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备用文稿二十: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郑重建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麻城东去约10公里,有一座千年古镇,她就是鼎鼎有名的阎家河镇。

奇异山水孕阎河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古代阎河是个河湖交织、山川锦绣的地方。按照《水经注》,“举水出柏举山(今龟峰山),西北流迳蒙龙戍南,又西流左合垂山之水……”的说法,这个源头之水即是从龟峰山关口坳往西北方向流出的河流,在其上游叫“甑山河”,其下游即是“三水湾河”。这条河与来自东北方向的三河在阎河冲击平原汇合后,再次分流冲出了一个古老的沙洲,它就是“永兴洲”。二水分流约一华里后再度合流,擦阎河古镇之东折南而流至阎河古城之下,再右纳东坡河、桃林河之水而出阎河境外。

而三河之水在阎河北面的黄土咀流迳钓鱼台之前,左纳来自横山冲的凤陂溪水与来自九龙山南坡流入龙潭湖后流出之水汇合后南流,再与三水湾之水交汇。上述这些主要的河流汇聚后形成的古河道,就是今天所称的“阎家河”。

历史上阎河境内著名的湖泊及陂堰有:龙湖、阎公陂、凤陂、落叶陂、落鳞陂、石牛冲堰等自然水域,它们为阎河特产“九孔藕”的生长盛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有河网自然少不了津梁桥渡及河港码头。历史上阎河境内的古桥梁有:桃林桥、聚贤桥、红石桥等,河港有梅兴港、杨家港河渡码头有阎家河义渡、阎家河码头、永兴洲码头等,它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正是因了依山傍水的自然因素,阎家河自古就是山货土特产品的交易集散地,当年,阎河古街商铺和永兴洲山货行栈生意兴隆,是麻东首屈一指的商贸重镇。尤其是特产阎河九孔藕和阎河糕饼,至今依然是响当当的地优名品。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阎河境内有许多奇异之山。譬如九龙山,它绵亘于阎河古镇西北,形如九条赤龙纠结缠绕,蔚为奇异壮观的丹霞地貌,成为了大别山地质公园主要景区之一。而所谓“九龙缠鼎”之处,正是麻城境内现存最为古老的唐塔——柏子塔耸立之所。

再如阎河东北三水湾境内的凤凰山,相传古代有人夜过其岭闻凤鸣之音而得名。如今有沪蓉高速铁路和沪蓉高速公路从凤凰山穿腹而过,使这只古老的凤凰有了一飞千里之感。三水湾境内还有“崖窍玲珑的花石崖,每杜鹃花开,红翠交加有若锦屏”(见旧志)。还如阎河东南隅的四望山,它既是阎河古镇的制高点,也是麻城古邑之东俯瞰城区的瞭望哨。

历史上因为这神奇的山水,使麻城古代的“三台八景”有“柏子秋荫”、“桃林春色(亦称桃林春锦)”、“钓鱼台”这三处名胜景观落户阎河古镇。而古代阎河十里夹岸的桃花堤、桃花坞、桃花埠,则让“花县”之名花落麻城。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拾遗寻踪觅古城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阎河是麻城古代遗迹遗址非常丰厚的地方,它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按史志典籍记载,2500多年前阎河即是吴楚“柏举之战”的古战场。当年,吴国渡过淮汭,力破麻东长岭、隘门诸雄关,在举水上源的阎河一带与楚国摆开战场,最终,由孙武、伍子胥率领的吴国军队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例。

东晋永和年间(公元345年)后赵大将麻秋在阎河古城畈筑城以守,“麻城”自此得名。清末黄州同知兼麻城县令郑庆华曾为阎河古城《麻城郑氏宗谱》作序时曰:“信安,环郡皆山……”,其含义表明阎河古城曾经是南梁时期信安县(梁武帝普通七年置)的县治所在地。而上文所引《水经注》中出现的“蒙龙戍”,则是阎河古镇在1500年前作为军事要塞存在的最好注脚。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隋开皇18年(公元579年)改信安曰“麻城”,麻城县这个建置从此正式进入了历史的视野。

对古城畈上的“古城”,有人质疑它并非古代麻城县治所在地。理由是2004年麻城城区出土了一座宋代钱窖,发掘铜钱达1700余公斤,其中最晚年号为南宋淳熙铜钱。由此推测南宋端平年间县治避迁麻东什子山之前,麻城邑治应在今麻城老城区。此说固然有理,但值得注意的是,唐德宗年间修建的柏子塔,为何正处在阎河古城的本初子午线上?此塔虽因民间传说被蒙上神秘色彩,但当初建设者若不是从邑城风水格局上考量,柏子塔可能就不会与古城建在同一子午轴线上了。至于麻城县治究竟何时从古城畈迁出,我们期待着将来有更多的考古新发现。

至于阎河古镇的前身——阎公城,应当是唐高宗时麻城籍洪州太守阎伯屿在他解甲归田后修筑的,因此,阎公城的问世,至少比柏子塔的问世早一百年左右。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灿若星辰说人文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阎河是一方人文厚土。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顺着时光的河流,去追寻历代阎河名人的遗踪。

阎伯屿,这个与阎家河血脉相连的标志性人物,因有专文详述其生平事迹,这里恕不赘述。但在三水湾河口北岸有一座古墓葬,有人说是阎伯屿墓,而1985年此墓被麻城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其为“虾形地塆墓葬”,形制应属汉代石椁墓,其气势当为王公贵族下葬的规制,因此墓破坏严重,至今没有考古结论。而按麻城县志载,阎伯屿墓亦在三水湾境内,且与“孟学士墓”遥遥相对,这两座墓葬是否幸存就不得而知了。

