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說諜」“兩彈一星”功勳者中,有位抗戰期間隱蔽戰線祕密電臺人

1999年9月,作為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代表,原四機部副部長,“電信大王”王士光在人民大會堂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作為一名科學家,他為捍衛新中國的安全始終默默的奮鬥在科研第一線。

「說諜」“兩彈一星”功勳者中,有位抗戰期間隱蔽戰線秘密電臺人

王士光

很少有人知道,在國家遭受欺凌的歲月裡,他已經是一名潛伏在天津的出色的隱蔽戰線電臺情報人員。

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

1937年7月30日晚,天津淪陷。淪陷後的天津遭到了殘暴的日本侵略者血腥屠殺,接連製造了多起慘案,把天津變成了人間地獄。在異常艱苦的鬥爭環境下,中共天津隱蔽戰線依然堅持運轉, 領導和發動天津人民進行頑強鬥爭。在這片敵人統治嚴密的淪陷區,天津各界群眾在黨的領導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罷工、怠工、破壞敵人軍工生產等抗日鬥爭,設法為抗日根據地提供藥品、機械、電訊器材等各種軍需物資,為爭取抗日戰爭勝利作出貢獻。

1937年8月,為配合八路軍開展敵後游擊戰爭,根據北方局指示,中共敵後河北省委在天津秘密成立。同年,敵後河北省委為了及時與上級組織保持聯絡,決定在天津市內建立一個秘密電臺。此項任務落實到了時任河北省委宣傳部長、秘書長兼天津市委書記的姚依林(曾任國務院副總理)身上,他負責籌建並領導電臺工作。

「說諜」“兩彈一星”功勳者中,有位抗戰期間隱蔽戰線秘密電臺人

無產階級革命家姚依林

姚依林想到了他的好友,清華大學老同學,剛加入中共不久的王光傑(即王士光)

王光傑,出身於名門。清華大學電機系學習無線電工程畢業,曾積極參加一二.九運動。1936年,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8年5月,加入中共。綜合考慮思想覺悟、專業能力等因素,姚依林決定將王士光“招” 到天津從事黨的秘密電臺工作。

「說諜」“兩彈一星”功勳者中,有位抗戰期間隱蔽戰線秘密電臺人

王冶昌

其父王治昌是著名的北洋老人,曾經在北洋政府擔任高官,一生正直愛國。他敬重和同情中共革命事業,其母董潔如更是曾冒險營救和掩護多名中共隱蔽戰線成員。【題外話,多年以後,誰也沒有想到其後代中,王士光(王光傑)成為新中國“兩彈一星”功勳,其女王光美成為了劉shao奇夫人,其子王光復曾是抗戰時期的空軍英雄,曾擔任過臺灣國防部空軍作戰處處長;另一子王光英成為改革開放後,銀行業的開拓者】

「說諜」“兩彈一星”功勳者中,有位抗戰期間隱蔽戰線秘密電臺人

董潔如女士

王士光從小就喜歡研究無線電設備, 經常用零花錢購買無線電器材,還自己動手組裝過電臺。因為這個愛好, 他從北京大學數學系轉學到清華大學電機系學習無線電工程。為了順利將他“招”來,姚依林另外派葛琛(建國後曾任交通部副部長)去更深入的瞭解了王士光的個人情況:婚否、有無對象、有無目標。結果是滿意的“三無”。在組織上向他談話,需要他從事秘密電臺工作,王光傑義無反顧地承擔起這份重任。

在淪陷區對居民日益嚴酷的檢查中,考慮一名單身男子租房居住容易引起懷疑,組織決定派王蘭芬(隱蔽戰線成員,中共黨員)假扮王光傑的妻子,掩護並協助王光傑開展電臺工作。

王蘭芬,1921年出生,父親是東北軍將領王瑞華。時王蘭芬正於天津河北女師附中求學,本來組織上已經安排17歲的王蘭芬赴抗大學習。但接到了組織派她掩護電臺工作的任務,她表示堅決服從安排。

