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伊稚斜是個怎樣的人?

史事春秋


在閱讀漢朝歷史或者看有關漢朝的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遊牧民族的身影,那就是匈奴,而伊稚斜單于是匈奴的部落首領。

伊稚斜公然發動了政變,將自己的父親殺死,伊稚斜單于本來是軍臣單于之弟,軍臣單于死後,他打敗了王位繼承人,奪取了王位。

伊稚斜之前在位的匈奴首領單于都是對漢朝很友好的,因此在漢武帝之前的皇帝對待匈奴都是儘量和平,有的時候即便匈奴南下搶劫漢朝邊境的城鎮。

漢朝的皇帝也是採取懷柔政策,為了不和匈奴起衝突,當時還將漢朝皇室的女兒嫁給匈奴首領,避免兩國起干戈,因此一直延續著匈奴和漢朝的和平的局面。

而到了伊稚斜繼位以後,由於當時的匈奴軍中大多數都是好戰分子,不滿於之前單于的和平政策,因此對伊稚斜很擁護,伊稚斜一直有很大的野心,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有機會帶兵南下,征服漢朝所有土地。

因此匈奴部落在這位好戰的伊稚斜單于的帶領下,經常南下掠奪漢朝的城鎮,漢朝本來想和伊稚斜和親,但是沒料到伊稚斜根本不買賬,還把漢朝送過去和親的公主給活活燒死了。

伊稚斜狂傲的態度,徹底激怒了當時漢朝的在位皇帝漢武帝,漢武帝也決定了要開始大規模反擊匈奴,派衛青和霍去病數次出兵打擊伊稚斜單于。

從公元前133年的馬邑之謀到公元前121年的河西之戰,十二年的戰爭徹底扭轉了漢朝和匈奴兩方的攻防格局,在衛青和霍去病兩名天才將領的指揮了,迅速奪取了河南、河西兩塊軍事要地,將匈奴的勢力驅趕出了漠南。

而當時的伊稚斜帶領的匈奴部落,雖然不斷髮動報復性戰爭,但是缺乏明確的戰略方針,沒有根本上改變被動的局面。

為了徹底擊敗伊稚斜,漢武帝在公元前119年發動了漢朝和匈奴戰爭史上最規模空前的大決戰漠北戰役。

這場戰役是衛青和霍去病軍旅生涯的巔峰之戰,漢軍投入兵力達三十萬,大漢帝國以傾國之兵力北征,匈奴伊稚斜單于為了避鋒芒,主動後撤到大漠以北,匈奴戰士爭先恐後逃竄,軍心大亂,衛青抓住機會,縱兵追擊,匈奴傷亡慘重。

經過這次失敗,匈奴勢力從此退出了河套以其以西一帶,公元前114年(漢元鼎三年),伊稚斜單于死。


小聰歷史客棧


在《漢武大帝》裡,鳴鏑所指,萬箭齊發。”鳴鏑響箭”幾乎成為了伊稚斜單于兇殘性格的標籤。


但實際上真正的“鳴鏑響箭”的主人,並不是伊稚斜。他真正的主人是匈奴的第二代單于冒頓單于。而響箭的真實名稱為“冒頓鳴鏑”。

匈奴一開始在草原上勢力很小,冒頓單于正是利用了“鳴鏑”,強化了族人對自己的服從性。他的“鳴鏑”射向哪裡,匈奴士兵的箭就要毫不猶豫地射向哪裡,否則殺無赦。最終他把箭射向了自己的父親——匈奴的第一代單于頭曼單于。然後自立為單于,打敗了東胡,開創了草原霸業。


但是冒頓單于這種“憑實力當單于”的優秀傳統也被後來的匈奴單于們繼承了下來。

歷史上,伊稚斜單于實際上也是一個非常有野心,並且有能力的匈奴單于。他學冒頓單于一樣,殺了自己的哥哥,奪了自己侄子於單的單于位子,原本也打算大幹一場,但是他生不逢時,偏偏碰上了漢武帝劉徹。

伊稚斜原本是匈奴的左谷蠡王。他的哥哥軍臣單于(《漢武大帝》說軍臣單于是伊稚斜的父親,是為了嫁接“冒頓鳴鏑弒父”的故事。)和漢朝一直保持著相對“友好”的關係。

這其實並不是軍臣單于有多友善,而是當時的漢朝南邊有漢朝的南方有閩越國,匈奴的西方有月氏國。這些國家也在相繼坐大,如果漢朝和匈奴之間相互打起來,這些小國便會趁虛而入。


