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祕幾天的人體內的大便都去哪兒了?

綜影榜


大便排出之前,都是存儲在大腸裡(包括結腸和直腸),無論你是否便秘,因為大便就是在大腸形成和儲存的。幾天沒有排便,有些人可能就是盲目節食(比如常見的為了減肥),或手術前後吃的很少,那食物的“殘渣”就很少,糞便少,幾天不排便也正常。但如果是已經有明顯的大便乾燥或排便困難,並且已經持續3天或更長時間未排便,那確實要引起重視了。


吃進去的食物,經過胃和小腸的消化吸收(多數營養成分和水分已經被吸收了),不能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殘渣(主要是膳食纖維和水分),進入大腸,進一步吸收水分後,形成糞便,一般如果糞便能及時排出,在結腸形成的糞便會主要儲存在直腸,達到一定量,就通過肛門排出。

但如果飲食中蔬菜水果、粗雜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吃的太少,食物殘渣就少,排便頻率就會降低,如果喝水太少,大便也容易乾燥,同樣不利於排便。當然還有腸梗阻、腸易激綜合徵、痔瘡等消化道疾病,也會對排便形成干擾,這些都是便秘的常見原因。因此如果出現了便秘的症狀,開始可以嘗試改變不良的飲食和運動習慣,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主食粗雜糧比例,同時適當多運動,如果一段時間後,便秘得不到改善(甚至還更嚴重了),就應該及時去醫院,諮詢消化科醫生,看是否是疾病導致的便秘。

但無論如何,大便在排出之前,都是儲存在結直腸中的,如果出現便秘,及時找出原因,儘快恢復正常排便即可。


營養科普趙之德


那都沒去,依然積攢在腸道當中,等待時機排出!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吃、喝、拉、撒、睡、中非常重要的“拉”,如果長時間不大便,可能會引起生命危險。


昨天,有一位朋友在網上向我諮詢,他是一位37歲的青年,從小的時候就有便秘的問題,經常一兩個星期才有一次大便,這一次突然變嚴重了,現在已經半個月沒有大便了,肚子特別脹,問我有什麼辦法可以緩解症狀,我讓他趕緊去醫院,不要在網上諮詢了。因為長期不排便,有可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問題,甚至是危及生命。

正常的排便時什麼樣的!

便秘是指由於糞便在腸內停留過久,以致大便次數減少、大便乾結、排出困難或不盡。一般兩天以上無排便,可提示便秘存在。如果每天均排便,但排便困難且排便後仍有殘便感,或伴有腹脹,也應納入便秘的範圍。

由於人的個體差異,排便習慣各有不同,有的人隔2~3天甚至更長時間排便一次;有的人則一天排便2~3次,但糞便形狀正常,沒有任何痛苦,這都屬於正常範圍。經常便秘的人大便會變得乾結,大部分便秘的人,你摸一下他的腹部,明顯感覺硬硬的,那些就是積滯了。

食物的分解和積存!

正常情況下,我們進食後,食物會在胃內經過研磨初步消化,然後進入小腸,被小腸上皮吸收,這個過程大約需要4-10個小時。再然後進入大腸,在這裡被消化的食物會被進一步吸收水份,從而形成固態的便便,最後進入直腸,刺激直腸粘膜產生便意,等攢夠分量後,就此排便。整個正常排便大約需要10~30小時。然而,那些本該被排出的便便,因為一些原因(場地不宜、肛腸疾病、腸蠕動功能障礙等)被滯留在腸道中,一次一次被吸收水分,變得又乾又硬,愈發難以排出體外,長期以來形成便秘。

除了我們通常認為的便秘外,還需要警惕另一種疾病-----先天性巨結腸。

這種疾病與遺傳、孕期不良環境等有關。腸管缺少神經節細胞,使腸道處於痙攣狀態,臨床表現主要是糞便淤積於腸道,反覆腹脹及頑固性便秘,可以出現長達十幾日不解大便,腹部膨隆,病情進展可出現腸梗阻,逐步發展為巨結腸。手術切除病變腸管是唯一的根治性手段,若是長期不處理,會併發腸穿孔、中毒性巨結腸,可導致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如果是慢性便秘的患者,可以長時間沒有大便,短時間內並不會對身體造成明顯的危害,但如果2周以上沒有大便了,應該馬上去看醫生。


羅民教授


便秘的患者,好幾天沒有大便,大便都去哪裡了?

