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兩彈一星”是他一生驕傲 年近九旬的沈華榮寫完回憶錄又要記錄退休生活

參與“兩彈一星”是他一生驕傲 年近九旬的沈華榮寫完回憶錄又要記錄退休生活

退休已有25年的沈華榮,一生最值得自豪的事,就是參加了國家“兩彈一星”工程中導彈的最初研製工作。

因此,視事業為生命的沈華榮,從合肥炮兵學院教學崗位上退休後,就將個人傳記付諸筆端,撰寫了回憶錄。

5年前,沈華榮被確診為淋巴癌晚期,他坦然面對:“我沒有虛度光陰,無愧一生”。

畢業小書院

沈華榮是合肥人,家就住在“鼓樓邊的北油坊巷”。

因家境尚好,沈華榮5歲時就上了私塾,到1945年抗戰勝利時,只在北門的城北小學(現虹橋小學)上了1年就小學畢業。

“李鴻章創辦的廬州市中學堂,合肥人習慣稱為小書院,在抗戰勝利後,部分師生從霍山諸佛庵的省立第六中學奉命返回合肥,組建了省立合肥中學,也就是合肥九中的前身,我就在那裡上了初中。”沈榮華介紹著母校的沿革。

在學校,沈華榮表現出了極高的“出鏡率”:連跳兩個年級;作文被貼在牆上作為範文;出黑板報,為同學讀報……

初中畢業後,出於家庭“做生意”的安排,沈華榮休學了。

頓悟人生路

“1949年3月合肥市建立街政府時,街政府就臨時在我家的大宅院裡辦公。”年近九旬的沈華榮回憶起這些,仍歷歷在目,“那時,我已經16歲,還幫著街政府做些會計工作。”

1952年,沈華榮又回到了學校——合肥二中。

“從內心講,兩年多休學,讓我從骨子裡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求學若渴啊!也更加珍惜上學的機會。”年邁的沈華榮這樣總結年輕時人生的重要“頓悟”。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在二中,沈華榮“知行合一”,第一學期後,各科總成績就排名前三,他是學習委員、班長,1954年畢業時,他代表4個畢業班學生,在學校做畢業講話。

為國定信念

1954年,沈華榮被保送到北京工業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前身)彈藥設計和製造專業。

“新中國兵器工業的開拓者——吳運鐸到我們學院作報告,極大鼓勵了我,他對我世界觀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也堅定了我為祖國的國防事業做出貢獻的信念。”

1956年,沈華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成為他獻身國防事業的巨大動力。

1957年,沈華榮轉入固體導彈設計專業學習,還進入院刊編輯部,“蘇聯導彈專家的講座,我連夜翻譯成中文,第二天刊登在院刊上”。

5年在校的學習與實踐,鍛鍊了沈華榮意志和信念,“扛著四五十公斤的帶藥導彈,到靶場進行試驗”。

投身發射場

1959年到1979年的20年裡,沈華榮在“兩彈元勳”任新民的麾下,參加了543防空導彈助推火箭助推器、艦對艦導彈助推器的仿製,東風-3、東風-4、東風-5發動機的研製和核試驗,奔波在甘肅、湖南、山西、新疆等省。

說起20年的“兩彈”經歷,年近九旬的沈華榮說了三個細節:

“我們穿的白大褂,是沒有釦子的,這是為了防止釦子掉落在火箭發動機裡;我口裡喊出火箭發射倒計時……3、2、1的瞬間,是我思想高度集中、忘記一切雜念的時刻;1973年4月5日,母親在合肥去世,我正克服暈車的痛苦,三天三夜趕往新疆發射場。”

正是這種為黨和祖國的獻身精神,這20年,沈華榮榮獲集體三等功兩次、國防科工委一等獎。

故里任教員

這20年裡,為了祖國的國防事業,1964年結婚的沈華榮,和妻子經歷了15年的兩地分居生活,直到1979年回到合肥,調入炮兵技術學院,先後任發動機教研室、機械教研室教員。“1980年5月在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遠程彈道式導彈的飛行試驗中,我曾作為項目總調度備選,時刻聽從黨和國家的召喚。”沈華榮不無驕傲。

和在科研一線一樣,沈華榮因紮實的理論基礎與大量的實踐經驗,在授課一線也同樣獲得了學生的讚譽,多次被評為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炮兵部的優秀黨員、優秀教員,榮立三等功一次。

1991年,合肥炮兵學院受安徽省機械廳委託,為周邊企業培養中層幹部,提高他們的專業管理水平,沈華榮作為教員,騎著自行車,站上合肥的化工機械廠、變壓器廠、軸承廠、輕工機械廠講堂授課。

1995年,沈華榮以副教授、正軍待遇退休。

撰寫回憶錄

退休後的沈華榮,覺得自己的一生與共和國的發展,特別是導彈的研製過程休慼相關,值得憶錄,於是,6萬多字回憶錄《平平淡淡才是真》經過大半年時間的寫作,在2014年完成。“退休以後的生活,也打算記錄一下,以照片為主,書名暫定為《愉快的退休生活》”。

在2000年進入軍休五所後,沈華榮除了寫回憶錄,還參加了旅遊、書畫、釣魚活動。

“我的國畫山水作品《浮雲流水》在2007年被安徽省圖書館收藏。”沈華榮簡單描述著退休後的“成果”,“我37年忙於科研和教學,對家庭的關照,說實話,不夠!退休以後,我和老伴選擇了共同旅遊,也算是對她的補償吧!由於老伴暈機,我們的目的地基本都在國內,皖南、沿海一帶是旅遊的重點。”

談笑抗病魔

2015年底,沈華榮被確診為淋巴癌晚期,中西醫結合治療兩年後,病情基本穩定。

“手術和治療的過程是痛苦的,每到治療的關鍵時刻,我就默默唸著……3、2、1,排除一切雜念。”沈華榮介紹著他的戰勝生理和心理病痛的方法,“就像進入了導彈發射倒計時。”

由於用藥副作用,沈華榮的視力大大減退,他所關心的國防新聞,更多的是靠廣播獲得。

“大閱兵,我是靠手拿放大鏡,對著電視屏幕完成的。”年邁的沈華榮說起去年國慶70週年大閱兵,說起新亮相的導彈,仍激動不已。

王開闊 合肥晚報 ZAKER合肥記者 陶虎 文/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