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次参加遴选,分享笔试、面试成功经验

本网原创文章《​我的遴选历程》,作者从2016年开始正式备战遴选,中途有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困难,但最终成功上岸,总结她的遴选历程和笔试、面试经验。

我的遴选历程

遴选,很漂亮的两个字眼,它昭示着备考人的上进心,更书写着备考人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它也存在着很多非议,成功了就会成为典范,失败了在个别单位难免会坐冷板凳。今天笔者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近几年参加遴选的感受。

笔者2013年大学毕业,当年就考上了本市一个小县城的某机关单位,离家60公里,家在另一个县区,每天回家并不现实,所以都是每周回家一次。在7年前公考热度并不高的时候,沾着应届毕业生的光,在西南某省一个四五线的城市没有大企业、大公司的大环境下,因为公考上岸笔者瞬间成了亲朋好友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也为父母挣了很多面子。因为是2013年年底入职,遴选通常要求两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所以2016年才正式开启了遴选路程

工作了两年多,再没有了当时公考上岸的喜悦,笔者又是独生女,一心只想回家,父母不在体制内,对工作调动之事更是毫无头绪,所以调动这条路基本是条“死路”。当年就参加的本市市级的两次遴选,两次都石沉大海

,对于备考真的很盲目,那时候网络上关于遴选备考的资料少之又少(公选王遴选网,涵盖了所有遴选考点和遴选笔试真题、遴选面试真题),自己就凭着公考的经验和某宝上关于中央遴选的教材备考,可当看到试卷时一脸懵样,全是客观题,就和行测差不多,但是方向更偏向行政,因平时积累也少,加之复习也没往那方面去准备,所以那两次考试(两次考试时间间隔不久,第一次还未出成绩就考第二次)查完分数就没笔者什么事了。

2016年除了上述那两次考试,笔者又参加了一次省会城市的遴选,那次报考的是省城某区某街道的财政所,基于前两次的经验,这次复习范围更全面,当然时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从发布公告到笔试足足一个月的时间,客观题、主观题都准备了,内容包含本省的政府工作报告、公文写作、还有当年的一些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笔者自我感觉准备得挺充分,笔试成绩出来后,排名第三,前两名进面试,那一次心里挺难受的,想着要是差得多自己或许还没这么难受,可是现实就是如此,只能说明自己准备得还不充分,一段时间后收拾了心情,慢慢回归于平静想着来年再战。

2017年笔者的家庭经历了重创,经过多方协调,笔者调动来到了家所在的县区,那一年没有参加遴选。也是在那一年遇到了笔者现在的爱人。那时候他不是体制内的人,虽是在企业上班,但在家乡人眼里就是在“打工”。后来他参加了2017年的公考,因为笔者的原因(因为笔者想去省城)他选择了省直某单位的岗位,成功上岸。之后压力就全在笔者身上了。

本想着2018年全力以赴备考,可2018年机构改革,再次错过,内心是焦灼的,年纪越大就越没有优势,如果机会不是那么凑巧,和对象的结果都不敢去想,时间来到了2019年。

本身自己也非常想去省城,加之和对象异地,备考的劲头是非常足的。2019年笔者参加了省直某单位的遴选,基于前几次的经验,感觉这次的备考更全面,可是造化偏偏就是弄人,你准备啥它偏不考啥,考的全是与遴选岗位相关的业务知识,好在平时业务水平也还算扎实,笔试结束就想着应该不会太差,只要考前三就能进面试。煎熬的等待了一个多星期,成绩出来了,虽然真真儿的是第三名,可是有一个并列第二的存在,所以笔者依然进不了面试。转眼到了年底,笔者和爱人准备步入婚姻的殿堂,虽是异地,但依然执着选择。

12月份,爱人工作所在的那个区组织了遴选考试,笔者当仁不让的一定要参加,那一个月就在工作、备考和备婚的紧张过程中度过了,笔试成绩公布时觉得天终于快要亮了。笔试第一,有一个并列第一,分值相同,另一个的分差只有一分,这个分差对于面试来说并不乐观,为了保险一点,笔者就找了公选王,真的很辛苦,要上班要备考要备婚,真是头都大了,但是静下来时就开导自己:不要慌先紧着要紧的来,有了头绪内心也开阔了。面试岗位第一,顺利进入考察

经过五次遴选关于笔试和大家分享的有:

第一,尽可能的把当地的遴选真题找来看,根据真题制定备考方案,从备考方案着手;第二,对于自己报考的岗位相关的业务知识一定要掌握扎实,要熟记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人事岗位就要掌握《公务员法》,防止命题者不按常理出题;第三,一定仔细读公告,从公告上找可用信息(2019年昆明安宁市的遴选就考了安宁市情,发布公告时一同发布了,很多考生忽略了);第四,制定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自律是成功的关键。

关于面试和大家分享的有:第一就是一定要自信,不管笔试第几名,不管能不能逆袭,面试的过程中一定要自信;第二,要有话可说,有了内容还要有思路,有了思路就把内容生升华,如果有备考的计划,平时可以晨读一下,读小说读报纸背文件都可以,有感情的朗读,练习说话的抑扬顿挫,让整个答题的过程赋予“感情”,但是别太夸张,点到即可;第三,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自己准备,还和笔试一样,找来面试真题看,练习多了就形成自己的答案,题型就那几种,万变不离其宗。如果时间紧,经济条件允许就报个培训班,有老师的带领和指导,很多东西就不用自己去总结,但是只能借鉴老师教的再形成自己的,不能直接套用,难免怕撞车就尴尬了。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山再高,往上攀定能登顶。路再长,坚持走下去定能到达。参加了五次遴选考试,一路走来每一次只进了一步,笔者的遴选之路尽显艰辛,其他基础好的同行者走得容易些的,一次两次或许就成功了,但终归是要付出的,要想实现目标光靠“想”就只能一直想想,要着手去“做”才有成功的可能。加油,每一位遴选路上的奋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