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對於兒時的故鄉念念不忘?

野小兔


我認為都有這個“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要知道人對童年、少年的記憶是最難忘的,故鄉有自己根,那山,那水,那田,那地,那草,那花,那牛,那羊,那狗曾經吸引著兒時的你我留戀不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父親母親、兄弟姐妹都在那片熱土上陪你我度過了美好時光,即便那生活有酸、有辣、有苦、有鹹,但現在回味起來,總透著淡淡的甜,甜的讓人心醉,醉出了滴滴淚水。當知道故鄉通了高速,有了高鐵,走出貧窮,富了起來,別提多高興!對著故鄉的方向,雙手合十,在心中唸叨:故鄉,兒子想您了,祝您安好!



漢江庸叟


小時候有幾年因父親工作調動,我們一家人來到黃河源頭的小鎮上生活。

小鎮人口稀少,幽靜自在。我那時四五歲的樣子,頑皮的像男孩子一樣。從車水馬龍的城市裡來到這藍天白雲綠草地的“世外桃源”,我就似一頭脫韁的小馬駒,高原紫外線強,沒幾天,我臉上就有了兩團“高原紅”,加上頭髮天然的自來卷,很快和當地的幾個藏族小夥伴成為了好朋友。

整日裡和幾個小夥伴們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奔跑嬉戲,跑累了就躺在半山坡的草地上看著天空中慢慢遊走的白雲。夜晚,牛羊迴圈了,牧民家裡炊煙裊裊,吃過晚飯小夥伴們又相約並排躺在半山坡上,數著滿天閃爍的星星,講著似懂非懂的神話故事,講著講著閉上睏倦的眼睛,沉沉的睡去,再做個關於神仙的美夢。

天氣好的時候,爸媽還會帶我去湖裡捕魚,捕到魚就在湖邊支鍋熬湯,只放上一點鹽調味,魚湯味道之鮮美無法用語言形容,這麼多年,少說也喝過上千碗魚湯,都沒有那時候喝過的魚湯香,也許那味道只屬於童年。

小學三年級時我轉學回到城市,惜別了小鎮、惜別了大草原、惜別了小夥伴。偶爾跟母親聊起在小鎮那幾年歡快的生活,母親的記憶恰是苦澀的,她那時候不到三十歲,當老婆當媽都沒有經驗;小鎮經濟欠發達,沒通電和自來水,生活條件差;藏族居民多,飲食環境和風土人情還都需要適應;可以說她正經歷人生最艱辛的階段。我們經歷童年,父母正在走向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謝謝父母承擔所有,給了我一個五彩斑斕的童年。

如果有人問起我的童年,最美好最深刻的記憶仍是在黃河源頭的那幾年;那兩團“高原紅”像夢裡的星星,跟著我一路前行。



小腳虎妞


對故鄉念念不忘的應該是40歲以上的中年人吧,在外漂泊近半生,已經由原來豪情萬丈、指點江山的少年成長為沉穩、含蓄雋永的中年人,終於體會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於是,午夜夢迴裡,開始格外的懷念兒時的故鄉,故鄉變成了詩和遠方。

我的老家在北方的農村,在兒時的記憶裡,故鄉的晚上繁星璀璨,皎潔的月亮🌙照著一片朦朧的白地,我和小夥伴在月亮地裡捉迷藏、講鬼故事,一個人的時候,看著月亮🌙上的陰影,想象著裡面的嫦娥、白兔、砍樹的吳剛,他們真得在裡面生活嗎?