便秘是常見病和多發病,困擾很多的朋友,按照課本上的定義,慢性功能性便秘,指的是大便乾燥,排便困難或者費勁,每週排便次數小於3次,病程超過半年。

便秘的患者,可以三四天,甚至一個星期以上,都不排大便,這些大便去哪兒了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大便的形成過程,大便是怎麼樣產生的。

我們吃進去的食物,並不是全都都能夠被消化和吸收,有很多成分是無法吸收的,例如膳食纖維,膳食纖維不會被身體吸收,最後就變成大便了。

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腸,食物經過小腸之後,剩下的不能吸收的成分,還有水分和一些電解質,進入到大腸。

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電解質,水分被吸收之後,逐漸變成了成形的,一條條的大便。產生的成形的大便,儲存在直腸裡面,到達一定量之後,會觸發排便反射,將大便排出體外。

便秘的患者,大便都去哪兒了

便秘的患者,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

第一,大腸運動緩慢,大腸裡面的糞便,一直待在大腸裡面,很長時間才能到達直腸,這種情況叫做慢傳輸型便秘。

第二,排便的反射存在異常。大便在直腸裡面,但是排便無力,或者排便的肌肉運動不協調,導致排便困難。這種情況叫做出口梗阻型便秘。

很多天沒有排出來的大便,其實哪都沒去,一直都在大腸裡面。大腸裡面的糞便,長時間待在大腸裡面,導致水分被吸收,大便越來越乾燥,變成乾燥,硬結的大便,就像羊糞球一樣。

所以,便秘的患者,大便都在大腸裡面,哪都沒去,只不過水分被吸收了,大便越來越乾燥,排便越來越困難。


普外科曾醫生


便秘幾天後人體內的大便都去哪裡了?其實萬便不離其中,還在腸道里!作為一個長期與胃腸道打交道的外科醫生,我來給大家聊一聊!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什麼是便秘?

便秘一般是指排便困難或者糞便過硬、過小,以及次數減少,排便次數少於3次/每週,但是更加專業的指南提出了便秘的診斷:

國際工作委員會推薦對功能性便秘使用羅馬Ⅳ診斷標準,診斷依據應為存在以下情況至少3個月(且症狀首發時間至少為診斷前6個月)。 (1)必須滿足以下2條或以上:1.超過25%的排便感到費力;2.超過25%的排便為塊狀或硬便;3.超過25%的排便有不盡感;4.超過25%的排便有肛門直腸梗阻/阻塞感;5.超過25%的排便需要採用手法輔助(如手指輔助排便、盆底支持);6.自然排便次數少於每週3次; (2)不使用輕瀉藥就很少能排稀便 ;(3)不滿足腸易激綜合徵的診斷標準。

也就是說要滿足以上條件三個月的便秘患者,才能診斷為便秘,不知道有多少網友能診斷為便秘了呢?

我們再來了解一下食物在消化道里的運轉以及便秘的原因!



食物從口入、肛門出,這是常識,食物通過口腔牙齒的咀嚼,經過食道到達胃,在胃裡的胃酸和酶的作用下分解,到達小腸,又在腸液的消化下逐步被吸收(80%),然後腸道一直蠕動,把食物送到大腸,在大腸裡主要是電解質和水分的吸收,在大腸內形成便便,最後達到乙狀結腸和直腸,通過肛門排洩。一旦腸道蠕動減慢、本身水分就少或者這時的便便內沒有保水的東西,水分過度吸收,就會導致大便乾結。

便秘本身是一種很常見的症狀,可以是上述說的功能性便秘,也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症、高鈣血癥、重金屬中毒、神經疾病或梗阻性腸道等疾病,功能性便秘可能與正常或緩慢的結腸運輸或排便功能障礙(盆底功能不全)有關。

那麼我們怎樣能夠緩解便秘呢?