但是隨著軍臣單于慢慢變老,局勢實際上也在進一步發生變化,漢朝經過幾代人休養生息,已經變得比以前更為更為強大。而且漢武帝劉徹即位,大漢國內形勢穩定。

而匈奴內部卻陷入了繼承權之爭的大分裂。軍臣單于死後,伊稚斜打敗了王位繼承人、軍臣單于的兒子於單,自立為單于。

逼得於單投降了漢朝,漢武帝封之為涉安侯,但是幾個月後,於單卻病死了。伊稚斜單于因為怨恨漢朝接納於單,於是屢次派兵到代郡、雁門、定襄、上郡等地劫掠。漢武帝先後派遣衛青、霍去病等對匈奴進行了進攻。


在於單死後的12年後,匈奴元氣大傷,伊稚斜也死了,他的兒子烏維單于繼位。匈奴勢力從此退出河套及其以西一帶,稱為“漠北匈奴”。


炒米視角


伊稚斜是漢武帝時期的匈奴單于,因為電視劇《漢武大帝》的熱播。許多人認識了這位和漢武帝進行了多次交手的匈奴單于,但是這部電視劇對他的歷史進行了改編和加工,特別是套用了他爺爺冒頓單于的歷史在他身上。使人們對他歷史產生了誤讀,這裡我們就從正史對他的記載來分析他的真正面目。

匈奴版“靖難之役”:叔奪侄位

在《漢武大帝》中對伊稚斜最大的改編就是將伊稚斜變成了軍臣單于之子。而正史的記載中,伊稚斜應該是軍臣單于的弟弟。

  • 匈奴四號人物:根據《史記匈奴列傳》的記載,伊稚斜是君臣單于的弟弟,在軍臣單于時期受封左谷蠡王。根據記載,匈奴單于之下,設置左賢王、右賢王、左谷蠡王和右谷蠡王並稱“四角”。都是匈奴最高級別的官員和貴族,大都由匈奴單于子弟出任,而伊稚斜的身份出任左谷蠡王是顯然符合匈奴官制的。因此伊稚斜就是當時僅次於軍臣單于和左右賢王的匈奴第四號人物。

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自如左右賢王以下至當戶,大者萬騎,小者數千,凡二十四長,立號曰“萬騎”。諸大臣皆世官。而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最為大,左右骨都侯輔政。諸二十四長亦各自置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封、都尉、當戶、且渠之屬。《史記匈奴列傳》
  • 叔奪侄位:而伊稚斜第一次出現在史書記載中,就是君臣單于死後,身為左谷蠡王的他起兵自立為單于,並且攻破軍臣單于之子於單。而戰敗的於單逃入漢朝並歸降,漢武帝封於單為涉安侯,但很快於單就死了。從這個歷史記載看,伊稚斜發動了一場匈奴版的“靖難之役”,他發兵奪了侄子於單的單于之位。這場奪位內亂使匈奴產生了一定的混亂,據《史記大宛列傳》中記載,這場內亂時正值張騫第二次被俘虜扣留在匈奴之時,他正是借匈奴的這場奪位內亂才利用混亂逃回漢朝。

其後冬,匈奴軍臣單于死。軍臣單于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為單于,攻破軍臣單于太子於單。於單亡降漢,漢封於單為涉安侯,數月而死。《史記匈奴列傳》留歲餘,還,並南山,欲從羌中歸,復為匈奴所得。留歲餘,單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國內亂,騫與胡妻及堂邑父俱亡歸漢。漢拜騫為太中大夫,堂邑父為奉使君。《史記匈奴列傳》

擴大戰爭的強硬派

伊稚斜自立為單于之後,與漢朝敵對的狀態沒有改變,而且相較於已經在單于之位上坐了三十多年的哥哥君臣單于。伊稚斜是一個更加強硬的單于,他一上臺就擴大入侵漢朝的規模,採取更加強硬的策略。

