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沉重,唯一不想提及的话题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有一个话题很火:


#新型肺炎对人民的影响#

活着的沉重,唯一不想提及的话题

在这个话题里面,卖冰糖葫芦的大爷,他也清楚在人人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几乎不会有人会买他的糖葫芦,可是,怎么办呢?如果不卖,他的生活就无以为继。之前投下去的买山楂橘子各种水果的钱,也全都打了水漂。

这样的事件,绝不是个例。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我们在网上感慨无聊、摊在家里刷剧有那么一批人,他们连基本的安全医疗用品都没有,却仍然要出门赚钱,出去赚钱还有活着的可能。


在2月刚过几天,外出储备食物,有幸遇到一对做小生意的夫妻,妻子买小货车上的水果,老公扛着架子和火卖烤肠等,8点出摊每天持续到晚上11点,第二天继续。

那个时候正是疫情爆发控制阶段,和夫妻两个聊了下。

你们为什么这几天还要出来做生意?现在人都没有不好做啊!

他说:没办法,家里两个小孩,平时做生意各种开销,家里积蓄本就不多,过年一次,早就花的七七八八了,现在不出摊,生活都无法维系了。现在这情况不求赚多少钱,每天赚点饭钱就好。

最后走时他说:这个什么病毒和生活相比真的不值一提。没有感染活着就好,生活总要过下去。

提起活着这个话题,那就不得说到余华的《活着》这本书。

活着的沉重,唯一不想提及的话题


余华在书里说: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就是忍受,这话对于生活在底层群众来说最适合不过。

对很多人来说,仅仅是活着,已然需要拼尽全力。


活着的沉重,唯一不想提及的话题


​小说的主人公福贵原本是一个地主家的少爷,他家境富庶。

他的父亲在世时总是喜欢吃喝嫖赌,作为儿子的福贵也是耳濡目染的学会了这些。福贵自从沾染上这些恶习,就一发不可收拾。

福贵嗜赌成性,不懂人情世故,所以他又赌又嫖,没人能够管束他,最终败光了家产,一朝从天堂掉落到地狱,从家财万贯到一无所有,从地主少爷到尘埃里的底层群众。

有人说活着是为了父母,有人说是为了爱情,还有人说是为了子女,也有人说是为了升官发财……

即使落入谷底,父母的离世富贵坚强的活着,妻子离世没有跟随,子女离世时仍然活着。

文章结尾,福贵牵着一头不知多久便要离去的老牛,却依然充满希望。

余华想说的,便跃然于纸上:“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余华说,如果一个家庭四世同堂都在,用它去描写“活着”就很显得很苍白,而只有一个个亲人相继离世,只留一个老人的时候,活着才会显得特别有力量。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所以每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痛苦。

就像余华自己所说的一样,生命的本质就是孤苦。

如果把人生用数字比喻的话,我们拥有生命,就是数字里拥有了那个1。

而亲情、爱情、友情、财富、梦想、传承都是我们人生里的0罢了。是因为有了生命,那些才有意义。

而我们大多数人,在思考这些问题时,都是反过来的。

当生命到最终那一刻,后面的0都会离我们而去罢了。

而往往那时,我们也许才会明白,人生真正的意义不过是“以自己的意志,去过这一生罢了”

生命无常,世人皆苦,死并不难,难的是活着,以及怎么活。

活着的沉重,唯一不想提及的话题


在生活没有给予痛击的时候,读到它,它将是你无与伦比的财富。

向生活致敬

黑暗中有什么在呼唤你

读《西风独自凉》 情深无归处

#读书笔记#《古书之美》"被湮没的古时,热衷于插花、焚香、点茶、挂画的日子,手工逐一制作出端正的纺织品瓷器漆器和食物,尊重四时节气,对万物和天地的敬畏之心,对风雅和优美投以深深爱慕,对高洁和矜持的情操不失信仰⋯⋯这样的辰光貌似一去不复返。"

活着的沉重,唯一不想提及的话题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三毛

”人生若只如初见“

谢谢你看到这里,并且看到这句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