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灸經綸》引言,斷句註解

嘗聞古之醫者,識天時、知氣運、通四診之精微,熟諸經之奇正。洞見垣一方人,神乎伎矣。故自靈素【1】傳書,但其書有論無方,特示人以大經大法,令心領而神悟。惟針灸之治,語焉必詳,以針灸有定穴,不得不辨明經絡,指示榮俞【2】,使後之業此者得按經而取穴也。以是知古聖人其用心之細而立法之密歟。夫針灸由來久矣,靈樞為針灸之宗本,自後明醫輩出。殆且百家如扁鵲、倉公、張機、元化以及東垣河間丹溪【3】,諸賢此皆名之最著者,無不各有著述,發明先聖之經義。秦漢而下,代有傳人,至明有越人張會卿【4】集諸家之要旨著為類經,而針灸之學益顯,然猶有未盡者。惟我國朝纂宗鑑一書,為醫林之總彙,如眾水之歸宗。其言針灸,審穴分寸的無差謬,誠哉卓越千古。惜醫流學焉者,寡治針者百無一二治,灸者十無二三,惟湯液之治比比皆然是。豈湯液易而針灸難歟?非也。凡人受天地之氣以生,莫不具有經絡臟腑。其中病也,或在經在絡入腑入髒,則必待明經絡臟腑者方可以去病。豈為湯液者可舍經絡臟腑而別為治乎?吾知必無是理也。然則何為治此者多而習彼者寡?蓋以湯液之治易於藏拙,其用柔而取效可緩,即彼讀湯頭、記本草者遂可以醫名。若夫針灸之治,苟不明經絡俞穴【5】,無從下手,且其用剛而得失易見,人之不樂為此而樂為彼者,由此故也。不知針灸湯液其為用不同而為醫則一也。獨是用針之要,先重手法,手法不調不可以言針灸。法亦與針並重,而其要在審穴。審得其穴,立可起死回生。所以古人合而言之,分而用之,務期於中病而已矣。是編置針言灸【6】,非以針難而灸易,以針之手法未可以言傳,灸之穴法尚可以度識也。苟能精意講求,由灸而知針,由針而知道。紹【7】先聖之淵源,補湯液所不及,其功效豈淺鮮哉。爰命孫雲路草訂成編以為家藏備要云爾。

咸豐元年歲次辛亥仲秋月古歙吳亦鼎硯丞氏自志


《神灸經綸》引言,斷句註解


【註釋】

【1】靈素:即《皇帝內經》的《靈樞》《素問》兩部分的合稱。

【2】榮俞:代指腧穴

【3】扁鵲:名秦越人,倉公:名淳于意,張機:字仲景,元化:華佗字元化,東垣:名李杲,河間:名劉完素,丹溪:名朱震亨字丹溪

【4】張會卿:即張介賓(張景嶽)

【5】俞:通腧,俞穴即穴位。

【6】是編:這本書;置針言灸:放下針刺專門講述灸法。

【7】紹:接續,繼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