第一次見面, 王士光和王新兩個人都有些尷尬。姚依林告訴兩位年輕人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搞秘密電臺,是在敵人的眼皮底下活動。稍有疏忽, 就會給自己和黨的安全帶來巨大損失。同時強調,隱蔽工作的對手除了日本憲特和偽警、特外,還有老對手國民黨潛伏人員,因此要時刻注意形象,裝扮應符合設定身份,以免引起敵人注意。短暫見面後,兩位年輕人就分頭置辦行頭,為奔赴新崗位做好準備。

經過慎重考慮, 姚依林將秘密電臺安置在英租界62號路臨街一座三層樓房的頂樓(現已拆除,現為和平區沙市道45號,福林里社區居委會所在地)。這座樓房地處多條道路交叉口,交通便利,靠近當時在津的英國兵營。不僅用水用電有保障,還可以借英國兵營頻繁的電臺信號進行掩護。房東家住一樓,人口不多,不過問政治。二樓有兩間大房子和一個曬臺,居高臨下,可以看清周圍發生的一切。這些都是保證秘密電臺安全的有利條件。

考慮到王蘭芬年齡太小容易引起懷疑,河北省委選派了一位烈屬潘老太太扮成王光傑的母親。潘老太太帶來的孩子,則成了王士光的“弟弟”。

“小兩口兒”以“丈夫”感染肺結核,不得不分床睡為理由,在“婚房”裡擺了兩張單人床,電電臺偽裝成收音機。起初使用的美式收發報機噪音太大,王士光偷偷回家拿來了自己組裝的電臺和電源。如此,“四口之家”的中共敵後河北省委的秘密電臺開始了隱秘的“紅色電波”工作。

「說諜」“兩彈一星”功勳者中,有位抗戰期間隱蔽戰線秘密電臺人

王光傑當時化名吳厚和,在天祥市場一家電料行做技師。不僅可以掩人耳目,而且方便購買所需的電訊器材。王蘭芬化名黃惠,負責在“家”操持“家務”,向“丈夫”傳送安全信號。王蘭芬唯一的娛樂活動就是在陽臺上跳繩。下班回來的王光傑,遠遠地看到“妻子”在陽臺上跳繩,就會明白“家”裡安全。他便上前幫忙甩繩圈兒,有時候還會和王新一起跳會兒。除了跳繩,王蘭芬在二樓曬臺上立起的一根竹竿,也是他們之間約定的安全信號。

王蘭芬剛開始對無線電並不熟悉,在王光傑的指導教授下,很快便掌握了全套收發電報技術。收發報一般安排在晚上。王光傑和王蘭芬共同收發報,收抄蘇聯伯力電臺的廣播,接聽來自中央和根據地的消息。姚依林幾乎每天都會到這裡閱發電報。每當夜幕降臨,“夫婦”二人便開始工作。到了三伏天晚上,別人都在屋外揮舞著蒲扇乘涼時,他只能將自己關在不透風的屋子裡, 再用絨布把發報機的電鍵包裹起來,聚精會神地收發報。“嘀嘀噠噠”的收發報聲,化作一連串紅色電波衝破黑暗夜空。

「說諜」“兩彈一星”功勳者中,有位抗戰期間隱蔽戰線秘密電臺人

根據洛川會議精神和北方局的指示,中共河北省委和天津市委,在領導城市地下鬥爭的同時, 迅速將抗日鬥爭的重點放在敵人軍事力量相對薄弱的冀東農村。在中共領導下,冀東地區20多個縣(包括今薊州區、寶坻區、寧河區、武清區)的愛國民眾投入到抗日武裝鬥爭中。

1938年7月,在八路軍四縱的配合下,中共領導的著名的冀東大暴動爆發。冀東各縣參加暴動的隊伍人數達到20多萬,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