  • 喪師失地:在軍臣單于死前一年,漢武帝派遣衛青等人收復了河套地區。這是漢匈戰爭以來漢朝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自冒頓單于在秦末漢初重新控制河套地區以來,河套地區一直是匈奴威脅中原的一個戰略基地,而公元前127年,衛青率軍發起河南之戰收復河套地區,設置朔方郡。對匈奴而言這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恥辱,畢竟從冒頓單于開始,他們已經幾十年沒有喪師失地了。

  • 瘋狂報復:伊稚斜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登上匈奴單于之位,為了扭轉頹勢,懲罰已經敢於主動攻擊匈奴的漢朝人,他決心擴大戰爭規模,以強硬的手段作為失去河套地區的報復。因此他一上臺的公元前126年夏、秋兩季都向漢朝發起進攻,第二年再次從代郡、定襄和上郡三個方向各派出三萬騎兵入侵,這也是自漢文帝十四年,伊稚斜的父親老上單于派遣十四萬騎入侵蕭關以來最大規模的入侵行動。

伊稚斜單于既立,其夏,匈奴數萬騎入殺代郡太守恭友,略千餘人。其秋,匈奴又入雁門,殺略千餘人。其明年,匈奴又複復入代郡、定襄、上郡,各三萬騎,殺略數千人。匈奴右賢王怨漢奪之河南地而築朔方,數為寇,盜邊,及入河南,侵擾朔方,殺略吏民其眾。《史記匈奴列傳》

伊稚斜一上臺就加大入侵頻次,也擴大的入侵的規模,一次性出動九萬騎兵分三路入侵的行動是他哥哥君臣單于在位三十多年中都沒有出現過的。這也足以證明伊稚斜是匈奴強硬派的領袖,他一上臺就代表著匈奴對漢朝的強硬對抗政策的擴大和加強。

生不逢時的單于

伊稚斜很強硬,但可惜他的對手漢武帝更強硬。本來漢武帝就沒有打算與匈奴和解,徹底解決匈奴問題一直是他的夢想。在伊稚斜上臺之前,他就已經主動進攻匈奴,如今伊稚斜上臺後展開瘋狂報復,漢武帝必然不會善罷甘休,於是漢匈之間的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最終演變成漢匈主力決戰。

  • 從公元前124年開始,漢武帝加大了對匈奴的主動攻擊力度,先是派遣衛青率軍十餘萬出征朔方,擊潰匈奴右賢王。同年秋,伊稚斜再次派兵攻擊代郡作為報復,但是此時匈奴出兵只有萬餘人,可見匈奴的實力已經大減,無力發動大規模的入侵行動了,此後漢軍開始頻頻主動進攻。

  • 公元前123年,衛青再次領兵十餘萬從定襄出擊,大敗匈奴軍隊,斬首俘虜匈奴一萬九千多人。匈奴實力再次受損。但是此戰中伊稚斜俘獲了在漢軍中效力的匈奴人趙信,伊稚斜接受了趙信的建議採取遠遁漠北的方式來躲避漢軍的主動出擊。讓缺乏遠征能力的漢軍無法有效打擊匈奴,而匈奴則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可以繼續襲擾和寇邊。但這也反映了此時的伊稚斜已經沒有和漢軍正面“硬剛”的實力了。

  • 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領兵萬騎出擊隴西,斬首俘虜匈奴一萬八千人。同年夏天霍去病再次出擊,又斬首俘虜三萬。這一年秋天,匈奴渾邪王又率眾四萬投降漢朝。至此河西一帶的匈奴實力全面瓦解。

  • 到了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為了破解趙信為伊稚斜定下的遠遁漠北的策略。採取用硬實力壓制的方式,籌集了眾多的兵馬錢糧,主動越過大漠攻擊匈奴核心區域。這也是漢匈之戰的主力大決戰,伊稚斜的單于主力被衛青大敗,只帶了百餘人逃出。

漠北之戰後,伊稚斜的單于主力實力大減,匈奴在這場漢匈對決中徹底失敗,從此匈奴再不敢跨過大漠,史稱“漠南無王庭”。伊稚斜可謂生不逢時,空有重現昔日輝煌的雄心,但是面對雄才偉略的漢武大帝,他屢屢失敗,特別是西漢帝國幾十年休養生息國策帶來的強大綜合國力是他無法抗衡的。

舔舐傷口的晚年

在漠北大戰中慘敗的伊稚斜再也無法維持自己的驕傲和強硬,於是他派遣使者到漢朝來尋求和親,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結束這場戰爭。

