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圍城》:願你走出這被圍困的城堡,逃這人生的三大囚籠

前言: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其飽含了錢鍾書先生對“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的深入思考,同時也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傳世經典。書中最廣為人知的一句話便是:“婚姻就像圍城。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可是,當我們細細品味之後發現,這句話不止說的是婚姻,更包含了人生。

就如小說中的方鴻漸一樣,人生總是不斷地渴望衝出“圍城”,然而衝出去之後,卻不曾想到,已落入另一個“圍城”。


重讀《圍城》:願你走出這被圍困的城堡,逃這人生的三大囚籠


一.學業的圍城


故事由方鴻漸踏上從法國回國的郵輪開始,出國留學可謂是他的一個人生里程碑。儘管是出國留學,可方鴻漸心目中對文憑和博士的頭銜是非常鄙夷的。看似留學歐洲,可惜他卻沒有踏踏實實的鑽研學問。四年來一共換了三所大學,倫敦、巴黎、柏林,遊歷了不少地方,卻沒有學到什麼東西。用書中的話講:“僅是隨便聽幾門功課,心得全無。”當父親來信問是否已取得博士學位時,方鴻漸才明白文憑在父親心目中的地位。於是花了40美金在他人手裡購買了所謂“克萊登大學”的博士文憑。


“一張文憑,彷彿竟然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作用,可以遮羞包醜;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自己沒有文憑,好像精神上赤條條的,沒有包裹。”而可笑的是,這張假文憑還真讓他光宗耀祖了一回。


從書中可以看到,在那個年代,洋玩意兒即使不是真的,也是好東西,可以光宗耀祖。書中雖然有誇張的成分,但其實崇洋媚外,不只是那個特殊年代才有的產物。就算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提到國外留學歸來的海歸,人人都會投來羨慕的目光。而這一張假文憑,是套住方鴻漸的第一個圍城。


重讀《圍城》:願你走出這被圍困的城堡,逃這人生的三大囚籠


二.愛情的圍城


通篇來看,方鴻漸和蘇文紈兩人之間可能談不上真正的愛戀。對於蘇文紈來說,她想心目中要挑選的丈夫,並不是所謂的“乘龍快婿”,反而是想找一個易於掌控的男人。她在感情上可謂是一個自私的人,所以,她不會選擇趙辛楣。趙辛楣是一個有家世有地位的男人,他的事業如意,也就減輕了蘇文紈對自身的優越感。


當她反而觀方鴻漸,覺得他就是一個小鄉紳的兒子,雖然是有著“博士”的名號,但是蘇文紈深深知道他的底細,畢竟兩人曾是大學時代“中國文學系”的同學。與此同時,她覺得方鴻漸符合她“浪漫女詩人”的想法,至少和她是個知音。可她不知道的是,方鴻漸對她的詩並不感冒,甚至不愛她。但是由於方鴻漸性格優柔寡斷,太懦弱,一直不敢說出來,最終導致兩人不歡而散。


重讀《圍城》:願你走出這被圍困的城堡,逃這人生的三大囚籠

電視劇《圍城》劇照


再說方鴻漸的另一段感情,他和唐曉芙之間算得上是兩情相悅。雖然說唐曉芙在剛開始和方鴻漸交往的時候就曾認為,自己絕對不會愛上方鴻漸。可是她在與方鴻漸交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便投入了感情。雖然兩個人心裡都有對方的一席之地,可是因為種種的誤會,讓兩人的愛情以遺憾收場。對方鴻漸來說,與唐曉芙的分手讓他感到肝腸寸斷,自己理想的愛情終成為了泡影。


其實在楊絳寫的《記錢鍾書與圍城》中有這麼一段話:“錢鍾書是偏愛唐曉芙的,所以不願意把她嫁給方鴻漸。”其實如果錢鍾書先生當年讓他們有情人終成眷屬,再由眷屬吵架而鬧翻,可能那個時候,對於婚姻深陷圍城的意義闡述的就越發深刻透徹了。


重讀《圍城》:願你走出這被圍困的城堡,逃這人生的三大囚籠


三.婚姻的圍城


方鴻漸歸國後去“三閭大學”進行了任教,“三閭大學”這個名稱其實很有深意:這個名字來源於屈原“三閭大夫”的稱號,意為屈原所處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內憂外患的社會,由此便知方鴻漸所在的這個大學的概況。


