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院挖出一座千年古墓,墓主人曾留下预言:墓有重开之日

文|瀚海说史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王朝,有一个习俗一直存在,无论达官贵族还是穷苦老百姓,对此事都十分重视。在我们后人来看,它可能仅仅是一种陋习,可对于古人来说,那却是在另一个世界自我升华的过程。那么这个“陋习”呼之欲出了,它就是陪葬。

陪葬特指以人、牲畜或者器物与死者一同葬入墓穴,用作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以人或牲畜陪葬又叫作殉葬,是古代最惨无人道的丧葬习俗,多数情况下,这种陪葬都是以强迫手段迫使活人、牲畜非正常死亡葬于墓中。以器物陪葬的话,则是因人而异,陪葬物的奢华程度和数量能够彰显出死者生前的地位与贫富。

而古人的这种习俗,从考古角度来看,陪葬品就成为了解当时文化、经济、文明最有价值的文物。

农家院挖出一座千年古墓,墓主人曾留下预言:墓有重开之日

然而,今天瀚海要说的事情却很离奇。2011年,考古学家到山西省高平市汤王头村考察,一位贾姓村民告诉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在自家院内垂直挖菜窑时发现了一座古墓。考古学家本以为会收获满满,能够得到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陪葬品,结果没有看到丝毫的陪葬品,映入眼帘的却是满墙的壁画,同时都没发现任何尸骨,意味着墓主人没有“入住”。

从墓室结构、彩绘、砖雕推断,考古学家认为墓主人可能是一位地位显赫的官员,而墓室又有着晚唐、后周宋初的建筑风格,墓主人很可能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人物。再根据墓室的发现地高平来判断,墓主人未及时“入住”的原因则是在著名的“巴公原之战”中战死了。

农家院挖出一座千年古墓,墓主人曾留下预言:墓有重开之日

清代《高平县志》记载:

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郭威、周世宗、大将赵匡胤率军在晋城巴公、高平地区与北汉、契丹作战,斩首北汉士卒8万人,史称“高平大捷”(巴公原之战)。在这场大战中,周世宗杀死樊爱能、何徽及其所部属军吏以上官员七十余人。

很明显,这座古墓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保存却相对完好。只见古墓之中,那满墙的壁画,颜色还十分的鲜艳,就像是刚刚画上去的。壁画上的各色各样的人物,充分展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就像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真实反映。

另外,神奇之处在于墓主人和他夫人的墓室,可以这么说,整个墓室的设计应该完全参考了当时他们真实房屋的模样,在墓室的门楼中间有一扇木门,竟是安上了锁,打开锁推开门,能够看到两旁的墙壁上画着一些迎客的门童。

农家院挖出一座千年古墓,墓主人曾留下预言:墓有重开之日

还有,在古墓前室的顶部还绘有莲花藻井,藻井流线呈皇伞盖形,出水处为天圆地方形古钱币,象征墓主死后仍然享有权力与富贵。后室顶部则是画上了圆形的天幕。天幕上专门标注出了太阳和28星宿的位置,完全是一副星空图的再现。依据考古学家的初步估计,整个古墓群里的壁画总价值超过了10亿元。

最令人拍手称道的是墓东室门口左墙上,那用朱砂毛笔行书体书写的12个红字:“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这让人浮想联翩,产生了无限遐想,难道墓主人知道自己的墓穴会有有被后来人打开的一天?有一种失控般的穿越感,考古学家开玩笑道:“墓主人知道我们要来。”

农家院挖出一座千年古墓,墓主人曾留下预言:墓有重开之日

结束语:

“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让我们惊叹墓主人的文采;壁画丰富多彩的内容,让我们得以了解当时民间的风情;墓室的构造让我们更深层次地探索历史印记。

作为五代十国后周时期上党地区典型的官吏大墓,这座古墓十分罕见,空墓留下的种种疑问,为后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猜想空间。

另:网络上说在辽代的张文藻墓中也留有“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这样的文字,是否有人移花接木、以讹传讹的故弄玄虚之举,我不得而知。

本文参考2012年3月4日山西晚报上的一篇报道:《高平农家院,挖出古代豪华空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