雖然最終這場議和因為漢朝提出的條件讓伊稚斜無法接受,雙方沒有達成和議,但是漠北大戰消耗了西漢帝國眾多的資源,特別是天才將領霍去病的英年早逝,漢匈之間事實上已經停戰。

而讓匈奴帝國從強盛走向低谷的伊稚斜依靠自己的能力仍然控制著帝國沒有崩潰。據史料記載,漠北之戰中,率領數百人逃跑的伊稚斜一度與匈奴單于本部失去聯繫,匈奴右谷蠡王以為伊稚斜已經死了,於是自立為單于。後來伊稚斜找回本部,右谷蠡王主動歸還單于之位。此後伊稚斜仍然在單于之位上坐了五年,而且順利讓自己的兒子烏維接班。由此可知慘敗之後的他仍然可以控制匈奴帝國。


圍爐品茗人


伊稚斜單于雖奪取了王位,但匈奴已非昨日全盛



《漢武大帝》中的伊稚斜

自公元前16世紀夏朝滅亡後,夏後(國名)的一支後裔逃到北方,吞併其他部落之後成為匈奴族開始,這支古代遊牧民族集團的全盛時期是公元前209—公元前128年。

伊稚斜單于的前任,即軍臣單于死於公元前126年,而伊稚斜是打跑了王位繼承人軍臣單于的兒子,這才當上匈奴王的。



《漢武大帝》中的伊稚斜

根據史載,這個時期已不復當年了。匈奴在西漢初期可岀夠風頭,況且能讓漢高祖劉邦吃苦頭,並忌憚三分的也可稱強大。

漢武帝時期,明面上漢匈開始了真正和平時期,暗地裡漢武帝早已下定決心反攻匈奴,一雪前恥同時滅掉大漢帝國的心腹大患。

緊鑼密鼓安排周全之後,便開始對匈奴的反攻,衛青、李廣領命開始正式宣戰。



衛青 李廣 霍去病 出征匈奴示意圖

大漢王朝此時已經變得強大起來,不可一世的匈奴早就拿捏不住了,伊稚斜單于就在這個時期奪權上位,難道不是“生不逢時”嗎?

後來,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等,歷史上留有英名的這些人,生生將匈奴趕岀了中原,而屬於匈奴的國土幾乎全淪為漢朝領土。

此後,伊稚斜單于所帶領的匈奴,再沒有能與大汗分庭抗禮的能力。

漢武大帝

伊稚斜單于是改寫歷史的人

據史載,匈奴軍臣單于死了之後,伊稚斜打敗王位繼承人,即軍臣單于的兒子於單,奪取了王位。

那麼於單去了哪裡?

據文獻記載,他向漢朝投降,漢封他為涉安侯,但在這幾個月後便去世了。



《漢武大帝》中的伊稚斜

這說明,假若伊稚斜單于沒有搶奪王位,繼承人於單即位後,投降漢朝的可能性非常大,那漢匈真正的和平時期最起碼要提前十幾年。

所以,伊稚斜單于就是一個當王“生不逢時”,卻改寫了漢匈戰爭史的匈奴王。


果笑


首先伊稚斜是一名通過武力奪得王位的謀逆之臣;而且伊稚斜還是一名殘忍嗜殺的君主;更是一名野心勃勃的君王。現在現代的角度來看的話伊稚斜就是一名狼心狗肺之徒,雖然有一定的報復和能力,但是做出的事情都是慘絕人寰的。不過兩千多年前的社會情況畢竟和現代不同,至於伊稚斜到底是不是狼心狗肺就因人而異了。


伊稚斜謀奪匈奴王位

匈奴就是北方的遊牧民族,秦始皇費了很大功夫修建的萬里長城就是為了抵禦匈奴來犯。由於匈奴屬於遊牧民族,所以他們相對落後一點,但是文明的落後不代表武力的落後,他們個個能騎善射,用來打仗是再好也不過了,因此即便是強大的秦朝對真夠也是十分忌憚的。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匈奴逐漸強大了起來,侵佔了大漢很多的領土。不過漢景帝時期無為而治,於是就和當時的匈奴大單于握手言和,加之漢朝和親,匈奴和漢朝一直沒有大的衝突。大單于死後傳位給了軍臣單于,軍臣單于死後傳位給了自己的兒子,而伊稚斜是軍臣單于的弟弟,他發兵打敗了自己的侄子,自己自立為伊稚斜單于。所以伊稚斜是個篡逆之臣,他來位不正!