虞集,是南宋左丞相虞允文五世孙,为元代著名学者、诗人,相传他的墓葬就在阎河境内,他的一支后裔至今生活在阎河。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生活在阎河古城的郑氏家族,聚族而居达六七百年,其一至三世祖郑亨、郑和、郑绥,曾为元代麻城的百一、千一、万一总管,是麻城元代货真价实的名门望族。明朝定鼎后,郑氏家势虽有衰落,但其家族的另一脉更姓为梅的后裔,则迅速跻身于麻城四大望族的行列,这就是梅吉、梅国桢、梅之焕家族。

最值得一提的是生活在阎河的曾氏家族,他们在明代科考中被称为“古城畈曾”。曾氏始迁祖曾斌于元末聚众在四望山结寨以守。之后,他的一脉后裔就此定居阎河。明景泰四年,其族曾启以经魁跻身士林,此后其子孙相继14人中举,其中有进士3人。曾启长子曾大贤为成化十年举人,官学正;次子曾大有弘治二年解元,弘治六年进士,官布政使;季子曾大显,弘治十四年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官参议;大显之子曾烶,嘉靖元年举人,嘉靖二年成进士,官参议。曾几何时,曾氏家族在乡间建有三座科举牌坊:乌府坊、黄门坊、科甲传芳坊。朝廷为表彰曾氏,特在阎河境内特设一个行政机构——“曾户长区(念kui)”享有免除有关赋税及劳役的特权。及至清代,曾氏还产生过一位翰林学士,他就是康熙四十四年举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曾谨。

明万历间,曾氏出了一位著名隐士——曾镇,别号“石洞道人”。他本在龙湖书院向李贽和耿定向等名人求学,后耿李之间因理念不同而交恶,曾由此看破红尘,携老妻遁入九龙山石洞隐居至终老。梅之焕与刘侗曾分别为他撰文作纪。他的友人徐家麟(诗人,阎河石桥湾人)曾赋石洞八景诗作纪,其诗题分别为:晴峦叠翠、石涧流泉、竹雨含烟、秋月穿林、庭桂飘香、松涛夜声、悬崖积雪。这些诗,既表现了归隐者远离尘嚣的心境与环境,也勾画了九龙山优美的四时风景,堪称诗歌里的上乘之作。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龙湖芝佛耀神州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阎河龙湖在1970年代因移河改道被填塞而成“万亩大平畈”,但400余年来,龙湖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却始终闪耀着熠熠光芒。

龙湖开发者明琼州太守周思久,字柳塘,别号石潭。当年解甲归田后,本在麻城水西门建有私家园林“缘仁馆”,并在其中创设立了辅仁书院。但当他赏过龙湖美景之后,决然不惜斥巨资打造这处有奇山异水的乡间园林。他先是依山傍湖建了一座“寒碧楼”,同时还在那里建了一座芝佛寺,该寺在建设过程中,因开基时挖出一支长成了佛像模样的灵芝,故取寺名为“芝佛”,芝佛寺落成后的首任主持即是无念禅师。后来,前姚安太守福建人李贽来此著书讲学,于是,龙湖掀起了思想文化风暴而名声大噪,不仅麻城名士趋之若鹜,天下名流亦纷至沓来,一时间,阎河龙湖俨然成为神州大地上思想文化及学术交流的“暴风眼”。

如今,社会步入了信息化时代,麻城研究李贽思想文化的爱好者层出不穷。而古镇阎河的社会经济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十里桃林春锦如今成了万人空巷的“桃花节”会大舞台,阎河九孔藕也让整个阎河“荷香飘千里,莲动起欢歌”!

龙腾凤舞的锦绣阎河,让今日神州刮目相看!

2020年3月8日写于麻城城南退思居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郑重建,1954年生于汉口,本科学历,系麻城市第一中学退休教师,麻城市作协名誉主席、湖北省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长期致力业余创作,有小说、散文、故事、报告文学、曲艺、剧本、文史研究类作品百余万字在公开刊物发表。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

备用文稿选

策划:金仕善△熊明修

顾问:毛正秋

撰稿者 :(以供稿先后为序)史宏友、李文涛、刘宏、樱子、杨恩义、李向农、邵德艾、傅光明、周杰民、金仕善、郑重建⋯⋯添加中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编者语:在金仕善老师和熊明修老师的精心策划下,在各位编写老师的努力下,《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备用文稿选陆续完成,编发进行中。《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备用文稿选已编发如下:

1.樱子/福田河镇与福白菊

2.刘宏/《金瓶梅》作者是麻城丘长孺

3.史宏友/麻城明代进士县

4.史宏友/九龙山和柏子塔

5.李文涛/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6.李文涛/余诚与辛亥革命

7.杨恩义/两弹一星功臣彭桓武

8.李向农/麻城孝感乡文化园

9.邵德艾/《洪湖水浪打浪》与麻城的故事

10.傅光明/敦煌莫高窟与麻城人王圆箓

11.李文涛/麻城人阎伯玙与《滕王阁序》

12.李文涛/麻姑的传说

13.史宏友/麻城百科全书一一《麻城文化丛书》揽要

14.周杰民/麻城蔡家山窑陶瓷

15.李文涛/梅之焕的传说

16.金仕善/周恩来总理1958年在麻城

17.邵德艾/闪闪红星与麻城的故事

18.史宏友/人如其名严立三

19.史宏友/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

20.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