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原创:原晋蜀 (二哈·太陽之子):二贤庄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郊区堠北庄镇湛上、暴马、蒋村三村之间的高岗上。是隋末唐初瓦岗农民起义军重要领袖单雄信及单雄忠的故居。单氏双雄行侠仗义,嫉恶如仇,深得百姓拥戴,遂被敬谓二贤,住所改名二贤庄。相传山东好汉秦琼卖马、养病,李密落荒避难的故事发生于此。这里是孕育产生《说唐》 、《隋唐演义》等历史文学名著的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古今前来游览观光者络绎不绝。二贤庄,在文学作品中和当地一些老人中都有“八里二贤庄”的叫法,此叫法据尚进才讲,是因为二贤庄位于古潞州府治西门外八里(隋制,1里约等于今0.5华里)的地方。而这个距离,和今天的上党门距二贤庄的距离(约4华里)也是一致的。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80年代,由国家集体个人筹资兴建的第一期复原工程已基本完工。建成包括二贤中厅、东西配殿、两边厢房、古寨城楼、聚贤亭、怀远亭以及左右门房和围墙等十余项仿古建筑。连同原有旧正厅、拴马唐槐、宋代古柏古碑石刻等胜景,配之新建后的庄前广场、乐台;庄后小桥、流水、高岗的优美环境,使得形若卧虎盘龙,势如丹凤朝阳的二贤圣地,更加显示出殿厅连云、古树参天、高墙壁立,势琚险峻的古寨风貌。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二贤庄并不是一个村子,它是一个独立的,地势明显高出周围村寨的封闭性庄园。尽管缺乏正史和地方志的记载,这种地势作为一种反体制的地方豪强势力的据点,作为一种军事或半军事建筑的依托在事实上是很适宜的。而据当地五六位老年人的回忆,在六七十年前,庄子右面是一条深沟,人称柳荒沟,人们一般避免行走;庄后和庄左是一条不大不小的河,从河滩仰望庄园更是崖壁百丈;庄子前面有一条黄土路可通庄园,从路上往庄上看,除了满眼土崖和酸枣圪针树,什么也看不见。到了当代,站在进庄的路上就能看见那片新修的仿古庄园。老人们更回忆,在那时,二贤庄前还有一座腐朽不堪的老吊桥,吊桥下的沟里没有水,人和牲口可以行走。根据这种记忆描述,二贤庄分明是一个带军事性质的建筑,即便不是单雄信生活年代的形制,也可能有后世的类似人物经营过。然而请到的老人们记忆这个地方最多的却是二贤庄庄前重修过一次的舞台和它作为“二仙庙”的香火繁盛之状,所以说清末至民国是中国历史上民间社团最活跃的时代。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在庄园内,尚进才提示,在新的砖墙外,还保留着一段古老的夯土墙在现有庄园右侧墙外,我们拨开丛生的灌木,便发现了一段两三米高的旧墙,夯土每层厚约13-14公分,然由于夯土建筑在历史上延续年代过长,我们无法据此断定什么。倒是老人们介绍的另一件往事更有些价值。据步马村的老支书讲,上世纪70年代大修大寨田,村民们在平整二贤庄右面二三百米远的那块地时,锄头斫不下去,人们细看发现那是一段绵延很长的夯土。由于庄稼覆盖,我无法见到这段夯土遗迹,但如果此事确凿,至少表明,在历史上的某个时候,二贤庄不仅比今天高,而且规模还要大出很多。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二贤庄之所以得名,之所以牵动后人追寻凭吊,是因为曾居住过著名的绿林好汉、瓦岗义军将领单雄忠和单雄信两兄弟。特别是单雄信,武艺出众,仗义疏财,深孚众望,性格倔强,不屈不挠,慷慨赴难,是一个让人“服气”的历史人物。那么单雄信身世如何?他是怎么到二贤庄的?关于他的那些小说、评书故事真实性如何?根据正史和尚进才搜集到的家谱资料、碑刻资料,现有的线索是这样的:新旧唐书对单雄信均有记述,称他是山东曹州人。山东东明县一位叫单本立的人提供的《单氏族谱总序》和《景字辈总序》也支持了这个说法,并勾勒出单氏家族东迁潞州的概况。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单雄信(581-621)祖籍曹州(山东菏泽),祖父名登,曾助北周宇文氏统一北方,战功卓著,拜护国将军,守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公元579年雄信之父禹袭父职仍守东昌。隋开皇元年(581年),隋将李渊率部攻周,围东昌,单禹与之血战七昼夜,城破后被俘不屈被李渊所杀。单李积怨当由此始。单氏一家由家将保护出逃,不敢在山东久留,辗转来到潞州。很可能当时因单家官宦之家,出逃时携有金银,所以能在潞州盖庄园、置田地,定居下来。而今日所见的二贤庄地形,孤居高岗,不与周围村落接近,也正是隐居避祸之所在。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单氏兄弟二十岁左右,已个个武艺精通,更兼他们豪爽仗义,扶危济困,当地人敬称他们为“二贤”,所居之地后来也就成了“二贤庄”。
二十多岁的单雄信已名噪绿林,成为“七省十三路绿林英雄都头领”。到了今日当地父老称王伯当是单雄信的亲密助手,这是因为好多事务都由他们俩共同决定,称北面的好汉是王君可、史大耐,南面的好汉是黄河上的鲁明星、鲁明月兄弟,西面的好汉是少华山上的齐国远,李如珪等。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37岁的单雄信同王伯当、徐世勣等一起加入瓦岗军,成为这支反隋义军的重要将领,单雄信被任命为左武侯大将军。隋朝旧将李渊从太原起兵后,迅速发展壮大。他们既和义军一同反隋,又与李密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河南的王世充等互相攻击。在瓦岗散将,瓦岗旧部纷纷投唐之际,单雄信率部投靠了反抗唐朝的王世充。公元621年,唐郑交兵,秦王兵进东都,双方大战,秦王曾一度被洛阳军所围,单雄信举枪刺秦王,幸得唐将尉迟恭所救。后王世充向李世民称臣,单雄信单骑突围,血战被擒,及王世充覆灭,虽然李绩等瓦岗寨旧将为其求情,但单雄信仍被处斩。被李世民斩于洛阳渚上,时年41岁。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二贤庄庄内的原有建筑,其中有“二仙庙”和“秦琼养病楼”。据说,依此楼的建筑材料和风格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建筑时间,但它已在1951年被当时的地方政府拆毁,所有材料全部运走盖了长治市大礼堂或长治烈士陵园。