兒時的老家附近有一條大河,我們都叫它南河,那時候,河沿岸還沒有工業廠房,一到夏天,孩子們都泡水裡游泳、捉魚、摸蝦,成群的大人孩子在河邊洗衣服、洗菜,根本沒有水髒、汙染的概念,離開家鄉幾年後,工業化的逐步發展,南河已經改道,不再流經我們村了,據說是供附近的鍊鋼廠用水了。

心心念唸的那條大河沒有了,故鄉似乎在我心裡已然失去了過去的靈性,只剩下老家雜草叢生的院子和年久失修的破敗老屋,離家是種下的小樹長成了生機勃勃的參天大樹,門前的石碾仍舊靜靜的橫臥在那裡,記錄著歲月的滄桑變化、悲歡離合,讓人感傷又親切。

疫情期間,城市裡鋼筋水泥的森林裡,居住空間的侷促和狹小,使我更加想念老家的廣闊天地,大院子、大屋子,期待著國家對農村房屋的統一規劃制度落實後,再對老屋老院進行返修改建,到時候,老屋翻新,房前屋後種菜、養雞,歸來仍舊是意氣風發的少年!


柳芳妍的小時代


余光中說: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

故鄉,可以說對於每個人都是終生難忘的地方。那裡不僅承載了我們的童年,更有對於未來的期望。

古人,對於家鄉是非常看重的。

《論語》有云:“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可見古人對於家鄉和父母都是無比的重視。若不是因戰亂或重大事情,是斷然不會離鄉的。

在當今社會,隨著交通日益發達,人們也會經常來往於各地之間。或許更多是為了生活。

小時候,我們在村子裡,徜徉於村莊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條溪流。可以說,故鄉的山水樹木,花鳥魚蟲,都已經深深印在了我們的腦海裡,前村的狗和後村的雞都和我們有了感情。

長大後,我們因為上學,或是工作,不得不遠走他鄉,在那裡生存,在那裡發展。可能慢慢的,這裡成為了我們新的棲息地,我們在這裡安定了下來,認識了許多這裡的人和事物,甚至把這當成了我們的第二故鄉。

但年少的記憶是永恆的,就像初戀。

從一出生就接觸的土地和空氣,自然會永遠存在我們的記憶裡。我們不僅在這裡成長,更有許多美好的故事。它見證了我們年少的天真無邪,懵懂無知。即使以後的生活條件再怎麼好,再怎麼便利,故鄉也始終是我們最難以割捨的地方。

大家也能發現,我們身邊的許多老人,雖然孩子們都在城裡買了房,但他們仍然願意住在村子裡。可能我們會不解,放著好房子不住,非得待在村子裡。

也許,這就是鄉情吧。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守護是最沉默的陪伴。不僅對人,故鄉也是。


雜談小小生


故鄉,

帶給我了很多兒時的回憶。

那裡,有兒時純純的初戀。

那裡,有兒時玩伴的打鬧和嘻戲。

那裡,有長輩的諄諄教導。

...



菜菜m木木


幾十年,在城市的街頭漂泊,我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那麼累。從鄉村出逃的孩子,心上蓋著鄉村的郵戳。是不是我的行囊裡裝滿了家鄉?也許,離鄉越久,對家鄉的思念愈濃,這是每一個逃離了苦難鄉村,又時時掛念著鄉村的農村孩子的一種永遠無法治癒的病,這就是鄉愁啊!

揹著鄉愁上路,我們就是一顆顆行走的樹,我們的根匍匐於泥土,才不會迷失在城市的雜蕪裡,終有一天會抵達故鄉!




追憶故鄉一片雲


兒時對我來說就像內心深處最後的回憶,在自己前行的人生,當遇到困難,傷心,絕望,他永遠是最後一個慰藉,太多,包含的親情,友情,也是人生最單純美好的記憶。


揮筆書寫大好山峰


許多人都是這樣,因為童年是令人懷念的,月是故鄉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的亦是故鄉!


棲息穀完顏歲月


故鄉容納不了肉體,他想承載不了靈魂,你我皆是過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9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c2abc65eea5341f288480275db8a3a4a\

人間拾荒者


在中國 ,有很多吧,中國人講落葉歸根,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自己的家鄉有著太多的回憶 ,在那裡,有著我們最親的人 ,有著熟悉的味道,更有著一種歸屬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