在排除了上述相關疾病之後,我們可以按照下述的方法緩解便秘:

  1. 改變生活方式、調整飲食結構,補充足量維生素與水分;多吃富含食物纖維的食物,如蔬菜的莖;多吃水果,如蘋果、桃子、梨、櫻桃、葡萄乾、葡萄和堅果,少吃辛辣、不易消化的食物,不要故意憋大便,出現便意要及時上廁所;
  2. 膨脹性輕瀉藥,這類瀉藥可有效增加排便頻率和軟化糞便,且不良反應很小,包括車前番瀉、甲基纖維素、聚卡波非鈣和小麥糊精;
  3. 滲透性瀉藥,增加腸道分泌水分,從而增加排便頻率如聚乙二醇和乳果糖;
  4. 刺激性瀉藥,主要改變腸道黏膜對電解質的轉運而發揮作用,也可增加腸道動力,如比沙可啶,只可在短期內運用,二線用藥;

  5. 栓劑,大家耳熟能詳的甘露醇,不少人用他搽過臉!
  6. 生物反饋療法,主要用於盆地功能不全的患者;
  7. 手術治療,難治性結腸慢運輸型便秘患者可行經腹全結腸切除與迴腸直腸吻合術。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確有不適的還是要及時就醫,覺得有收穫的可以右上角點個關注!


普外三角針


在正常飲食情況下3天以上不排便一般就是便秘了,嚴重便秘患者可能十幾天都不排便。那麼,便秘這麼些天人體內的大便都去哪兒了?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便秘幾天的人體內大便都去哪兒了?

大便其實哪兒都沒去,都在腸道里,腸道九曲十八彎,能夠容納的內容物是很多的。一般越靠近腸道上半部分內容物越稀,越靠近乙狀結腸和直腸大便越硬。那麼便秘的人和正常人的相比,其大便水分更少、也更硬,相當於壓縮了體積。

大便越來越乾硬,也就越難排出來,這是個惡性循環。而且大便在腸道駐留時間越長,其中的毒素和垃圾也被人體吸收的更多,便秘的人皮膚一般也不太好,往往還有口臭,還容易誘發痔瘡。



那麼便秘的人該怎樣緩解便秘呢?首先多吃蔬菜水果,其次多喝水每日定時排便(每日清晨最好),要養成生物鐘,避免久坐,多活動。如果很多天沒排了,適當用點瀉藥(甘露醇)也是可以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陳醫生今天就跟你聊聊大便那些事!

這便秘,可不是你說便秘幾天就是幾天的,當然陳醫生說了也不算,臨床上對於便秘是有嚴格診斷標準的,也不是說你次數減少了,從以前一天一次變為兩天一次,三天一次,就算便秘了!

這還得結合你的飲食生活習慣、工作情況、患病史、手術史等,假如你最近吃的本來就比以前少很多,大便少一些,甚至兩三天沒大便不很正常嗎?

那麼怎麼樣我們醫生才會認定你是便秘呢?

前提:最近正常飲食,無異常,生活習慣、工作情況,無特殊患病史,最近也無做過任何手術等

首長,要看大便次數減少的程度。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個人大便由每天一次或每兩天一次逐漸變成了三天一次或者是一週不到3次,那麼這時候我們就要往便秘方向上去考慮了

其次,要進一步結合大便的性狀是否改變。這點是很多人似懂非懂的,覺得只有大便乾澀,才算是便秘,其實不然。大家可以用一下我們醫學上經常用的一個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來觀察自己的大便是否有便秘的傾向!


(如圖:正常情況下,我們大便是香蕉狀的,但一旦大便表面開始出現裂痕的時候,其實大家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便秘的先兆,及時調整飲食等是關鍵)

那如果真是便秘了,這沒拉出來的大便又去哪裡了呢?

