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风而动 逆风而行——吉安市援鄂医疗队队长袁水生感人日记

□本报记者范小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全国上下正经历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在这个不一样的新春佳节,我们在过年,有些人却舍小家为大家,替我们负重前行……1月26日,来自市中心人民医院呼吸科的医生袁水生作为吉安医疗队队长,带着我市11名队员,逆向而行,来到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武汉。在疫区,他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党员,一名井冈儿女,勇担当、能吃苦、能战斗……

1月27日 周一

十年的从医生涯,我已经习惯在春节坚守岗位。

作为一名呼吸科的医生,尽管当时我市还没有出现疑似病例更没有确诊病例的时候,我院就集中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培训学习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有关知识,储备相关技能,时刻准备守护吉安人民安全的防线。这些天看着疫情的数字不断增加,武汉的医护人员不眠不休地坚守在最危急的一线,用生命和疫情殊死搏斗,作为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我多想与他们并肩战斗。

大年初一晚上,我参与了妇产科急会诊,一名孕妇出现发热症状,而她的丈夫正是武汉返乡人员,所幸她只是普通感冒。通宵夜班后回到家里,看着两岁的儿子,回想晚班那一幕我有一些后怕。

还来不及想各种万一,我看到了微信工作群医院关于抽调医务人员参加江西省援鄂医疗队的通知,我和妻子只是一个默契的眼神,第一时间得到了小家庭的支持,我写下了请愿书,成为江西省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之一。我们的队伍连夜出发了,今天一早与省医疗队集合后前往武汉。出发前,我还没来得及回老家向父母拜个年,还没陪妻子吃一口生日蛋糕,还没有向懵懂的儿子解释此行的原因,只来得及赶去给80多岁患有慢阻肺糖尿病的外婆换好胰岛素笔,就匆匆离开,来到了这次疫情的重灾区武汉。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不知前路如何,但此刻我依然充满感恩,感谢所有为防控疫情而付出的人。此时此刻,我坐在武汉的酒店内等待着奔赴战场的号令,想到了自己入学时的宣誓,成为一名医生的初心与使命。

作为吉安援鄂医疗队队长,我担负着责任和使命,希望大家放心,我们会保护好自己,全力以赴打赢疫情战,请一定等待我们凯旋的消息!

1月29日 周三、1月30日 周四

这是我来到疫区后,值的第一个夜班,也是我们小组第一个值班的医生。

29日下午,收到紧急通知,我们小组将全面接管武汉市第五医院发热二区病房。我是一名呼吸科医生,我是党员,我必须第一个上,所以我主动报名,值第一个夜班。其实,报名后我心里很忐忑,毕竟对疫区一无所知,我也不敢告诉妻子。

傍晚,我们穿上层层的防护衣进入病房,看着病人无助的眼神,瞬间有了一种使命感,我们是白衣战士,我们自己一定要有必胜的信念才能将这份信心传递给病人。30日早上,刚下班的我们又接收了新任务,与其他两个小组开设新的发热11病区。

中午回到住处,我才有时间给妻子报平安。“爸爸你去救人了吗,我也要开救护车去找你。”视频中传来2岁儿子的小奶音,眼泪又打湿了眼眶。几天不见,他会说的词汇又多了一些。感谢妻子的后方保障,我的心才能如此安定。

短暂的通话,诉说思念,传递温暖。我赶紧睡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病人等着我们救治。我期待,武汉的元宵,人安心安,花好月圆。

疫情就是集结号,在抗击疫情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数个像袁水生一样的医护人员挺身而出,众志成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他们就是“最美逆行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武汉的元宵,人安心安,花好月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