王光傑的第一個收發報對象就是八路軍四縱。這支部隊是由八路軍宋時輪支隊和鄧華支隊合併組成,當時的任務是挺進冀東地區,開闢抗日根據地。按照事先約定的呼號和密碼,王光傑很快與四縱司令部建立了電訊聯繫。王光傑的秘臺在冀東大暴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年,毛澤東經常以“天津來電”為代號,將河北省委向中央的請示報告,及時轉發聶榮臻等,並作出相應指示。敵後河北省委的秘臺,使中央的指示能夠及時傳達貫徹,有力地指導了冀津地區的抗日鬥爭。

而在長期的互相配合工作中,王光傑與王蘭芬也產生了真摯的愛情,經過組織批准,他們成為了真正的夫妻,並且相濡以沫陪伴一生。

「說諜」“兩彈一星”功勳者中,有位抗戰期間隱蔽戰線秘密電臺人

結婚時王光傑王蘭芬夫婦

1938年9月,遵照中央和北方局指示精神,中共平津唐點線工作委員會在天津成立,負責領導北平、天津、唐山三個城市和北寧鐵路沿線中共工作。秘密電臺也改由平津唐點線工作委員會領導。

1939年5月,為了保證電臺安全,平津唐點線工作委員會將秘密電臺遷往英租界康伯蘭道福壽別墅4號院。

1939年8月,日偽勢力滲入英租界,形勢日益嚴峻,組織決定停止電臺工作。 王光傑,王蘭芬夫婦被調往平西抗日根據地接受新的任務。

這對在隱蔽戰線上工作優異的夫婦在根據地,分別更名為王士光和王新

1940年春天,由於戰場形勢的變化,他們各自隨著部隊轉移,就此失去了聯繫。不久,甚至傳來了王新犧牲的消息。

在同事們的眼中,那時的王士光變得孤獨極了,衣服又髒又破,大小也不合身,吃飯也是飢一頓、飽一頓的。有時候,他嘴巴乾裂成一道道血口子,眼窩也變得深陷。唯一的寄託似乎就是工作。由於表現優異,還獲得了由晉冀魯豫中央局、軍區司令部和軍區政治部聯名授予的“特等功臣”獎旗和“人民功臣”銀質獎章。

這位“電信大王”已經步入中年,據說,當時給他介紹對象的不在少數,一個女同事向他表白,得到的回覆卻是“不考慮”。(當時不成文的規定,夫婦失去聯繫三年,即可解除婚姻狀況)

「說諜」“兩彈一星”功勳者中,有位抗戰期間隱蔽戰線秘密電臺人

王光傑、王蘭芬,王更(女兒)全家福

1947年年底,通過報紙上刊登的丈夫的模範事蹟,王新從牡丹江來找王士光,分別多年的夫妻終於重逢。兩人見面竟也沒有別的話說,沉默了片刻,王士光才激動地說出句話“我可以抽菸嗎?”王新向來注重儀表形象,也從來不抽菸的,這時也用顫抖的聲音回答:“也給我一支菸。”

更名為王士光的王光傑一直從事電子通信工作,在戰爭年代和新中國時期,對電子工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戰爭年代,在通信裝備和技術人才十分匱乏的情況下, 他將繳獲敵人的通信器材改裝成我軍作戰所需的電臺等多種通信設備,還親自授課,為黨培養了大批無線電機務人才。

新中國成立後,他奉命接管國民黨官僚資本開辦的12個電信企業,迅速恢復和發展生產,滿足了抗美援朝戰爭的需要。

「說諜」“兩彈一星”功勳者中,有位抗戰期間隱蔽戰線秘密電臺人

1963年,他擔任第四機械工業部副部長, 組織領導我國第一代原子彈、 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等國防重點工程測控設備的研製。

「說諜」“兩彈一星”功勳者中,有位抗戰期間隱蔽戰線秘密電臺人

改革開放後,他組織完成了我國導彈、衛星的電子設備、測控系統和高可靠元器件的研製生產。是我國電子通信中先行者、導師,巨擘。更曾是一位出生入死的“潛伏者”,無名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