伊稚斜大力侵漢

伊稚斜之所以可以奪得單于之位,匈奴的主戰派是立了很大的功勞的,正是由於主戰派對軍臣單于和親政策的不滿,所以他們才會擁立主戰派的伊稚斜奪得王位。但是伊稚斜在位時期匈奴已經是國力不如以前了,但是依然擋不住他侵略別國的野心。

伊稚斜上位之後就對漢朝開戰,漢武帝最開始還想急需求和,和匈奴繼續建立和平共處的關係,但是伊稚斜哪裡同意,這激怒了漢武帝,於是漢武帝一生致力於消滅匈奴,在幾次征討匈奴之後匈奴只得逃亡北方的草原地帶,史稱匈奴北遁。野心勃勃的伊稚斜最終被漢武帝摧毀了他開疆擴土的美夢。


伊稚斜殘忍嗜殺

伊稚斜對自己的侄子以及反對自己的人非常殘忍,對他們斬盡殺絕。當然這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奪權之爭就是你死我活的,你不殺別人,自己就可能被別人給報復,歷朝歷代參與王位之爭的人都是如此。

但是伊稚斜對待很多無辜的人也是殘忍無比的。漢武帝為了和匈奴重修和好,於是就送一位公主如何匈奴和親,伊稚斜非但不同意,還活活的燒死了這位漢代公主,真的是太殘忍了。兩國交戰尚且不斬來使,何況是一位和親的公主呢?你不同意已經打了漢朝的臉了,所以伊稚斜殘忍嗜殺。

所以伊稚斜是一名非常殘忍而且有野心勃勃的人,為了利益不惜殺害自己的侄子以及反對自己的人。


唐朝的長老


話說,匈奴伊稚斜單于是一位合格的草原帝國領導人,他的威望和能力都是不錯的,並沒有什麼大的過錯,他延續了匈奴一貫的對漢政策――對漢強硬!匈奴在他統治時期囯勢之所以大幅衰弱是因為點太背,運氣太差,遇到了衛青,霍去病這兩位出了名的猛人

倒黴蛋伊稚斜單于劇照

伊稚斜本為匈奴左谷蠡王,當時衛青帶兵擊敗臣服匈奴的樓煩,白羊王,奪取河套地區,漢朝在此設朔方郡,這是匈奴人對外作戰的第一次大敗,可謂是晴天霹靂!老單于受不了打擊撒手人寰,趁著軍臣單于去世,太子勢弱,伊稚斜帶兵擊敗太子於單奪取單于大位,這在草原上沒有什麼道德問題,當年冒頓那可是弒父殺光了兄弟啊,可見一個兇狠的民族選擇領導人的方法也比較兇狠。伊稚斜不過是繼承了其一貫的傳統而已,於單這孩子也命苦,南下降漢,沒幾個月就死了。但當了單于的伊稚斜並不幸福,運氣太差,南方的漢朝將星衛青已經崛起,後來的霍去病更是光亮劃破長空。

  • 伊稚斜的能力還是很不錯的

用人不拘一格

趙信者,故胡小王,降漢,漢封為翕侯,以前將軍與右將軍並軍分行,獨遇單于兵,故盡沒。單于既得翕侯,以為自次王,用其姊妻之

《孫子兵法用間篇》上說伊尹在夏,呂尚在殷,說的就是知道敵方情況的降人的重要性。伊稚斜能夠重用趙信這種兩邊投降的人,並封為自次王,可見其胸襟氣度不凡。趙信也投桃報李向單于獻計曰“教單于益北絕幕,以誘罷漢兵,徼極而取之,無近塞。並幫助匈奴在漠北修築趙信城,但漢武帝鐵了心要匈奴的命,這條計策雖然最終沒能使匈奴擺脫漢軍的打擊,也最終給漢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二 情報系統強於漢朝

漢庭準備發動漠北之戰,匈奴竟然及時得到消息,並做出相應的部署

其明年春,漢謀曰“翕侯信為單于計,居幕北,以為漢兵不能至”。乃粟馬發十萬騎,私從馬凡十四萬匹,糧重不與焉。令大將軍青、驃騎將軍去病中分軍,大將軍出定襄,驃騎將軍出代,鹹約絕幕擊匈奴。單于聞之,遠其輜重,以精兵待於幕北。

他們是怎麼知道的?

