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筆記本》:浪漫主義文本的深度縫合

《戀戀筆記本》海報

尼克•卡薩維蒂導演的《戀戀筆記本》是一部口碑頗高的美國愛情片,在豆瓣評分中甚至達到了8.5分,有43萬餘人參與了評價。高評分的背後是人們對影片高度認同的體現,事實上也證明了影片對“縫合”策略的嫻熟運用。影片講述了富家小姐艾莉與出生在窮人家的諾亞邂逅、熱戀,遭遇女方父母反對分手,後陰差陽錯重逢,最後相守一生,一起牽手離開人世的故事。從影片劇作的基本構架來看,這類故事模式相當符合好萊塢愛情片的敘述策略,充滿了模式化、類型化,但該片不止於此。平庸的“造夢”影片往往隨著觀眾的離場而隨即破滅,但高明的影片讓人即使跳脫出文本仍對劇情念念不忘,甚至深信不疑,《戀戀筆記本》就是這樣一部影片,它在浪漫主義的文本中實現了對觀眾的深度縫合。

影片深度縫合的策略主要體現在敘述方式上。電影開篇,老先生杜克帶著一個筆記本在療養院給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奶奶講故事,場景在杜克的講述中逐漸展開,接下來的情節都是影片角色講述的情節,而非影片本身。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年輕的木匠諾亞與一位富家女子艾莉曲折的愛情故事,頗有浪漫主義的味道,以至於杜克會時不時打斷一下講述的進度,給傾聽的老奶奶製造懸念,然後在後者禁不住地追問下繼續講述,諾亞與艾莉的情節再次推進展開。影片在講述者與被講述者的不斷置換中,逐漸為觀眾建立起一種客觀的錯覺,即影片展現的僅僅是杜克口中的是一個夢幻、浪漫,甚至顯得虛假的故事,為的是讓老奶奶抱有興趣地聽下去。這種客觀錯覺的建立,讓觀眾深信故事就是故事,與兩位老人無關,然而本片的高明之處就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