  二贤庄门前右侧原有一株四个成人才能合抱的古槐,一直流传是秦琼曾拴马的树,此树也在1951年被砍倒,运去修大礼堂。树后来用在礼堂的哪些部位,二贤庄周围村庄的人据说还有人记着.庄园院内靠后部位有一个洞穴,解放前的守庙和尚老兴有进去过,说能容二百来人。上世纪80年代新修庄园时洞口被填埋,而到了21世纪,只能看到微凹处和荒草。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二贤庄的东南西三面是蒋村、湛上、步马三个村子,庄子最后的主人何时离开已不得而知,二贤庄就由三村轮流代为经管。庄上原来住着和尚守庙,庙会由三村轮流主办,直至1949年以后这种集民间集会、物资贸易、祈福敬神为一体的活动被当作“封建迷信”禁止。

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尽。无奈之中,牵着他心爱的坐骑黄膘马到西门外的二贤庄去卖。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秦叔宝将黄膘马拴在庄南大槐树下,二贤庄庄主单雄信听说有人卖马,便去相马。秦叔宝早在山东就听说单雄信是一条好汉,只是眼下穷困潦倒,羞于颜面,难以通报真名实姓。偏偏单雄信听说卖马人是济南来的,便请他到府上吃茶,还顺便打听仰慕已久的山东好汉秦叔宝。秦叔宝谎称:“员外打听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闻知他与叔宝是朋友,随即修书一封托交叔宝,并付了马价纹银三十两,外加程仪三两,不在马价数内,还取潞绸两匹相赠。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上党古城二贤庄的故事


却说秦叔宝瞒得了单雄信,却在潞州酒楼上邂逅了另一条好汉王伯当。伯当告知了单雄信,害得雄信到处寻找秦叔宝。后来两位英雄终得相识,单雄信盛情款待,让叔宝在二贤庄精心养病八个月。离别时单雄信为其黄膘马配上了金镫银鞍,并以潞绸、重金相赠,从此二人结下莫逆之交。随后二人在推翻随王朝的农民起义中同仇敌忾,为起义军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业绩。唐朝兴起后,秦琼终身保唐,单雄信则抗唐到底。尽管单、秦二人后来分道扬镳,但患难中结下的兄弟情谊始终如故。<>中的“秦琼建祠报雄信”,说的就是秦琼闻得擒了雄信,飞马来救。走到跟前,头已落地。叔宝抱住雄信的头,跪在地上,悲痛欲绝。后将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阳南门外,起造一所祠堂,名为“报恩祠”,以报潞州知遇之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