正常情況下,我們食物經過自己的牙齒咀嚼,會被我們的唾液充分溼潤和溶解,然後被我們吞進食管,這時候食物會在食管中進一步被擠壓,進入到我們的胃裡邊,然後被胃酸進一步的分解,最後會移向我們的小腸。

食物進入小腸後,待的時間是相對比較久的,因為這裡面有膽汁、胰液和小腸液等各種消化液,可以讓食物的營養充分被吸收進入到我們的組織器官,剩下的食物殘渣才最終會被推向我們的大腸,形成糞便。

注意:開始產生的糞便因其水分含量比較高,是軟的,但這會隨著在結腸蠕動過程中被腸道粘膜進一步吸收水分而變得越來越乾燥,當糞便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刺激到我們的直腸,產生便意。而便秘是因各種原因導致腸道蠕動減少,長期停留在我們的體內,被進一步吸收水分,而導致大便的存在形式會進一步發生變化,導致大便是越來越乾燥,這時候就容易導致我們大腸內菌群失調,壞的細菌會越來越多,毒素會因此滲入到我們的腸壁入血,感染其他內部臟器引發疾病。

如果這種便秘是經常性的,還容易導致我們腸道發生梗塞,容易得梗阻性疾病比如比較危險的腸梗阻。

所以,便秘的大便它跑不到哪裡去,不僅因為它只有到了我們的腸道才能稱之為糞便,更主要的是便秘的大便本身要動,就得靠我們的腸蠕動,而這時候腸蠕動往往是比較慢的,因此,哪怕它想跑,它也自己跑不到哪裡去!


醫學小偵探


這也可以是個懸疑問題,既然正常應該每天都大便,但是便秘的人幾天不大便,本來應該每天都往外出的大便去哪裡了?是不是在我們的腸子裡面亂跑?

其實,這個戲加的有點多。雖然人家大便暫時沒有出來,其實也並沒有在身體裡面亂跑瞎折騰,人家只是老老實實地呆在了腸道里,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一個新鮮軟乎乎的年輕便便,變成了一個因為便秘,而失去水分變得乾巴巴的老便便。

因為便秘,胃腸道蠕動比較緩慢,糞便沒有及時排出,那麼在腸道里等待的,本來已經造好的便便成品,會慢慢被腸道吸收掉自身的一部分水分和無機鹽,時間越長,便便就容易越來越乾硬。

於是這也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便秘了,幾天不排便,便便變得乾硬,排便困難疼痛,產生恐懼,抑制排便,便秘更嚴重。

所以,事實上就是,便便哪裡都不出,也哪裡都沒去,不過在腸道里沒有能夠及時地跑出來而已。所以我們會建議便秘患者,要儘量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多吃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促進胃腸道蠕動,幫助便便儘早順利排出。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長期便秘的人,體內的大便會不斷的被吸收水分,體積會縮小。但用來容納大便的大腸長度只有約1.5米,只要腸道功能正常,大腸內的糞便積攢到一定容量時會刺激腸壁的壓力感受器引發排便。只不過這時大便比較乾燥,排便會比較困難。



食物的消化過程

食物經過消化系統後,一部分作為營養物質被機體吸收和利用,沒有被吸收和利用的食物殘渣和廢物從小腸進入大腸,大腸吸收其中一部分水分、鹽類等物質,然後逐漸變稠,最後在大腸分泌的粘液和腸內細菌的作用下,形成糞便,儲存於結腸。



糞便的成分

糞便中70%為水,30%為固體。固體成分中30%為死細菌,10%~20%為脂肪,2%~3%為蛋白質,10%~20%為無機鹽,30%為未消化的殘存食物及消化液中的固體成分,如脫落的上皮細胞。




醫學掃地僧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便秘”總是時不時地來刷一波存在感,一年四季,總有它能找到的機會。

於是,有很多愛思考的朋友會有這樣的疑問:積累了那麼多天的大便,既然沒有被排出來,那它們到底去了哪呢,被我們人體重新吸收了嗎?