用兵之法符合古之名將,致人而不致於人,以弱擊強,以眾暴寡,

漢軍路線,部署,兵力分配,竟然一清二楚,並針對性的用死間之計,將戰力相對較強的霍去病路支向東,以左賢王部與其周旋,伊稚斜親率主力與相對較弱的衛青部決戰,

漢大將軍衛青劇照

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將軍青、驃騎將軍去病將各五萬騎,步兵轉者踵軍數十萬,而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驃騎。驃騎始為出定襄,當單于。捕虜言單于東,乃更令驃騎出代郡,令大將軍出定襄。

從後來的情況看,這個被捕的匈奴人可能是故意被捕的,他的使命顯然就是為了帶給漢朝“單于在東方”這個假消息。而伊稚斜本人則在西方幕後靜靜的等待最好的出擊方向和時機,

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劇照

四 以逸待勞

在漠北以大量精兵待衛青部被霍去病挑剩下的四萬人馬(李廣趙食其帶走一部分並且皆失期)

趙信為單于謀曰:“漢兵既度幕,人馬罷,匈奴可坐收虜耳。”乃悉遠北其輜重,皆以精兵待幕北。而適值大將軍軍出塞千餘里,見單于陳兵而待,乃以武剛車環繞為營,縱五千騎當匈奴。

以上可見伊稚斜用兵狡猾狠辣,有冒頓遺風,可是此時的漢軍部隊無論是軍隊紀律,還是武器裝備,豈是鳥聚而獸散,茹毛飲血的匈奴可比的,打硬仗惡戰匈奴人是比不過漢軍的,再加上不世出名將衛青的精心打造,在兩路失期的情況下,衛青帶領著漢朝二流軍團(霍去病挑剩下的)與匈奴大軍大戰一天不落下風,趁著天黑大風起,尚有餘力縱奇兵抄匈奴左右翼。

匈奴亦縱可萬騎。會日且入,大風起,沙礫擊面,兩軍不相見,漢益縱左右翼繞單于。

伊稚斜見漢軍戰力強大,匈奴沒有取勝的希望,不得已丟下大部隊潰圍而去,不要以為丟下大軍跑路是一件無恥的行為,事實上對一個國家領導人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決定,試想,如果伊稚斜被漢軍俘虜,或者戰死沙場,匈奴帝國的命運會怎樣――消亡,分裂。投資學上說及時止損是一件大智慧,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斷臂求生呢?

單于視漢兵多,而士馬尚彊,戰而匈奴不利,薄莫,單于遂乘六,壯騎可數百,直冒漢圍西北馳去。時已昏,漢匈奴相紛挐,殺傷大當。漢軍左校捕虜言單于未昏而去,漢軍因發輕騎夜追之,大將軍軍因隨其後。匈奴兵亦散走。遲明,行二百餘裡,不得單于,頗捕斬首虜萬餘級,遂至窴顏山趙信城,得匈奴積粟食軍。軍留一日而還,悉燒其城餘粟以歸。

此戰匈奴損失慘重,趙信城也被焚燬,匈奴大眾以為伊稚斜戰死,右谷蠡王自立為單于,後來伊稚斜歸來,右谷蠡王自去單于號歸於伊稚斜,按理說在有奪權傳統的草原右谷蠡王沒有必要在歸還單于號,這說明伊稚斜有威望和手段。

此戰過後伊稚斜並沒有急於復仇,他認清了和漢朝的差距,儘量約束屬下不要跟漢軍交鋒,從而避免損失,並足以維繫匈奴對西域的霸權,在餘下的歲月裡一直致力於恢復匈奴的實力,扣留漢朝使者並儘量勸降,學習漢軍的優點,到他去世時,匈奴有所回覆,這些做法都是比較值得肯定的。

最後想說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既生伊稚斜,何生衛青霍去病!


