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目标实现后的空虚感,成长为上,视金钱为成功过程中的副产品

四川人爱搓麻将。我有个亲戚,土豪,不上班,整天搓麻将。亲戚少时家贫,早早辍学做生意,拼命赚钱,赚了钱就买房买商铺。如今靠房租就实现了绝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财富自由。亲戚整天在麻将馆里消磨时光,常开玩笑说自己除了钱一无所有!

这种话不免让我们觉得吃了柠檬,但亲戚却一本正经地诉苦:没钱的时候拼命赚钱,现在有钱了吧,又觉得生活真无聊……

我想,这或许就是目标实现之后的空虚感吧。

但亲戚的生活依然是我们很多人羡慕的,我们都觉得他是个成功的人。

如今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是什么?金钱?!很多人都把金钱当成衡量成功的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显然,成功是被“物化”(货币化)了。

美国演讲家、培训师丹•苏利文与加拿大培训师凯瑟琳•野村合著了一本书,叫《终身学习:10个你必须掌握的未来生存法则》。书中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则:目标为上,金钱次之。

摆脱目标实现后的空虚感,成长为上,视金钱为成功过程中的副产品

也就是说人应该终身学习,在追求成功的时候,目标更为重要,而金钱其次。不过社会现状却是目标即是金钱,成功即是成为有钱人。

追求成功是人之本能,我们也应该不断去追求成功。那么今天就“目标为上,金钱次之”这一法则,谈谈我的看法吧,聊一聊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成功?

为什么很多人会把金钱当成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

如何解释成功?按照《现代汉语辞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中的解释,成功就是达到预期的目的。通俗点可以说,达成一个目标。

提到目标我们就再熟悉不过了,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有目标。学习要有目标,比如考试争取多少成绩;工作要有目标,争取升职加薪;生活要有目标,买房买车……

我们的生活被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目标所围绕。我们不断地给自己确立目标。那么目标是如何确立的呢?

通常,不管是短期还是中长期目标,作为一个合理的目标,必须达到的标准是:有难度但可实现。


摆脱目标实现后的空虚感,成长为上,视金钱为成功过程中的副产品

那我们又如何知道这个目标可实现呢?简单而明确的办法就是使其“物化(货币化)”。

把这个目标具体化,比如一套房子、一台电脑、一次旅行,甚至一个心有灵犀的爱人……所以你的目标必须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

大家接着再细品,有没有发现?这些目标最终都可以换算成金钱。

一套房子对应着一个比较具体的数目,比如100万或者200万;一台电脑、一次旅行也都可以对应一个具体的金额。

摆脱目标实现后的空虚感,成长为上,视金钱为成功过程中的副产品

甚至一个爱人。生活有成本,恋爱、结婚都有成本,不是吗?这里说得极端一点,有些婚姻简直就跟一桩买卖没有什么区别,相亲的时候送多少钱的礼金?订婚的时候准备多少钱的彩礼?婚房婚车需要多少钱?婚宴又是多少钱?……看看,这都是实打实的需要花钱的。

所以很多人的目标最终都成了一个个跟金钱有关的数字,成功最终也都能够折算成金钱!

正因如此,很多人眼里的成功人士是什么样的呢?房子票子车子孩子……嗯,其实就是:有钱。所以很多人把金钱当成了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

很多金钱至上的“成功者”,常常会有目标实现之后的空虚感

事实上,很多金钱至上的“成功者”,常常会在目标实现之后产生空虚感。

我那位除了钱一无所有的亲戚就总说生活没意思,一点都不快乐,为什么呢?

他说刚开始每天没日没夜、起早贪黑,脑子里只有一个目标:赚钱。除了生意上的周转,一家人的生活非常节俭,每攒下一笔钱都特别的高兴,当钱足够去买房买铺的时候,心里幸福得像花儿一样。十多年下来,房子商铺好几套,租金也不断上涨。前两年,生意不好做了,自己感觉也累了,再说啥都不用干,光靠租金就足够维持很富裕的生活了,他就彻底放松下来了。

奋斗这么多年,不就是为这一天吗?于是亲戚开开心心地将生意转手,过上了快活逍遥似神仙的生活。上午睡到自然醒,懒洋洋把早饭和午饭一起吃了,下午就搓麻将。

可是最近就越来越感觉得这样的生活太无聊了。这不就是混吃等死的状态吗?

摆脱目标实现后的空虚感,成长为上,视金钱为成功过程中的副产品

所以这就是目标实现之后得到了短暂的快乐,但很快又发现生活没有了目标,越发的空虚、无聊,失去了生活的方向。有的人还会觉得之前的一切努力都没什么意义,甚至陷入了一种无法摆脱的郁闷中,产生深深的失落感。

有个词叫“燃尽综合征”,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是一种有损健康的心理状态,感觉自己失去了生活或工作的动力,产生疲劳感、空虚感、自我厌恶感等症状。

这样的“成功者”为什么会产生目标实现之后的空虚感呢?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很多人都知道,主要是低层次的需要和高层次的需要两方面,具体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越是高层次的需求的达成,越能够给人带来幸福感。

当低层次的需求,比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这些需求的激励作用就降低了,而更高层次的需求会激发人们对生活的更多热情。所以低层次需求达成以后,必然会渴望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因此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不仅仅是物质的,还应该有精神层面的追求。把目标简单地物化(货币化),其实是在降低人们的需求层次。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不会也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较低层次的需求。,还应该获得情感归属、受到尊重,以及自我的超越等等。

这此精神层面的需求就是人们内心的成长与完善。

所以,总结一句话就是,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获得丰厚物质财富,还应该追求丰富的精神财富。

真正的成功应该是成长为上,金钱次之。

怎样摆脱目标达成之后的空虚感,获得物质财富的同时又拥有丰富的精神财富呢?

在《终身学习》中丹•苏利文认为,解决之道是:目标为上,金钱次之

而这个目标我认为换为“成长”更为合适,也就是,真正的成功应该是成长为上,金钱次之。

不要把金钱作为成功的终极目标,事实上金钱仅仅只是衡量成功的方式之一,而在追求成功的过程当中,我们所获得的内心的成长,创造的价值,才是最大的财富。

这些成长和价值是什么呢?可能是将来能够让我们实现更多可能性的有利的资源;可能是支持我们不断奋斗的勇气;可能是来自他人的帮助、理解与爱;可能是我们内心对于这个世界的爱与付出……

这些成长会让我们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激情与活力,而金钱,其实只是我们争取成功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副产品。因此,真正的成功应该是成长至上,金钱次之。

那么,如果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获得成长呢?


摆脱目标实现后的空虚感,成长为上,视金钱为成功过程中的副产品

方法很简单,就是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去发现、去记录、去思考、去总结。

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记录什么呢?从两个方面记录。

一方面是外部,你从外部接收到的信息,比如他人的想法、建议、经验,都可以记录下来。

一方面是内部,来自你内心的想法、判断、思考、决定。

在记录的同时不断地复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事实上只要有心,从很多小事上我们都能够获得成长,保持这种成长的心态,不断给自己制定新的目标,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你会发现,每一天你都在进步,那你就是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