要想知道便便究竟去了哪,首先我們要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

正常情況下,食物經過牙齒咀嚼,會被我們的唾液充分溼潤和溶解,然後被我們吞進食管,這時候食物會在食管中被擠壓,進入到我們的胃裡,然後被胃酸進一步的分解,最後會移向我們的小腸。

食物進入小腸後,待的時間是相對比較久的,因為這裡面有膽汁、胰液和小腸液等各種消化液,可以讓食物的營養充分被吸收進入到我們的組織器官,剩下的食物殘渣才最終會被推向我們的大腸,形成糞便。

開始產生的糞便因其水分含量比較高,是軟的,但之後會隨著結腸蠕動的過程被腸道粘膜進一步吸收水分而變得越來越乾燥,當糞便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刺激到我們的直腸,產生便意。

而便秘是因各種原因造成腸道蠕動減少,導致糞便長期停留在我們的體內,並被進一步吸收水分,此時,大便的存在形式會進一步發生變化,導致大便越來越乾燥。

腸道九曲十八彎,能夠容納的內容物是很多的。一般越靠近腸道上半部分內容物越稀,越靠近乙狀結腸和直腸大便越硬。那麼便秘的人和正常人的相比,其大便水分更少、也更硬,相當於壓縮了體積。

便秘的大便它跑不到哪裡去,不僅因為它只有到了我們的腸道才能稱之為糞便,更主要的是便秘的大便本身要動,就得靠我們的腸蠕動,而這時候腸蠕動往往是比較慢的,因此,哪怕它想跑,它也自己跑不到哪裡去。

長期便秘,大便難以排出,危害很大,要及時調理或治療。

大便越來越乾硬,也就越難排出來,這時候就容易導致我們大腸內菌群失調,壞的細菌會越來越多,毒素會因此滲入到我們的腸壁入血,感染其他內部臟器引發疾病。這是個惡性循環。而且大便在腸道駐留時間越長,其中的毒素和垃圾也被人體吸收的更多,便秘的人皮膚一般也不太好,往往還有口臭,還容易誘發痔瘡。

如果這種便秘是經常性的,還容易導致我們腸道發生梗塞,容易得梗阻性疾病,如比較危險的腸梗阻。

所以,當我們便秘時,便便哪裡都不出,也哪裡都沒去,不過在腸道里沒有能夠及時地跑出來而已。所以建議便秘患者,要儘量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多吃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多運動增加腹部力量,促進胃腸道蠕動,幫助便便儘早順利排出。


持續分享健康知識,希望對您有幫助~


醫露


我是醫者良言,是一名住院醫師,專為普及醫學知識造福人類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有疑問可留言,必回應!

便秘幾天的人體內的大便都去哪裡了?

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便秘,但是沒有多少人瞭解便秘,今天我來分享一下便秘的相關知識。

1.達到什麼標準才考慮便秘?

目前主要認為每週的排便次數<3,每次排便的時間長,排出的糞便比較幹而且短,排便後朋友糞便未排盡感;如果便秘的時間>12周可診斷為慢性便秘;

2.便秘幾天的人體內的大便都去哪裡了?

其實便秘幾天的人大便都在腸道里;正常情況下我們吃進去食物後,先在胃部被消化吸收一部分,剩餘的在小腸裡被進一步吸收;我們的小腸表面有很多皺壁,它增大了腸道和食物的接觸面積,當食物在小腸內被吸收完後,剩餘的食物殘渣進入結腸被進一步吸收水分,這時候就不是食物殘渣了,是我們常說的糞便;

3.如何緩解便秘?

  • 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它們的存在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從而有效防止便秘;

  • 適當運動:很多人便秘是因為運動量太少所致,而運動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可以縮短食物在腸道的存留時間;
  • 增加飲水量:有的人是因為喝水太少,而使人體過度吸收食物中的水分而引起大便乾結,保證足量的飲水可以防止糞便乾結;
  • 調節腸道菌群:如果大便在腸道內存留的時間太久,會使腸道內的細菌消化更多的纖維素,使糞便量減少;如果調節腸道菌群,服用一些益生菌,可有利於緩解便秘;
  • 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很多人可能因為工作原因,剛有便意的時候就忍著不去大便,長期這樣下去可引起排便反射遲鈍,可增加糞便在腸道的存留時間;
  • 積極治療引起便秘的疾病;
  • 必要時可使用促進排便的藥物:如乳果糖、聚乙二醇、甘露醇等,具體的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最後小結:便秘幾天的人糞便仍然在腸道里面。

以上是我對該問題的解答,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讚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