接和她亲妈掰扯起了谁是她的舅舅。她带着气话说“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哪里又冒出一个舅舅来?”。在矛盾的最后,探春更是撂下了狠话“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

一语成谶,探春最后真的出去了。

探春的“运偏消”其实还体现在贾府的日益落败。探春做过改革,但是在抄检大观园之后,她可能就深刻的理解了贾府的败落是她个人无法阻挡的了。财政入不敷出,人浮于事她不怕,她怕的是堡垒从内部攻破,然而这一切真的发生了,所以她才会悲愤地说出“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接着她看到了自己的无力改变这一切,竟流下眼泪来。凤姐她看不到这些,凤姐的精明强势固然不错,但却也缺乏远见,秦可卿对她的建议其实并没有听进去,探春因此更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探春这姑娘,可能是金陵十二钗里,归宿最好的那一位女子


“最好的归宿”

探春远嫁最后是远嫁了,摆脱了她现在的生活环境。

这其实在文中多出有暗示,比如第五回给探春的判词和画,画上有两个人放风筝,大海上有一只船,船中有一女子,在掩面哭泣。判词更是“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还有第二十二回制灯谜的时候,探春做的灯谜谜底也是风筝,也有和判词相近的意思“游丝一断挥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些都很直接的表明探春其实是远嫁的。最后她是嫁到海外做了王妃。这也应了探春之前所抽中的签:得此签者必得贵婿。还有众人们的玩笑话“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

这大概是探春最好的归宿了。

在曹公心里,我想他是难受的把自己笔下一个个鲜活的女子给写死,比如冰雪聪明的林黛玉,还有不染世俗的妙玉以及很多人。但是曹公在面对自己塑造的最完美的一个女型角色时,他还是尽他可能安排了一个较好的结局。

探春这姑娘,可能是金陵十二钗里,归宿最好的那一位女子

远嫁的女子如果是林黛玉,我们会想到漂泊无依,孤苦伶仃,但是如果是英明果决,情商甚高的探春,远嫁其实是给了她另一番天地。远嫁的她,摆脱了自己身份的尴尬,不至于两头不讨好,也摆脱了自己丑恶的母亲和不成器的兄弟,她可以名正言顺的以女主人的身份在自己的家里开展一番新改革,而不是只把自己局限于那一方大观园里。

王熙凤有贾母和自己的舅舅作为靠山,而在他们纷纷倒了之后,便一下子威信扫地,连自己的女儿都要交给刘姥姥这份善缘,而当初的探春凭着庶女的身份都能把大观园管的仅仅有条,我们又怎么没有理由相信她成了女主人之后,就不会更能发挥她的卓越才干呢?

曹公那一点可怜的心意,也就在里面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