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恋笔记本》:浪漫主义文本的深度缝合

《恋恋笔记本》海报

尼克•卡萨维蒂导演的《恋恋笔记本》是一部口碑颇高的美国爱情片,在豆瓣评分中甚至达到了8.5分,有43万余人参与了评价。高评分的背后是人们对影片高度认同的体现,事实上也证明了影片对“缝合”策略的娴熟运用。影片讲述了富家小姐艾莉与出生在穷人家的诺亚邂逅、热恋,遭遇女方父母反对分手,后阴差阳错重逢,最后相守一生,一起牵手离开人世的故事。从影片剧作的基本构架来看,这类故事模式相当符合好莱坞爱情片的叙述策略,充满了模式化、类型化,但该片不止于此。平庸的“造梦”影片往往随着观众的离场而随即破灭,但高明的影片让人即使跳脱出文本仍对剧情念念不忘,甚至深信不疑,《恋恋笔记本》就是这样一部影片,它在浪漫主义的文本中实现了对观众的深度缝合。

影片深度缝合的策略主要体现在叙述方式上。电影开篇,老先生杜克带着一个笔记本在疗养院给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奶奶讲故事,场景在杜克的讲述中逐渐展开,接下来的情节都是影片角色讲述的情节,而非影片本身。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的木匠诺亚与一位富家女子艾莉曲折的爱情故事,颇有浪漫主义的味道,以至于杜克会时不时打断一下讲述的进度,给倾听的老奶奶制造悬念,然后在后者禁不住地追问下继续讲述,诺亚与艾莉的情节再次推进展开。影片在讲述者与被讲述者的不断置换中,逐渐为观众建立起一种客观的错觉,即影片展现的仅仅是杜克口中的是一个梦幻、浪漫,甚至显得虚假的故事,为的是让老奶奶抱有兴趣地听下去。这种客观错觉的建立,让观众深信故事就是故事,与两位老人无关,然而本片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