攪團——四季皆宜的特色美食

如若來臨夏旅遊,

必須打卡的美食菜單裡,

一定少不了攪團~

作為臨夏雜糧麵食中的精品,口感質嫩、爽滑、筋道、味長的攪團,城鄉皆做,特別受中老年人的喜愛。臨夏“花兒”中贊唱“油潑辣子油潑蒜,辣辣的吃上些攪團”。離鄉人說起攪團,往往內心發癢,涎水直流,可見攪團在臨夏麵食中的地位。

攪團——四季皆宜的特色美食

攪團——四季皆宜的特色美食

上世紀五十年代,由於人們的生活水平比較差,當時製作攪團所用的主要材料以單一粗糧為主,如豆麵、玉米麵、蕎麥麵等。後來,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對美食製作技藝的精益求精,攪團的做法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根據條件和口味的不同,攪團雜糧配料也不一樣,主要有白豆麵、蕎麵加白麵,蕎麵、青稞面加白麵,大麥面、青稞面、蕎麵加白麵,蕎麵、豆麵、玉米麵加白麵等,不同的粗糧搭配起來,營養豐富,口感各異。

攪團——四季皆宜的特色美食


一碗攪團,大有乾坤。作為經過特殊加工的特色美食,在製作方面,攪團更是考驗製作者的腦力、眼力和體力。先在鍋中倒入適量的水,燒開後,用左手將麵粉細細均勻撒入,右手緊握攪棍用力加速攪拌,邊撒邊攪,直到攪到沒有乾麵粉結成一團為止,然後再倒入適量的開水,用文火慢熬,有少許冒泡時,用力攪拌,直至均勻無顆粒,全部熟透。“若要攪團好,攪上三百六十攪”。反覆不停地攪動,既能讓麵粉散開無疙瘩,又能使做出的攪團筋道、爽滑。所以,有一種說法:誰家娶的媳婦賢不賢惠,是要看她做的攪團光不光滑,筋道不筋道。


攪團——四季皆宜的特色美食

攪團——四季皆宜的特色美食


攪團——四季皆宜的特色美食

攪團的做法基本類似,但吃法眾多,甚至花樣翻新。最普通的吃法是趁熱盛一團入碗,加入煮好的酸湯,再澆上油潑辣子、油潑蒜和陳年老醋,順湯攪動,然後從碗邊開始,夾起一塊,在湯裡一撩送入口中,其味道甚絕。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的臨夏市折橋鎮折橋村,有100多家農家樂,其中吾德農家的攪團最有特色。選用蕎麵、豆麵、玉米麵加白麵四種粗糧搭配,將做好的攪團盛入碗內以後,用勺背壓窩,窩內澆上自做的上好漿水湯或者用土豆丁和羊肉沫做的臊子,再加油潑辣子、油潑蒜泥、鹹菜和陳醋等。壓實後的攪團吃起來光滑如魚,酸辣可口,有一股淡淡的豆香味縈繞口中,回味無窮。

攪團——四季皆宜的特色美食

濃香的油潑蒜末

攪團質柔味美,不肥不膩,調節胃口,利於調養,對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病症大有益處。製作攪團的多種粗糧食材,綠色天然,營養均衡,各有風味,一年四季皆宜食用。以豆麵為主的攪團,具有芬芳的豆味,味長;以青稞面為主的攪團,具有燕麥的香味,味淡;以蕎麵為主的攪團,具有特別的蕎香味,味甜,配上油潑辣子、油潑蒜泥及陳醋等佐料,方能品出攪團的獨有品味。

攪團——四季皆宜的特色美食

您還等什麼呢?

快來臨夏品嚐一碗熱騰騰的、

回味無窮的攪團吧,

驅走這淡淡的春寒。

記者 羅東昇 靳林青 馬正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