閱史銘心


在他手上,匈奴人從強盛走向衰落;在他手上,匈奴人陷入了內亂。

匈奴人的襲擾

按照《史記》記載,伊稚邪是軍臣單于的弟弟,他擔任的是左谷蠡王,他起兵攻打軍臣單于的太子於單,才得以繼承單于之位。於單于是投降漢朝才得以倖存,但是於單投降漢朝幾個月後,就病死了。伊稚邪由於是發動軍事兵變得以上位,這種政治人物最喜歡的就是發動對外戰爭,在伊稚邪成為單于後,發動了對於漢朝的大規模襲擾運動。

在公元前126年,匈奴數萬騎兵進攻代郡,殺代郡太守恭友,擄掠千餘人。此後在秋季,匈奴再次攻入雁門郡,殺略千餘人。在公元前125年,匈奴攻入代郡、定襄、上郡,各自三萬騎,殺略數千人。匈奴的襲擾使得大漢王朝做出了反擊,漢匈戰爭正式打響

漢匈戰爭

公元前124年,漢軍出塞,分三路:車騎將軍衛青將三萬騎出高闕;蘇建為遊擊將軍,李沮為高弩將軍,太僕公孫賀為騎將軍,李蔡為輕車將軍,皆領屬車騎將軍,俱出朔方;李息、張次公為將軍,俱出右北平。

漢軍出塞,大敗匈奴右賢王,俘虜右賢王座下裨王十餘人,匈奴人一萬五千餘人,牲畜數十百萬。但是匈奴不服,匈奴萬騎進入代郡,殺都尉朱英,俘虜千餘人。

公元前123年,二月漢軍再度出塞。衛青出定襄,擊匈奴,斬首數千級而還。四月衛青隨即再出塞,擊殺一萬餘人。到了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徵戰河西,摧毀了匈奴的西方勢力。《資治通鑑》記載:霍去病擔任驃騎將軍,帶著一萬騎兵從隴西出發攻擊匈奴,歷五王國,轉戰六日,過焉支山一千餘裡,殺折蘭王,斬盧侯王,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獲首虜八千九百餘級,收休屠王祭天金人。

在此後的漢軍大出塞中,霍去病經過居延,小月氏,到達祁連山,一戰俘獲單桓、酋塗王,匈奴相國、都尉以眾降者二千五百人,斬首三萬二百級,俘虜裨小王七十餘人。

這一年,伊稚邪對於西方的匈奴人被霍去病打擊的太狠,想要召集休屠王,渾邪王治罪,結果觸使兩人投降漢朝。從此河西被漢朝征服,匈奴的兵禍少了很多。

在公元前119年,漢朝發動了對於匈奴的大戰,衛青和霍去病出塞,衛青在墓北遭遇伊稚邪,伊稚邪在和漢軍的交戰中,心生畏懼,最後逃跑,票騎將軍逾居延,過小月氏,至祁連山,這一戰漢軍斬首一萬九千,匈奴大敗,衛青到達窴顏山趙信城,全軍食糧,火燒趙信城。

霍去病俘虜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斬獲七萬四百四十三級。

伊稚邪單于在逃奔之後,當時的匈奴人甚至覺得伊稚邪死了,右谷蠡自立為單于。此後伊稚邪病死,他死之後,匈奴開始陷入內亂,匈奴也是在此之後陷入了衰落,歷史上匈奴除了東漢初年的迴光返照,此後陷入了沉寂,五胡亂華時的劉淵甚至都是休屠後裔。


人者仁義也


他是一個六親不認、兇狠殘忍、鐵血無情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的傢伙,這點從他殺父篡位就能看出來。

並且還是一個好戰分子,經常騷擾漢朝,還野心勃勃他最大的願意就是征服漢人,讓漢人的土地成為他的馬場。

還不接受漢朝的合親,把漢朝的合親公主給活活燒死了,最後終於在漢武帝的雷霆之怒下走向滅亡。


阿杜談古論今


首先,從他殺兄篡位這件事上就能看出來,是一位殘忍角色,為了自己的目的肯定會不擇手段。

其次,伊稚斜還是一個好戰分子,而且有非常大的野心。他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有一天可以帶兵南下,征服漢朝所有的土地。


海學390


西漢強敵伊稚斜單于,草原梟雄之一,他是匈奴前任軍臣單于之弟、在軍臣單于死後,他發兵擊敗了自己侄兒軍臣單于之子奪得了單于之位,威風一時。後被漢武帝得力大將衛青、霍去病擊敗,並死於漢軍之手,匈奴也遭重創遠遁漠北再無力與西漢抗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