不出所料,在這所大學裡方鴻漸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排擠,受盡屈辱,鬱郁而不得志。唯一的一雙在背後默默陪伴,撫慰他傷痛的雙手,便是那個柔弱又帶著些孩子氣,彷彿需要人保護的孫柔嘉。只有在她面前,方鴻漸才感覺到自己被需要,找到了男人的尊嚴。或許這不是他想要的愛情,可是足以因此成就一段婚姻。


於是他們在沒有更深入地瞭解對方,沒有牢固的感情,沒有深思熟慮,甚至沒有經過雙方父母同意的情況下結了婚。

如此草率的婚姻,導致的後果是家庭的矛盾重重。方鴻漸為了妻子,不惜與家人疏遠。而妻子卻體諒不到他的難處,兩人整天在猜疑、爭吵中艱難度日。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情,他們的感情中揉入了更復雜的家庭牢籠。


重讀《圍城》:願你走出這被圍困的城堡,逃這人生的三大囚籠

電視劇《圍城》劇照


本來有著不理解兒子的父親、唯唯諾諾的母親以及虎視眈眈嫉妒心強的弟弟已經讓方鴻漸受不了了。他與孫柔嘉結婚後,與孫柔嘉相連的是洋氣十足的姑母。姑母將丈夫管的服服帖帖的還不夠,還慫恿孫柔嘉掌控方鴻漸。這一切令方鴻漸感到十分不舒服,矛盾就此產生,爭吵變成了兩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當方鴻漸發現孫柔嘉原來是一個工於心計、思慮周密且胸有城府的女人時,他已經深深陷入了這段婚姻的圍城。


在最後,小說以那隻祖傳的老鍾來鋪設結尾,“那隻不準的老鍾像個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含對人生的諷刺和傷感,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而傷感和啼笑,包含著的不僅是方鴻漸這段失敗的婚姻,更是包含了方鴻漸嘴上機敏而內心懦弱、有見識和無作為的複雜心理;包含了對蘇文紈的矜持與矯情;包含了對唐曉芙的美好渴望;甚至包含了孫柔嘉對他的柔弱與城府。一聲鐘聲,戛然而止,引人深思。


重讀《圍城》:願你走出這被圍困的城堡,逃這人生的三大囚籠

電視劇《圍城》劇照


時代縮影:不能將命運掌握的人,一輩子都在受他人和命運擺佈


不得不說,方鴻漸是一個悲劇人物,從書中他的出場到全書結束,他都在受到別人或是命運的擺佈,沒有能力掌握自己的人生。在整本書中,他除了在追求唐小姐時顯露出了短暫的與命運抗爭的思想外,他的所作所為大多是徒勞的思想鬥爭和軟弱的行為罷了,所以他才會在最後落得一個悲涼的結局。


其實和書中一樣,我們的生活中處處也有著圍城,我們都是被困擾在圍城中的人。只是錢鍾書先生將這座城在那個年代具象化了,讓身處今天的我們看清書中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亦讓我們知曉了我們的身邊,有著相同的圍城。


如今的社會,競爭異常激烈,其中的明爭暗鬥、勾心鬥角與書中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同學朋友之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的親情以及矛盾,每個人都會受到來自社會上的方方面面的壓力,壓的我們喘不過氣來 。我們從出生開始,周圍就有著形形色色的不可逾越的圍牆。我們要做的不是隨遇而安,我們需要去拼搏,跟著命運作鬥爭,只有這樣,我們才成突破這困住我們的圍城。


重讀《圍城》:願你走出這被圍困的城堡,逃這人生的三大囚籠


結語:


《圍城》寫的不止是婚姻,其實更是芸芸眾生。環顧我們周圍,多少人以假為真,帶著虛偽的面具,嚮往著虛榮?多少人在厭惡著虛偽的同時,又不得不在虛偽中掙扎?又有多少人可以像唐曉芙那樣,維持著真實與純粹?當我們讀著《圍城》,被書中層出不窮的精妙比喻逗得哈哈大笑時,可曾想到,這些諷刺所指的,恰是我們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